育儿指南

孩子谦虚是好事吗?不一定,因为他有可能是得了“冒充者综合症”

"

前不久,朋友小丽告诉我,公司里有个带薪学习的机会,领导安排给她了。她虽然高兴地接受了,可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

昨天,我们几个在群里聊天,小丽突然说了一句:我到现在都感觉很不好意思,拿着公司的钱去学习,公司还给我发工资。”

小娟直接给了她一个白眼:你千万别不好意思,公司精着呢,派你出去学习,也是为了让你回来替公司赚更多的钱。”

我知道,小娟话粗理不粗,也跟着附和:是呀,如果你不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公司也不会花钱培养你的。”

没想到,小丽根本听不进去:我就是觉得很心虚,我怕去了也学不好,让公司领导失望。”

听了这话,我们都默契地岔开了话题,没有再说什么。

我就是觉得很心虚”,一句话击中内心!

结束聊天后,我突然想起来前几天遇到小丽女儿时,和她女儿的对话:

美奇,听你妈妈说,这个暑假的活动,全是你自己安排的,而且进行得也特别好。真是有主见,执行力还强,阿姨给你一个赞!”我竖起了大拇指。

哪有,阿姨过奖了,”美奇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同学的暑假安排比我好多了,而且效率也比我高,我比较拖延,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成。”

你对自己的要求还真高呀,有时候不用这么谦虚的。”我笑着说。

美奇呢,居然脸红了。

为何优秀的孩子,总是过分的谦虚?

当时,我以为是这孩子比较谦虚,没有多想。对比朋友的话,我才发现,这对母女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太谦虚”。

比如,她们都认为,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因为自己努力、自己有能力。哪怕自己取得的成绩比别人好,也觉得那是因为自己运气好而已。

在别人看来,这样的举动可能是谦虚的表现,但实际上,只有她们才知道,这就是她们眼中真实”的自己,她们真的认为自己很差。

我这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典型的冒充者综合症”吗?

冒充者综合症”,孩子看到的自己只是假象。

什么是冒充者综合症”?
冒充者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保琳和苏珊娜在1978年发现并命名的,是指一个人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就,即不能从内心接纳外界对自己认可的一种心态,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妄自菲薄”。

就像朋友小丽,尽管我们用各种例子向她表明,她是有能力的,但是她依然觉得,自己配不上好机会,使她工作优秀的是其他的外在因素,比如,时机、运气、他人的帮助等。

这说明,患有冒充者综合症”的人,有着错误的归因方式。失败时,倾向于内归因,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失败;成功时,倾向于外归因,认为成功与自己的努力无关,要归功于外界因素。

如果孩子患有了冒充者综合症”, 那他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接纳和认可自己。想想看,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处于自我否定中,又怎么可能取得大的进步呢?

一个孩子处于自我否定中,又怎么取得大的进步呢?

如何区分谦虚与冒充者综合症”?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有些孩子确实只是谦虚而已,但有些孩子却是患有冒充者综合症”,我们要如何根据孩子的行为进行判断呢?

通常来说,患有冒充者综合症”的孩子会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

1. 认为自己有很大的不足,所以特别努力、特别勤奋,希望能够弥补。问题在于,他所认为的不足”并不存在,是他自己脑补的;2. 做事情时,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会努力多做准备工作,并反复检查、死抠细节,结果导致很拖延,自己还特别累;3. 遇到挑战时习惯性地先回避,害怕失败。即使上一次有过成功的经验,也认为是自己运气好而已,担心这一次做不好会丢人。4. 不喜欢向他人寻求帮助,因为害怕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担心别人因此会认为自己是个傻瓜;5. 面对夸奖,往往表现得很不好意思,甚至是紧张、不安、局促,并且一再否定对方表扬的内容;6. 过分迎合其他人,特别是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父母、老师、同学等,还很关心别人的想法,尤其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因此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患有冒充者综合症”,会有各种表现。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冒充者综合症”呢?

