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教育漫话》三:德行与良好的教养才是幸福的根基

"

亦如树一样,树根尚未长牢,上层的树枝与叶子便急不可耐疯长,根基就承受不了枝叶的重量与变动,它们相互冲撞的可能就很大,成为互相抵消盲目的力量。德行就是这个根基。

一切德行和价值的重要原则和基础就在于,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所认为的最好的指导。德行与美善的原则是:当欲望得不到理智的认同时,理智的能力足以克制住欲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

德行是造就人才的根基

我们说坚强自立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他的德行,那么,为了让孩子具有自信,获得一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纯真,让他和那些缺少教养的或者邪恶的孩子交往,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自信或机敏一旦与邪恶混在一起,支持他的不良行为,那孩子毫无疑问会走向堕落。

孩子间玩弄恶作剧或欺骗,耍阴谋诡计,暴力抗衡,抑或策划某个周到的行动,都不足以造就人才;而要造就他,靠得是公道正直,宽宏大度和严肃认真的品质,同时还需要加上观察以及努力勤勉。当我们环视这个世界,那些急功近利更能博取人的眼球,而良好的品德却无人问津,那么其余一切的教育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呢?所有一切不都是要基于良好的德行么?纯正、严谨和勤奋的美德永远都是个人乃至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德行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了德行,终身都得不到幸福

但是这种道德,在孩子时期,不便于进行很多抽象观念的教育,他们那幼小的心灵还不足以理解,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之中,也容易陷入神灵与鬼怪的恐惧幻想之中。因此,简单而付诸行动,以期慢慢筑牢心中的道德根基。在现实中,注意不要让孩子轻易撒谎,并以此认为自己聪明得当,而逐渐丧失了诚实的作风,不言怪力乱神的言语或者故事,并作出种种可怕的表情。

如果把孩子放在家里,他就有变成小祖宗的危险;而把他放出去,又很难确保不被外界流行的粗野和邪恶传染。留在家里,很可能比较纯洁,但也会更不懂人情世故。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种难以解决的双重妨害,着实让人头痛不已。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孩子从学校伙伴那里所学来的力量与勇气,伴随着诸多粗鲁不良的成分,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这些不正直的习气是必须要根除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良好的原则以及真正有价值的仪态。为人父母者在早先之初,对于孩子的言行教养不是非常在意,以致后来慢慢养成难以管教的程度,积习已然养成,改变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也让其余一切的智慧修行变得难以捉摸。

勇敢是次一级的德行

勇敢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它呈现一定的不稳定性,具备勇气的人,一旦沾染奢靡放荡,其勇气会慢慢消磨,放荡的行为损害了真正的荣誉,勇气也就难以继续存在。勇气似乎与一些虚假的荣誉相关,以图证明什么,有一定的脆弱性。恐惧不是别的,只要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东西就会产生不安。因此,如果谁对危险迎头赶上,那不是勇敢,而是无知莽撞,或者是某种飞扬跋扈的情感所控制,自愿与自己为敌,自取灭亡。

教养是德行外在良好的形式

洛克说:教养是在人所有其他的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润泽,使这些美德具有效用,为他获得与之接近的周围人们的尊重与好感”。因此,教养是人之德行外在良好的形式,没有这些恰当的形式,就会被人看成是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两种不良教养:局促害羞与疏忽无礼

教养不好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对于他人的关注与尊重没有足够的尊重。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感觉到许多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大大咧咧,对于亲近之人的顾忌全然无视,自己也感觉不以为然,对任何人似乎都差不多;而有的人则是看人行事。显然前一种人是天性使然,属于命运安排,而后一种人则是心中功利之心太重,养成自私偏见。虽然都令人烦恼,但是后一种人似乎更让人愤怒。培养良好的教养,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有不愿冒犯他人的性情;二是以最令人愉悦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性情。满足一者即为礼貌,而满足二者则为得体了。与人接触,能够感觉到更多的就是得体的行为举止,体面优雅的举止总是让人舒适与轻松愉悦。在现实交流中,能够轻易获得对方的尊重并能够为占据交际的主动奠定基础。

让孩子物质充裕而精神贫乏,那可不是优良的治家之道。而是使孩子具有善良的心地,有德行、有能力,同时又有礼貌和良好的教养,这要比拿这些钱为子女购置田地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