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太调皮了,不敢骂,又实在没法夸:熊孩子究竟该怎么教?

"

朋友丽莉转给我一篇赏识教育的文章,紧跟着吐槽:儿子太调皮了。可专家说了,孩子不能骂、不能打,得赏识他。可看着孩子干的这点事儿,实在没法夸啊,要是再夸,他岂不是更得上房揭瓦,亲妈宠他、忍他,可这个世界不宠他呀。

丽莉打过来一堆煤球表情,我不禁莞尔。其实,只要能看到隐藏在”夸和”骂"(奖励和惩罚)背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安抚”,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丽莉不理解:安抚,天天在做啊,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安慰他,这不就是安抚吗?然而,此安抚非彼安抚。丽莉的这种安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人际沟通分析中将安抚定义为关注的单位,即父母将注意力指向孩子。它的内容以及影响远远超出常识的理解。

一、安抚无处不在

父母每天花大量时间和孩子相处,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发送安抚。

1、正面(愉快)安抚和负面(痛苦)安抚

父母亲亲孩子、抱抱孩子、对着他们笑、夸他们,带他们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这些都是正面安抚,即愉快的安抚。负面安抚则是痛苦地安抚,父母板着脸、批评孩子、打骂孩子,孩子要陪玩的时候躲开等。

2、有条件(对事)安抚和无条件(对人)安抚

有条件安抚关乎孩子做了什么事,如:你做家务真好,你努力学习真上进、你不肯听我说话我会生气;无条件安抚关乎孩子这个人,将上面的有条件安抚转换成无条件安抚就会变成:你真勤快、你真上进、你不尊重别人。

3、来自他人的安抚和自我安抚

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且被孩子感知到,孩子就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安抚;孩子摔倒了,自己捧着小膝盖吹吹,还自言自语说不疼不疼,一会儿就没事了”,他就正在进行自我安抚。

4、父母常常将无条件/无条件与正面/负面结合起来

父母有自己独特的使用安抚的习惯,而父母使用安抚的习惯对孩子有很大影响。

二、父母的安抚习惯塑造了只听好话的傲慢孩子和招猫逗狗的熊孩子

父母的安抚习惯会影响和塑造孩子的安抚过滤器。

《今日TA:人际沟通新论》中将安抚过滤器定义为:一个人在自己和他人给予的安抚之间放置的过滤器,当这个人得到的安抚与安抚偏好不符时,他容易贬低或者忽略这个安抚,即符合偏好的安抚可以进来,不符合的就丢出去。

简单地说,安抚过滤器就是一个人接受安抚的喜好。

(1)只听好坏的傲慢孩子。他们喜欢正面无条件安抚,不喜欢有条件安抚、更不喜欢负面安抚。听到别人夸他漂亮(帅气)会很开心,如果别人夸他哪些事做得好,他会无感。我见过一个小女孩,她喜欢被人夸漂亮、可爱,我夸她英语学得好,结果她面无表情地跑开了。

也因为这些孩子不喜欢有条件安抚,所以他们不愿意听到别人评价他们的行为,当别人不能无条件接纳他们时,会受挫。

(2)招猫逗狗型熊孩子,认为自己只能得到负面安抚。熊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招来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小朋友的厌恶,但是他仍然会这样做。这个过程里他得到了想要的负面安抚,当别人拉着他们的小手说你很棒”,他反而会很别扭。

(3)难道有人喜欢让自己痛苦的安抚?

孩子天生喜欢被表扬、被称赞、被认同,可以说,孩子天生喜欢正面安抚,但是对于很少得到正面安抚的孩子而言,得不到正面安抚时,负面安抚也是好的。

著名心理学家、人际沟通分析创始人伯恩认为任何一种安抚都比没有安抚好”,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孩子发现:自己调皮捣乱了,父母至少会来关注一下,虽然挨骂很难受,但这是得到父母关注的唯一方法。

尤其对于不擅长表达感情的父母,他们会在孩子犯错时即使纠正,在孩子取得成就和做得好的时候,内心窃喜、面无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学到:一、调皮能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二、负面安抚是好的”。

四、父母的安抚被存在孩子的安抚银行里

父母不可能只用一类安抚对待孩子,我们会夸孩子、也会骂孩子,会指明他们哪里做得好、也会指明他们哪里做得不好。就像《今日TA:人际沟通分析新论》中描述的:当别人给我们安抚时,我们不仅在给与的当下拥有这个安抚,还会把它贮存在安抚银行中。