孩子是否会产生冒充者综合症”,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更具体一点来说,和父母是否夸奖孩子、采用何种方式夸奖,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是,父母从小便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后,父母便会对孩子大肆表扬,并且极尽溢美之词,比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等。

这样的夸奖虽然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动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会给孩子带来很大阻碍。因为这种表扬方式隐藏着固型思维模式,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你的成绩源于聪明,而这一点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所以,当孩子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取得好成绩时,他往往会认为,自己被揭穿了,自己并不聪明,以前能考好,那是因为运气好。如果没有大人的引导,孩子真的会一再否定自己,成为冒充者综合症”患者。

你真聪明”,你真棒”,让孩子害怕不完美。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忽视孩子的进步,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视而不见,甚至告诉孩子,你是运气好,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朋友小丽就是这样,从小父母就对她严格要求,因为怕她骄傲,所以每次她取得好成绩时,父母都故意否定她,让她向更优秀的孩子学习。

结果时间一长,她真的对父母的评价信以为真。其实现在长大了,做了妈妈,也依然习惯于自我否定”。

你是运气好,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从以上两点原因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不想把孩子培养成冒充者综合症”患者,就需要注意和孩子的互动方式。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发现孩子的进步,并且及时表扬,让孩子获得更多前进的动力。而且在表扬的时候,要多表扬孩子的努力,表扬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成绩来自于哪里,能客观认识自己,并且更加积极地努力。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是出现了冒充者综合症”,也不要过分忧虑,虽然冒充者综合症”里有综合症”3个字,但它并不是一种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情绪感受。这就说明,只有我们好好引导,孩子就能摆脱这一症状。

冒充者综合症是一种情绪,可以摆脱。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冒充者综合症”?

1. 引导孩子正确归因,享受成功的喜悦

患有冒充者综合症”的孩子,在取得好的成绩后,往往会把原因归功于其他方面,比如孩子考试考得好,会说:因为这次考试试卷很简单”,或者我运气好,考到的题目正好是复习过的”等。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正确总结考得好的原因。

比如,孩子考试前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复习,所以才会出现考到的题目自己都复习过”这种情况。如果之前没有好好复习,对于要考的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运气再好恐怕也无济于事。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运气好也是一种能力,要知道,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而运气也更喜欢积极、主动的人。

在引导孩子正确归因后,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庆祝,和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记住这种感觉。

当孩子多次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后,胜利者效应”就会发挥作用,让孩子也会变得更加积极,获得更多的成功,而且充满正能量。

引导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一起庆祝成功。

2. 鼓励孩子积极沟通,了解他人怎么看自己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他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帮助他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交流,比如,问一下同学,在他眼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一开始,孩子会担心,如果从别人口中说出否定自己的话,自己会很难接受。可实际上,真的去问了别人,孩子才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特别优秀。

这时候,虽然孩子还会不可避免地认为,这是因为大家被自己的表象欺骗了,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但我们可以借此鼓励孩子把这种自我怀疑的感觉说出来。

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孩子会发现,其他非常优秀的同学也有不足的地方,也会产生自我怀疑。这样一来,孩子内心的害怕和焦虑也会逐渐消失,并对自己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

问一下同学,在他眼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3. 带着孩子写记录,记下孩子的努力与成就

语言是梳理思绪的好工具,在孩子出现冒名顶替的感觉时,我们可以提醒孩子,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开始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

同时,也有思考一下:在此之前自己曾做过哪些努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次成功或失败的?自己从中有哪些收获?

通过记录,孩子可能会发现,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之前一直在努力;而自己之所以会失败,可能是因为外界因素造成的,责任根本不在自己。

而且,通过这样一个自我分析和反思的过程,孩子也会慢慢意识到,这种冒名顶替的感觉是多么的可笑。

记下孩子的努力与成就,摆脱冒名顶替的感觉。

4. 摆脱完美主义,设置合理的期望与目标

出现冒充者综合症”的孩子,大多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做到最好,以避免被别人发现自己的伪装”。

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而且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孩子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会导致他不懂得向外界寻求帮助,或者是一直拖延,导致事情无法按时完成。

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完美主义是不必要的,而且,他也不需要利用完美的结果来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优秀。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引导孩子设置合理的期望与目标,让他知道,在很多情况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让孩子远离拖延。

合理设立目标,跳一跳够得着。

总结一下,当孩子很谦虚时,我们先别忙着沾沾自喜,而是要先判断一下,孩子是真的谦虚,还是从心里认为自己不配,患上了冒充者综合症”?

如果是后者,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需要我们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都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