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大吼大叫是本能养育,父母的情绪管理才是智慧养育

"

看到我的孩子每次做作业都那么拖拉,我就气不打一出来,心想着都说了他几遍了,一看他这个磨蹭的样子就估计上课又不好好听讲,吼了几句才给我老实起来!”

我家男孩子跟同学闹别扭了,就知道哭哭哭,看他这一副窝囊的样子我就来气,骂他两句还哭得更厉害了!

孩子一出门就要买东西,不给买就对我又吼又叫,不打他几下不知道要尊重父母,打了几下就老实了。但是每次出门又这样,真的是不长记性”

这几个来自父母愤怒根源的投诉,都会加上这样的说辞: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不打不吼他,孩子就不长记性,到最后我也被气得不行了,真的也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的确,爸爸妈妈无不例外真是为孩子操碎了心,但仔细想想真的只是孩子的行为有问题吗?我看未必!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某天我们因为工作失误被老板批评了,还导致了这个月的业绩被扣光,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又因为打不到车被雨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当推开门那一刹那,看到孩子把玩具玩得一地都是,立刻气不打一出来,对孩子一顿吼。相反,如果今天在公司,我们因为表现好升职加薪了,而回来的路上天气夕阳美妙,交通又非常顺利,那么回到家打开门,看到了孩子把玩具玩得一地,顿时觉得生活好幸福,孩子太活泼聪明了,还可能情不自禁的跟孩子玩了起来,心想日子就该这样过!

这样看来,当我们面对孩子同样的行为问题和养育场景时,我们有很多时候是根据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和孩子互动,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却不那么顺利。而心情的波动来自于工作压力、环境因素、对事情的不同理解等,很显然孩子的行为是激起我们情绪爆发的那一根稻草罢了。

所以,这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成人的情绪自我管理需要学习。如果我们认为很难做到,那我们来看看,当我们长期随意在孩子面前肆意释放情绪的时候,孩子可能学到了什么?

一、孩子过度察言观色

周末聚餐的时候,几个8岁的孩子和父母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中一个孩子非常的听话妈妈说什么,他做什么,妈妈一严厉起来,他马上停下手中的事,孩子时刻通过观察妈妈脸部的阴晴变化”来做事和反应。妈妈还很自豪的说,我一个眼色孩子就知道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样对孩子真的是好吗?其实孩子观察大人的情绪,体察大人的心情本是正常的表现,尤其是当大人很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也会本能对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和或者安慰,这样的表现是合理的,更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

但如果过度过分了,那么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失去自己本来有的天性,该哭的时候不敢哭,该闹的时候不敢闹,所有的行为指标都来自于别人的情绪,他也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观察别人的情绪态度上,反而无法专心自己的成长发展。

对孩子来说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情绪做事,孩子将成长的非常的辛苦。

二、有样学样的负面反应

有一次上课,一个妈妈说她自己非常不喜欢孩子对她大吼大叫,问我如何才能教会孩子情绪控制和自我管理。后来我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角色互换的活动,在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把平时最喜欢说那句教训的话大声说出来,这位妈妈正好扮演了孩子,当她听到了平时那句她常跟孩子说的话之后,非常激动的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喜欢对我大吼大叫,那是因为每次他做事的时候,我为了镇住他也用了大嗓门,而且我们家的老人们讲话都很大声。现在我明白了,如果希望孩子好好说话,我们自己首先要好好说话。”

由此可见,养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当大人随意发泄自己情绪的时候,孩子言传身教的就看到了、学到了、也听到了。孩子浸入式”的环境有样学样的成长长大,自然本能的学到怎么做和如何做。

三、没有界限感

无法情绪自控的人,容易随意把负面情绪宣泄在别人身上。而且没有界限感的人就会将问题归咎在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应该为他的行为买单,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了,他也会让孩子不开心,让家人都不开心。严重的社会上那些因为自己受委屈了,就对无辜对人乱砍乱杀的暴力案件出现。

所以,孩子对自我情绪和他人的行为如果没有界限,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

既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自我管理是有效教养的基础,抛开孩子不谈,作为成人自己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呢?

一、自我冷静方法对反复练习

自我冷静一定是首要的,冷静的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寻找到的合适自己的方式反复练习。比如有的人喜欢通过定期运动来释放负能量,;有的人觉得情绪要爆发的那一刻离开现场是最有效的;还有的人认为找一个本书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也同样可以达到的冷静的作用。当然这些方式是帮助自己暂缓发作,让自己短时间恢复理智的方式。

还有一种冷静的方式是用语言来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使用我句式”: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

当看到孩子的行为很挑战的时候是很生气的,我们可以直接面对这样的情绪跟孩子说;我看到地板上很脏乱,我现在感觉到有点不舒服,我希望地板可以像刚才5分钟那样干净”。合理的让孩子清楚大人情绪事实来源,而不是撒泼骂人,那孩子就知道因为是这件事和这个现象,爸爸妈妈生气了,而不是因为他这个人不好。那接下来,孩子就知道要把事情做好,而不是用情绪跟大人对抗。对于成人来说,这是表达情绪的一种直面方式,不逃避但让孩子清楚客观原因。

二、了解孩子阶段行为的特点和背后的原因

有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比如一位妈妈总说她孩子喜欢钻到桌子底下乱玩。她觉得那里不干净,怕孩子因此生病了。于是对孩子又是吼叫又是大呼小叫,但孩子始终屡教不改,最后她生气起来还用小鞭子打孩子屁股。

实际上,孩子在某个阶段对空间的探索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他们的行为表现就是喜欢狭小的、有空间层次的环境里找感觉,以此发展自我内在的成长需要。但如果妈妈此时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点原因不够了解,就会误解并不断的纠正孩子无法改正的正当需要。于是大人反复生气和禁止,孩子却反复犯错,这样的循环里大人是无法做到情绪管理的。 但如果妈妈知道孩子的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存在的合理性,不但不容易发火,还会为孩子创造合理的探索空间,帮助孩子更好的度过和成长。

三、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

当我们对面是一个成年人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轻易对他们发火的,我们会顾及对方的感受,脸面上和谐,其实这本身也是彼此尊重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却无法做到如此尊重和冷静”,只因为他是一个孩子,因为他可能不会反抗,不会跟我们对着干,所以我们的情绪可以随意的发泄出来。

但是我们忘记了一点,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情绪感受,更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他的交流,在人格上的平等是我们父母需要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未来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才能懂得什么是自尊、自爱,然后从而尊重他人。

父母的情绪管理,不单能提高养育的有效性,更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