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梁晓声谈作文:如果蒙了眼,骗了心,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

观察、分析、思考,是写作的三大前提。——梁晓声

观察、分析、思考,是写作前提

把观察这种享受还给孩子

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绿色可以根据程度不同细化出很多种:豆绿、碧绿、翠绿、墨绿、青绿、蓝绿、黄绿、深绿、嫩绿、鲜绿等。这些词语的辨识难度都不高,如果单用这些词语造句,恐怕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不会认为这是件难事儿。可奇怪的是,作文中却极少出现这些词语,小草的鹅黄绿和鲜绿都被绿色代替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这些词语,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认真观察过刚冒芽的小草到底是什么颜色,于是就在脑海中随便找到了绿”这个词语。作文好坏绝不是纯粹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是缺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

善于观察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先从家长开始。家长必须从让孩子仿例文的道路上下来,大多家长习惯于在实体书店或网上书店给孩子购置大量的作文资料,直接堆到孩子面前,从物质层面给了孩子极大的满足。岂不知,这种让孩子仿照例文写作的偷懒心理,恰恰在让孩子逐渐失去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我们从古诗文中不难发现,优美的词句、诗文大多来源于对自然、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描写优美景物的诗句,都是诗人静心观察的结果。

和古人相比,我们更多地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极大地丰富起来,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多种多样的享受方式让我们更多地丧失了心中的从容。其实,蹲下身来,仔细观察草芽破土是件很好玩的事儿,且更能真正体会到自然的美好,更有利于观察生活习惯的养成。返璞归真,找回体会生活和自然的心思,是父母带孩子学观察的重要一步。

分析来自阅读和家长启示

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息息相关,阅读有助于形成分析能力,这点毋庸置疑。

阅读本身是一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且从中可以找到快乐的事儿,现在学业压力、升学压力普遍过重,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应试的大环境下苦苦挣扎,对应试教育心生不满和怨言,甚至部分学生到了谈考色变”的地步。

此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再把阅读当成提高应试成绩的另外一种手段,强迫或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必须读哪一本书、读多少页、写多少字的感悟,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抗拒的,这只不过换了一种备考的方式而已,以厌恶或抗拒的心理去阅读,肯定根本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为孩子就压根没有进行思考和分析。

分析力的培养:阅读和引导

分析能力同样需要家长的启发。子女的成长和其身边人数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成长需要的是有效的陪伴,而不仅仅是照顾。家长既要以同龄人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陪孩子做游戏,又要以监护人的身份对孩子进行启发,仅仅靠校内老师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

《熊出没》动画片中,光头强和熊大熊二争斗不断,孩子偏心熊大熊二,想出了花样更多的惩罚光头强方式。家长不能一笑了之,应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集故事中谁做的是正确的,谁做的是错误的,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家长去适当地引导孩子养成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能逢人就夸耀:瞧,我们孩子多厉害!

对孩子的引导

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这像一把刀悬在家长和学生的头顶,学生必须先完成以字词句、阅读理解为主的答题方法,这就需要一定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否则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只能停留在本子上,无法用自己的脑子进行分析记忆。所以,家长的有效陪伴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

思考形成感受和情怀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开始都是善良的,孩子对所有事情的认识最终几乎都归结到善良的范围内,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思想不是深刻的,家长必须尊重这个认知规律。如果急于追求思想上的深刻,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情感表达中来,那么就代替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作文就加入了虚假的成分。

感受社会热情、世间冷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在尊重孩子善”的基础上,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有些孩子不仅对陌生人,就是对自己父母的感情也非常冷淡,这样的学生肯定无法满足好作文的要求:真情实感、思想正确健康。

让孩子蹲下身装作身高不足一米二,心存侥幸地领着孩子急匆匆闯过红灯,因迟到教孩子撒谎身体不舒服……生活中类似的父母并不少见,这样的教育方法也屡见不鲜。一旦这样的金玉良言”在孩子心中扎了根,孩子在面对诚实、守信有关的作文题目时,心中多么慌乱,多么痛苦,又是多么反感。如果把爸爸妈妈的金玉良言”实话实说,无疑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作文还必须得完成,心一横,开始编瞎话、写假话,开始脸红脖子粗,后来就麻木了、习惯了,逐渐失去了真实,更失去了对正确的、健康的情怀感受。

情怀的养成

别用范文代替孩子的观察,别用欺骗左右了孩子的感受,否则,一旦蒙了孩子的眼,骗了孩子的心,作文提高就成了一场家长用来自欺欺人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