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养育孩子的这3个时刻,什么都不做,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妈妈们有没有觉得肩头一沉,从今往后,把孩子教育好就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责任。

孩子乱扔东西,我们会制止,因为教他爱惜物品是我们的责任。

孩子乱发脾气,我们会制止,因为教他管理情绪是我们的责任。

孩子玩滑滑梯时插队,我们会制止,因为教他遵守规则是我们的责任。

这种凡事都要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会让我们在看到孩子的问题时,总忍不住做点什么。要么耐心地讲道理,要么严厉批评,甚至惩罚。

可是妈妈们有没有发现,有时我们的教育”对孩子并不起作用,越管孩子越不听话。

其实,不是我们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太多了。想要把孩子教好,有时也得学会做减法。遇到下面这3种情况,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01 孩子求关注时,学会视而不见

孙俪曾在微博说,两个孩子每天要叫她800次的妈妈,以至于她对孩子们说,每天叫妈妈的次数要限量,关键时候才能叫。”

这样的经历我相信很多妈妈都体会过。孩子像橡皮糖一样每天黏着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喊妈妈。

特别是我们有事情在忙的时候,和朋友打个电话,聊个天,或者处理一下工作上的事,孩子叫妈妈”的频率会大幅度提高,一刻也离不开我们。

其实,孩子这种黏人的情况并不是爱我们或需要我们的表现,而且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时时刻刻在求关注。

对他们来说,只有妈妈24小时不间断地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他们才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有价值的。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把孩子这种过分求关注的行为定义为是一种错误的目标。

因为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定,只有被关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会发展出各种吸引大人关注的技巧。

有些孩子会表现得无助,什么事都不会做,需要大人照顾。有些孩子会表现得很可爱,妈妈你看,我画了一只小猫咪,漂亮吧。妈妈你看,我新学了一首歌,唱给你听吧。”

还有的孩子会表现得很捣蛋,不停地闯祸,你越是禁止的事,他们越要做。

我们以为打孩子一顿,罚他不许看电视,他总能学乖了吧。然而这些惩罚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关注,是他想要通过捣蛋获得的东西,所以越惩罚,越会强化孩子的错误观念。

妈妈们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没办法一个人安静地玩,总是不停在引起你的注意,只有你回应他、注视他,他才会感到开心,那孩子八成就是在求关注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拒绝孩子,对他求关注的行为视而不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自己的价值。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用2个办法引导孩子。第1个办法,是在孩子求关注时聪明地忽视他。

比如你正在忙工作的事,孩子不停地打断你,这时我们没有必要停下来一次次地满足孩子。

告诉他,宝贝,妈妈现在在忙,你可以自己玩会儿积木。我再过半小时就能完成工作了,到时候妈妈再陪你。”

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现在不能陪你,你可以干什么,需要等待多长时间。说完后,我们就可以专心地忙自己的事了。

当然,孩子不会因为这样就乖乖地搭积木,半小时后才来找我们。正常情况下,他会继续一次次地打断我们,我们只要保持平静,不去理会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就可以了。

孩子试了很多次,发现妈妈不再像平时那样对自己妥协,尽管会有些失落,还可能会发脾气,但只要我们能做到不关注他,不发脾气,他最终会放弃,自己想办法打发时间。

这就是孩子学习精神独立的开始。

等我们完成工作后,有一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好好地表扬一下孩子,宝贝,你在自己搭积木啊,妈妈真开心,你一个人也可以玩得这么好,真是长大了呢。”

这样的肯定能让孩子明白,原来自己玩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可以做的到。慢慢的,孩子就会从什么事都要缠着妈妈,逐渐学会自己找事情做,开心地和自己相处。

这样的经历越多,孩子越能在一个人的时候沉淀下来,安静、投入地自己玩,这对上学后独立写作业、自己安排时间都是很重要的铺垫。

下面来看看第2个办法,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

不可否认,孩子的健康成长、人格独立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我们要在平时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被关注的。

还可以把一些陪伴的活动放在特定的时间。比如周末是外出的日子,每天起床和睡觉是拥抱的时间,晚饭后的一小时是陪孩子玩游戏、讲故事的时间。

把陪伴的时间固定下来,帮孩子建立起规律的生活,能给他的内心注入更多的安全感。

在这些时间段给足孩子陪伴后,其他的时间,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学习独立和自我满足了。

02 孩子脆弱时,给他变勇敢的空间

有次和朋友聊天,说起自己的儿子,朋友直摇头。

你说我如果生的是个女儿,她娇气点也就算了。明明是个男孩子,怎么能这么软弱呢?只要我在,他就特别爱哭,玩乐高的时候手指撞到玩具,他都能哼唧个半天,一点都没有男孩子的勇敢,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家有男孩的父母,总是会特别在意孩子是不是勇敢,能不能忍受一定的疼痛。

如果孩子像我朋友的儿子那样,总是表现地很弱软,动不动就哭着求安慰的话,父母就会很担心。

其实孩子软弱,正是因为有父母在身边。如果父母不在,周围没有他想要撒娇的人,很多疼痛和挫折,孩子都能勇敢地扛过去。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孩子软弱的时候,我们短暂地离开一下。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摔倒了,我们不要马上表现地很着急、很心疼,可以问孩子,你可以自己站起来吗?”

后退一步,给他一些鼓励,像大老虎一样站起来吧,妈妈知道你很棒的。”

要是孩子不肯自己爬起来,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伸出手拉他一把。如果孩子已经2、3岁,完全有能力自己爬起来,我们就不要在孩子身边多停留。

妈妈先去搭积木了,你觉得自己休息好,可以站起来的时候,就过来找我一起玩吧。”

给孩子留一点独立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当我们离开孩子的视线,不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就会有力量和勇气去克服困难。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软弱,只是我们没给他勇敢的机会。

03 很生气的时候,不如离开静一静

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随着他慢慢长大,主见越来越强,我们难免会有忍不住要发火的时候。

玩具玩好从来不收拾,吃饭、刷牙总要三催四请,做作业不认真,同样的错误一再重复。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总是这样,以后没我在身边,你可怎么办呀?”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绞尽脑汁,想着用什么办法教育孩子,而是离开孩子,找个角落平静一下。

教育孩子很重要,但避免情绪爆发更重要。因为一旦发火,我们肯定会数落孩子,说出伤害他的话,还可能把其他的负面情绪也一股脑地发泄到孩子身上。

这种责备和说教,对孩子的成长一点好处也没有,还会严重地伤害亲子关系,疏远孩子和我们的距离。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海蓝博士曾说过,要管教孩子,就先和孩子搞好关系。你和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会不会听你的,听多少。”

就算孩子有一身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管教,就算孩子也意识到自己错了,只要我们是带着情绪的,他就不会听我们的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浪费力气,对孩子发火呢?

把教育的事先放一放,离开孩子去冷静一下,不让那些伤害的话说出口,这对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种很大的保护。

孩子看到妈妈那么生气,都没有打骂自己,也会静下来好好反思。

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因为她不忍心伤害我,还会为了不再让妈妈生气,想办法改变自己的行为,做个好孩子来回报妈妈。

这才是最智慧的教育方式,什么都不用做,却能让孩子主动地反省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

历史文章:

孩子发脾气时你怎么做,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