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相处

"

前两天,带着儿子在小区里散步时,听到有两个妈妈的对话。

妈妈A:你家丫头玩毛绒玩具,跟玩具说话不?”

妈妈B:说呀,她就把小熊放在床上,‘现在要给小熊穿衣服了,戴上帽子,穿袖子,扣扣子。'嘴里还一个劲儿的嘀咕,‘哎呀,这个扣子怎么扣呀?'”

这位妈妈惟妙惟肖的学着孩子的样子,把旁人都逗乐了。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相处

妈妈B接着说:"开始我以为她是在跟我说话。结果起身去接水,她还在念叨,自言自语的,能玩上好久呢。"

两个妈妈的谈话让我想到了,儿子有时也对着物品说话,或者一个人描述着搭积木的步骤。我有些困惑,难道孩子都是这样吗?那孩子自言自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直到我看到了内部语言”这个概念,这才找到了答案。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01什么是内部语言?

在百度上关于内部语言”是这样定义的:

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其实,内部语言分为三个阶段。前面提到的小孩子对玩具说话或描述性的语言,正是这种特殊语言”第一阶段的特征。这一阶段,通常是指幼儿期,这时的孩子还没有内化”的能力,所以内部语言”仍是以外部语言”的形式陈述出来。

另外两种阶段分别体现为少年期的有外部表现的内部语言”和青少年期的无声的内部语言”

有外部表现的内部语言”,它是由第一阶段向内部语言的一个过渡,常伴随着孩子的行动,体现为孩子的自问自答,或自我指导的话语。

而无声的内部语言”,是完全内化了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02了解"内部语言"发展,有助于父母重新认识孩子的行为。

·幼儿期:

孩子在七岁以前,父母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烦恼,比如,明明告诉孩子不要去碰某个东西,孩子也能对我们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复述,结果还是把好奇的小手伸向了那个物品。

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在和我们对着干,这时的他们正属于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时期。一切的能力也都还在发展学习之中,虽建立了简单的内部语言,但却不足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少年期:

一天,回家路上,儿子说道:昨天我的书包太重了,我想把从教室里借的书先拿出来,但如果课堂作业提前写完,我应该还可以看一会,算了,我还是把他带上好了。”

就像这样,八至十二岁的孩子正是处于内部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他们,不再只是停留在对事物或事件的接触或感受上。还会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试着去推动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产生思考,为自己心中的疑虑,去寻找解决的方向。

·青少年期:

随着外部语言的内化,青少年的父母或许会经常感慨,不知道他们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其实,他们所呈现给我们的行为,就是他们在经过一系列的批判思维之后,产生的结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不再愿意只受制于父母的决断,而有了自己的主见(尽管这些主见可能不够客观)。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03不同阶段的内部语言”表现,需匹配不同的亲子相处模式。

在了解了孩子在各阶段因受到内部语言”影响,所产生的不同行为后,我们的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来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幼儿期:父母的主场。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多生活方面的经验都还在从无到有,还需要父母作为管理者,参与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由于孩子的内部语言还不足以对行为进行指导。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往往都停留在表面,做事常不计后果。所以这时需要父母,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有限制的给到选择,并帮他们做出决断。

·少年期:孩子父母共同协作。

少年们会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去简单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去推断一些方法和解决事情的方向,并不断地去尝试修正。我们在这一阶段,需要以观察者的姿态,对他们进行指正,并适时的把方向盘”握在手中。

·青少年期:把主场交给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善于通过逻辑批判作出结论。也会对父母、老师提出质疑。但正是这种经历,才让他们学着慢慢由主观变得客观。父母这时候需要把主场还给孩子,即不做教练,也不做裁判,我们要做的是助手,和青少年坐在一排,温和的给出提示。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04父母怎么善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之间的桥”?

在不同阶段,父母的角色有所变换,从挡在孩子前面解决一切问题的管理者”,慢慢变为退到孩子身后,给予他们支持的助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幼儿期:

这时的孩子充满了好奇,会调动一切感官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每天对于他们来说,惊喜和危险并存,但面对这些,孩子现阶段的内部语言”不足以给他们的冲动行为作出提醒”,孩子可能在反复提醒后,又忘记,任然小错不断。了解了这一点,父母更需要控制好情绪。打骂只会让孩子受到惊吓,这时父母不是要斥责孩子不该做什么”,而是应明确的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坐下时,可以用宝贝,来,坐在这个红色的板凳上”来代替不要站在那里”的指令。

另外,可以常在语言上有所引导,比如常用先......然后......,最后......”,这样有助于孩子从父母那里,模仿到有逻辑的语言。

·少年期:

少年期的孩子可以通过自我对话开始引导自己的行为,开始学习自我控制。父母平时应该多询问孩子对某件事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把建议转化为自言自语的方式来给孩子起到示范,让孩子看到你在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整个过程。比如七八岁的孩子,很想要去山区参加体验活动。我们在听完孩子的想法后,可以这么说:听上去不错,但上面写的7-15岁都可以参加,还说要自己做饭,也要在每晚进行讨论,怎么写新闻稿。我担心今年去,你在生活上还有很多要求达不到,我想我们或许可以晚一些参加类似的活动,在这段时间,我应该多让你参与到家务中来,还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这样下次再去参加的时候少些尴尬,应该就会很有趣了。”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做计划,合理的设定目标,着眼于有序地安排行动的各个环节,以达到锻炼孩子理性思考的目的。

·青少年期:

这一时期,跟孩子搭桥”的关键在于常和孩子沟通、聊天。那么怎么聊呢?

父母首先要梳理一下,聊天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选择在孩子放松的状态下单独进行。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来,就与孩子站在对立面,做到不平和,不谈话”,尽量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引导孩子多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听多于说,并关注他的思维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时多夸他的优势,少加但是”,在提建议时更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少贴标签。

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分阶段?用内部语言”,搭好亲子间的桥”

总之,内部语言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在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每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不同方式的指导。父母找准角色,方法得当,才可以搭起与亲子之间最美”的那座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