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求求你,别打我好不好”

"
文恩心的保温瓶:一个随身携带保温瓶的90后,喜欢文字,喜欢分享故事。

(一)公园偶见

前几天和先生发现了一个小公园,但是天气太热没来。今天白天下过的雨,给晚上带来了一分凉爽。我和先生走在公园小路上,感觉舒适又惬意。

妈妈,我不敢了,妈妈……”

不敢?你每次都说不敢,哪次让我看到真的不敢。”

不要啊,妈妈。别打我。”

不打你,你就永远都不长记性。”

循声望去,在花坛边上有个母亲在教育儿子。估计孩子哪里做的不对,惹得妈妈生气,看样子,是免不了一顿挨打了。

只见那母亲一只手紧紧揪着孩子的耳朵,另一只手直接就是在孩子身上打。一来二去,孩子哭声越来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妈妈,求求你,别打我好不好,我错了。”孩子求饶地说。

边上有几个老人家一边看着一边摇着头。

孩子说知道错了,就原谅他吧!”

对啊!这么打下去,疼死啦!”

有两个过路的中年女人说。

我打你家孩子了吗?管的可真宽。”那个打孩子的母亲气冲冲地说。

旁人听完,都默默地散去。

那位母亲,却更加用力打孩子,特别是揪着孩子耳朵的那只手,没松过,另一只手不是打孩子的手臂,就是扇孩子的耳光。我和先生在一边,看着也都觉得好疼。可是前车之鉴,我们也不敢上前去干涉。

(二)打骂是爱的管教吗?

记忆中,父母很少打骂我,除非真的很气死人、很无理取闹才会被打,但也只是停留在屁股开花这一招式上。父母没有男女混合双打过,都是一个出手,一个出口,就是说,一个人打我,另一个人在我屁股开花后会和我讲道理,告诉我哪里做错了才会被打。

公园里打孩子的那位母亲,我觉得,孩子犯天大的错误,你生再大的气,都不能这么打孩子。一来,那是公共场合,这样打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并且,母亲本人也全然丧失自己作为母亲的形象;二来,像揪耳朵、打身体、扇耳光,旁人都不堪入目,并且,这些动作,会在孩子的身体上,留下什么样的身体健康隐患,我们难以想象。

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我相信这是很多父母认同的观点,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确实是孝了,顺了,但孩子自身的发展和感受,一样在棍棒下见效了吗?我们爱孩子,但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来掩盖我们在孩子身上留下打骂的印记。

(三)打骂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1)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们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你习惯一言不合就开骂开打,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心里就会有这样的思想:大人们都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愤怒,并且每次都见效。

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中,他自己能清楚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方式,并回转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并做出理性的解决还是很值得欣慰的一回事。有的可能真的就和父母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自己的亲人。

你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暴,我们去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家庭施暴者,都有一个不安稳的童年。

(2)一辈子的阴影和自卑。你认为打骂孩子会使孩子发自内心地怕你吗?不是,孩子是害怕从你身上发动出来的打骂。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被打骂的状态下时,无论做什么事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假如我这件事做错了,会不会就挨打了?这样的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在阳光下自由奔跑、享受阳光吗?

我们不要以为不就打一下吗?怎么可能就会变成一辈子的阴影和自卑。有一项数据调查显示,85%的人对于儿时或轻或重的挨打至今记忆犹新,40%的人现在能理解也能释怀,但60%的人表示,大人再生气,能不能和我好好说。

我很庆幸自己是那85%中对挨打记忆犹新的人并且是那40%中对于当初的挨打能理解也能释怀的人。

(3)亲子关系受损。我们做父母一时的出于对孩子的爱的管教而打骂孩子,不但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阴影和自卑,而且会影响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在父母心里,我们会认为这是出于爱他、为他好、被逼无奈等各种理由才打骂孩子,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他不懂、不明白,反正我就是被打了,疼,再无其他。

我相信很多的父母在打完孩子之后,可能会很后悔、会心疼,但是孩子不知道,除了伤心、难过,再无其他。也有一些父母在事后会和孩子讲道理,说清楚为什么打他,但是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愤怒付出行动,讲再多的道理,孩子懂或不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四)不选择打骂,我们该怎么做?

(1)倾听与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原因的,我们不妨尝试着放下我们做父母的架子,去倾听一下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在倾听之后,给予孩子一定的回应,这是在倾听之后,给予孩子的尊重。当你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回应的尊重,孩子会越来越乐意和你分享、和你诉说他的一切。

(2)交流与理解:有时候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孩子所表达出来的语言、行为,而孩子有时候也可能无法理解我们作父母的内心。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多和孩子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彼此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解的状态。这也是避免打骂的实践的最好方式。

(3)控制与转移:当我们很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再进一步和孩子面对面,可以尝试深呼吸一下,然后下意识告诉自己,不要生气,慢慢让自己冷静下来,不然后果更加难以收拾。

假如控制不了,那么我们自己先离开那个令我们无法接受又生气的局面吧!找个地方,冷静冷静一下,再去思考要怎么来解决让我们生气的孩子以及事情。

保持冷静

如若我们不幸做出了打骂的行为,很遗憾,你已经打骂了。你可以尝试先和孩子道个歉,告诉他不该对他做出这样的事,然后再解释一下你生气以及打骂他的原因。切记!这个不能作为你每次打骂孩子后进行的一种补救措施。

(五)想对作为父母的自己说的话

不知不觉我也为人父母,没有可以像上课那样有老师教我怎么做父母、怎么教孩子。我不需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但是,我真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不是的。

孩子在慢慢地成长,我也应该跟着成长,无论是在知识上、心理上,还是行为上、方式上,因为我们在彼此的立场上,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我们只有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甚至是我先学好,我们才能相对的互相影响彼此变得更好,又能让我们的亲情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