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教育路上全民焦虑

新学期即将开始。刚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放松、休息,家长们肯定早已磨刀霍霍做好各种准备。各种学习计划从语文安排到英语,课外兴趣班从书法、跆拳道到钢琴、小住持人,唯恐孩子拉下任何一样能力的培养。

《中国亲子教育调查现状》的数据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焦虑的你我大可以放松心情,其实大家都这样。

上海著名双语学校校长从他的办学体验解读到:对教育的焦虑其实是对时代的焦虑。中国文化中教育始终是家长的责任,对教育高度重视。现代社会的信息开放,各种成功教育的例子

更不自觉得家长拔高了对教育水平的要求。

现在的孩子到底有多累

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发的孩子作息时间:

早上7:00起床,8:15到学校。下午4:30 放学。

一个半小时作业:40分钟课堂作业

20分钟黄岗小状元题集

10分钟数学口算

10分钟英语听磁带

10分钟练字。

吃饭一小时:可以挤出20分钟玩耍。

一个小时钢琴、半小时阅读、体育锻练半小时、纯玩半小时、再洗漱各种罗嗦半小时,共五个小时三十分钟。

晚10:00睡觉。

这还是没有语文数学辅导班的情况。

更多孩子的作息表是这样的:

除学校上课外,周一、周三、周五击剑课外班,19:40下课。

周四英补习18:00-20:00。

周日早上奥数补习8:25-11:10,下午美术课外班13:30-16:30。

每晚阅读书籍30分钟,练琴1小时。

大多数小学生,一周七天,其中五天从早到晚能玩耍的时间每天被压缩成不到一小时;周末两天运气好的能剩下一天自由支配。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上兴趣班的小孩

如此密集的学习安排,很多孩子都不堪重负。上三年级的鹏鹏,从小体弱。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一两个月就得去医院输液。带到医院去看,医生一问鹏鹏的作息,发现他每天在家最少学习到晚上10:30才能睡觉。长时间的伏案学习,缺乏休息时间,没有体育锻炼,鹏鹏的身体越来越糟。后来在医生建议下,鹏鹏减少学习时间,保证了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慢慢地不再容易生病了。

当然大部分家庭对孩子学习的安排还不至于影响身体健康,但孩子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甚至在孩子终于能玩耍时,家长给出的也是各种益智、思维训练游戏,玩也是在学习。仿佛大脑停下来一刻不学习,就会被同龄人抛弃。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写不完的作业

我们对大脑的误解

曾经有句著名的论断:大脑的潜能,你只使用了不到10%。随着科学的发展,这句以讹传讹的名句已被证实是断章取义。事实是:即便你没有在思考,大脑也没有一刻闲着。

最近一篇马库斯·雷切尔发表的文章表示:大脑的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背景”神经活动。而这些背景神经活动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有意识做事时大脑消耗的能量的20倍!

很长时间以来,大脑在我们发呆时、停止思考时,是否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没有定论。从可以检测到持续不断的脑电波开始,神经学家们就一直怀疑,大脑是否是在持续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意外发现受试者执行某种任务时,特定脑区的活跃程度会低于休息时的基准水平。尤其是内侧顶叶皮层区(位于大脑中部,已知功能为负责记忆人们生活中的私人时间)。这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度让这个发现不被接受,专家甚至怀疑神经活动水平下降是因为数据有误。

直到其他科学家在针对内侧顶叶皮层和内侧前叶皮层(负责推测他人想法,并与自身情绪状态有关)的研究中,也监测到同样的神经活动水平下降的现象。如今这两个区域被认为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区域。

对默认神经网络的发现,让我们不再割裂地对待大脑的神经活动。对大脑进行成像时,在静息状态下各个脑区都有低频的信息传递。为了突出反映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的工作区域,这些低频的信号一直被当成背景噪音被消除。如今这些背景噪音所代表的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在大脑运行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各个脑区存在大量信息交换

消耗60%到80%能量的大脑活动和外部事件无关

当大脑受到刺激时,会有意识地对刺激做出种种反应。这种种刺激用脑神经扫描图来看,就像黑夜里点亮的一片片街灯。如果人是静默的,此时的脑神经扫描图就如同停电的街区,只能看到星星点点微弱的光芒。

而对默认神经网络的发现,仿佛解开了大脑平静表面的面纱:低频脑神经电波是黑夜里暗潮汹涌的海水,漆黑一片里深不可测。而这片海里发生的一切我们几乎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我们的所有行为均以这些神秘的脑活动为基础。

过多外界刺激会减少大脑的无意识脑活动

对这部分脑活动的发现,恰恰是因为大脑在进行意识反应时,这些固有的复杂神经活动(默认神经网络的活动)会减少,让步与对外界需求的反应。

大部分神经学家都认同,这部分脑神经的活动是整个大脑运行的基础。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则是在固有的大量神经活动和对既定外界刺激做应激反应的状态中来回切换。

打开书本看书时,大脑负责阅读和视觉的系统神经开始繁忙的工作。思考时,负责逻辑思维的领域被点亮。而发呆、睡觉时,大脑的暗物质”世界悄无声息的处理着无法估算的数量级信息。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发呆是大脑深层次处理信息的需要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长时间大量用脑后,会在某个节点感觉无论用什么方法,大脑都仿佛停住了一样,无法运转。不论你怎么用力思考,怎样绞尽脑汁,都无法想出解决办法或者找到灵感。这时候,停下来,放空十多分钟,半小时,再回到刚才卡住的地方,往往能够灵光一现,得到意想不到的解答。

德国研究人员用实验证明了,深层睡眠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仿佛睡梦能帮助人解决白天无法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大脑神秘的固有神经活动在起作用。深度睡眠和发呆都能保护大脑维持固有的基础脑神经活动,避免外界刺激的打扰,从而提供更好的有意识的思维反应。深度睡梦只能晚上实现,对连续十几个小时应付各种外界刺激的大脑来说,发呆成为大脑喘息和休息的必需品。

孩子的大脑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相对成人已经成熟的神经网络,孩子的大脑在成长期可塑性非常强。这个可塑性直接体现在孩子惊人的学习速度和能力上。

但同样的,正因为孩子大脑对外界信息能快速反应,他们的大脑对基础神经活动的需求更大于成人。所以孩子在学习时,会经常被发现发呆的现象。这其实是大脑的生理需求。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什么都不想,其实大脑很忙碌

正确对待孩子的发呆,学习效率上升不是梦

人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阙值的。

在学校的八个小时,孩子需要在每节课堂保持专心45分钟,这对尚在发育的大脑来说强度非常大。大脑的基础神经活动的需求不被满足,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也会相应变慢,如同高速前进的汽车却没油了,无论怎么踩油门也无法再前进一步。

此时孩子的大脑最需要的就是放空自己,给大脑的默认神经网络施展魔法的空间。足够的休息才能给思维加满油,学习起来又快又好。

当你发现孩子在发呆时,不要打扰也不要太紧张。大多数情况都是孩子在下意识地满足大脑的本能需求。如果孩子频繁发呆,且发呆时间很长,那么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或用脑安排是否有问题,导致大脑陷入疲惫---无法休息---更加疲惫”的恶性循环。

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首先需要家长不焦虑,付出耐心,尊重大脑的工作方式。发呆,不是洪水猛兽,反而是激发创造力的魔法师!鼓励孩子发发呆吧,保证几分钟后还你一个满血的牛娃!

避开鸡娃路上的坑,发呆”竟是学习利器

会发呆的小孩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