(1)从安抚银行中提取安抚出来

父母对孩子的安抚,会变成孩子内在的自我对话,即自我安抚。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处于劣势下的吉塔,数次被强大的对手打趴下,关键时刻她想起了父亲,过去父亲陪她练习、给她打气、为她喝彩……虽然这次父亲并未到场,但存在安抚银行”中的安抚激发了吉塔的力量,支持她最终赢得了冠军。

可见,安抚银行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贮存起来的安抚过了保鲜期会失效

存在安抚银行里的安抚终有一天会失去效力。无论某次安抚的影响多么大,它都能被后来的其他类型的安抚削弱。

我的原生家庭是喜欢负面有条件安抚的,别人说我哪里做得不好,都能打动我,而别人夸我时总觉得不真实。但后来,当我离开家到外求学,遇到了接纳我的老师和同学,接收到很多正面安抚、甚至正面无条件安抚,就慢慢自信、开朗起来。

所以,孩子的表现不当时,父母不要灰心,只要持续给他们合适的安抚,一定能改变他们。

四、如何安抚孩子才是正确的?

1、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安抚

请父母牢记:任何安抚都比没有安抚好。这个观点可以从动物实验得到支持。

把小老鼠分成两组,都放在没有图形的单调箱子里。其中一组小鼠每天接受数次电击,另一组则没有,结果出人意料之外:接受电击的老鼠成长得竟然比没有电击的老鼠还要好。

孩子一直在寻求父母的安抚,安抚对他们的成长有益。

2、健康安抚包”,将有益的安抚都包含在其中

每种安抚都有自己的作用,父母可以灵活运用,而且注意不要让某一种安抚所占比例过高。

3、尽量避免无条件负面安抚

即使负面无条件安抚有好处,也没有人想要这种安抚。

如果父母给出孩子无条件负面安抚,比如你怎么那么笨”你太小气了”,孩子第一反应是愤怒,陷入战争和对抗,而无法从中学习。孩子知道有人不喜欢他,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他会从此远离这个人,让自己舒服一点。

无条件负面安抚,是对孩子本身的否定,会激发对抗、破坏关系。

4、允许孩子要安抚

允许孩子跟父母要安抚,既有助于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也有助于调整孩子的安抚过滤器。

朋友小雅夫妻都很忙,经常周末加班。孩子虽然希望爸妈多一点时间陪自己,但总觉得父母不会答应,家庭亲子关系略显拘谨。前一段,她跟爸妈提了一个要求——周末陪她去看冰雪王国4”,父母欣然同意了。这个经历给了她勇气,跟父母相处时放松了很多。

满足孩子要求,就是在给孩子正面安抚。对于倾向于吸收负面安抚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能改变他们的安抚过滤器。

5、允许孩子拒绝不想要的安抚

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节奏,别人善意的安抚,带给孩子的也并不一定是好处。

我带孩子回老家,常常会遇到亲戚善意地劝孩子多吃,女儿明明已经吃饱了,长辈们也会说你才吃那么点,怎么够!”这个好吃,多吃点!有营养!" 女儿会说谢谢,我真的吃饱了。” 温和而坚定地拒绝长辈的好意。

父母允许孩子拒绝不想要的安抚,本身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和重视,对孩子而言,是强有力的正面安抚。

6、鼓励孩子自我安抚

安抚是有保鲜期的,而且父母不可能随时随地满足孩子对安抚的需要,孩子可以学会自我安抚。

鼓励孩子自我安抚时,父母要有意识地提取出场景-安抚类型-安抚语句-安抚效果”。

孩子在写作业遇到难题时,心情很烦躁。

在这个场景下,孩子需要正面有条件安抚。

父母可以说你遇到了难题,有点烦。静下心来读题、回想知识点或者翻翻书,难题一定能解决

带领孩子一起说我遇到了难题,有点烦。静下心来读题、回想知识点或者翻翻书,难题一定能解决”

学会了自我安抚,孩子在安抚银行中自行存取安抚,让安抚永远保鲜。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安抚就像照进孩子心中的阳光、滋养他们的雨露,用好不同类型的安抚,让孩子快快成长、快快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