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天生就有“偏见”!了解孩子的行为偏差,一起解读偏执心理

"

文丨福林妈咪

从出生开始,孩子是怎么样一步一步的认识世界的?

看、听、触摸,这是孩子在一岁之前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会经过各种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认知。

拿一个陶瓷的茶杯来说,通过观察和触摸,孩子能意识到:茶杯的形状和触感。但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茶杯为什么是圆柱的、硬的。

在一岁之前,孩子并不会因此产生疑惑,他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全部来自于被动的感知。

一岁之后,孩子开始说话,表达的欲望和意识出现了。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对各种事物产生了疑惑,他开始想要知道茶杯为什么是圆柱的、硬的。

当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这些疑问。

但其实,对于1~2岁之间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解释只是给孩子的认知提供了一种参考,并不会让孩子产生深刻的认知。

同样是茶杯,你告诉孩子,为了储存水,我们把茶杯做成圆柱形的,而且因为茶杯是陶瓷做的,所以显得很硬。然而在孩子看来,一方面他很难理解你的表达,另一方面就算理解了也很难接受,因为孩子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偏执心理。

比如,晚上睡觉,孩子一定要谁在妈妈身边,否则就会哭闹。比如你给孩子换了张床,虽然孩子并不知情,但他却会哭闹。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偏执心理?

其实就是上面我们说到的认知,孩子的认知基于一定的偏执型,情感上更偏向于跟随妈妈,行为上更偏向于熟悉的环境和方式。

为什么不会说话的孩子看到陌生人就会哭?就是因为环境发生了改变,这种陌生的状态让孩子产生了不适,冲击到了孩子的偏执认知。

在孩子的意识里,他的周围就是应该只有特定的人群,陌生事物的出现打破了孩子的这种偏执认知。

在三岁之后,孩子的偏执认知会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1. 受到积极的环境影响,偏执性消退

2. 受到消极的环境影响,偏执性增强

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偏执或者行为偏差,归根结底不是孩子自发的选择,而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以为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他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成型,只能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做出自发的选择。

换句话说,孩子的行为偏执,其实是父母的影响导致的。

一旦外部环境给孩子施加了消极的影响,偏执认知没有及时的消除,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偏执心理。

偏执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我说的就是对的,我做的就是对的。

因为偏执心理的影响,孩子无法区分是非对错,他的行为和表达完全基于满足心理需求”,并排斥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在孩子三岁之前的黄金时期,我们没有帮助孩子消除偏执心理,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任性。

那么,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偏执心理?

1. 多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新的玩具、新的环境、新的人……这些新鲜事物的刺激,会让孩子可以更多的观察和了解世界。首先,孩子之前认为的我的身边只有特定人群(爸爸妈妈)”的偏执心理,自然而然就不成立了。

因为这是孩子自身产生的认知,没有强硬的干预,孩子很容易接受。

另外,新鲜事物可以激发孩子的感官体验,视觉、触觉、听觉的多样性,对孩子丰富的内心体验也是一种激发。

2. 打破规律性

有些事情要有规律性,比如吃饭喂奶、换洗尿布等等,这些规律性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行为习惯,规律饮食可以保证孩子的健康,规律生活也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行为习惯。

然而,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打破规律。

比如不要总是让妈妈给孩子换尿布,不要总是让妈妈哄孩子睡觉等等。这些无关生活习惯的内容,不规律性可以自然的破坏孩子的偏执认知。

在心理层面,孩子已经产生了某种怀疑:他自认为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3.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

丰富的生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他几乎没有思维逻辑、没有辨别能力,但却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当然了,多跟孩子做游戏,也能帮助孩子丰富想象力。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偏执认知已经被自身否定,偏执心理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阻碍。

总的来说,偏执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行为偏执,排斥你的教育,那么你就要考虑,你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欢迎加入福林妈咪粉丝圈,来和育儿大咖们一起交流育儿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