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青春证明:青春期逆反心理真的存在吗

说到孩子的青春期,大多数家长都会将青春期和孩子的逆反心理”联系在一起。

感到孩子不听话了,有主见了,不再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了,敢和大人对着吼了,都会感叹一句:孩子青春期到了。

家长们同自己的同事朋友们吐槽自己的孩子的种种反常行为”,也会被朋友们安慰一声:没关系,青春期到了,过了就好了。”

长颈鹿的青春期

青春期,突然之间,就成了孩子逆反的代名词。

但是,在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真的存在吗?

同样在青春期,为什么有的父母感觉自己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而有的父母却基本感受不到孩子的逆反呢?

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逆反心理”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搜索词条,逆反心理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的一篇文章中,该文章是对人的某种心理活动的一种探讨,也不特指青少年。《现代汉语词典》直到1997年修订版,才有了逆反”这一词条,而没有逆反心理”这一词条。

逆反心理”和青少年联系起来,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儿。

为什么逆反心理”和青春期紧密联系起来呢?

这也许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并向家庭、社会寻求话语权”的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的冲突中的表现,和逆反心理”非常相似有关。

搜狗百科上,对逆反心理的定义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并特别指出在青少年中时有发生。

我们不讨论搜狗百科对逆反心理的解释是否准确,单从百科把青少年青春期的某些行为和逆反心理”联系在一起,就能看出,这个观点,目前带有普遍性。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们在听说逆反心理”这个词后,简单的以词语进行联系,把孩子所有不认同、有疑问、不听话、有异议甚至仅仅只是沉默、消极抵抗的行为,都认为是逆反,逆反心理”实际上被滥用了。

为什么说逆反心理”被滥用了呢?

我们来看看搜狗百科上对逆反心理特点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从逆反心理的特点来看,逆反心理是一个偏向贬义”的词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状态,长期逆反的表现,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而实际上,大多数青春期青少年的一些叛逆举动,只是正常的希望得到理解、尊重,并没有逆反心理作祟。

说青春期青少年们逆反,这事儿对咱们青少年真有点冤。

渴望长大、希望得到理解、支持和尊重,都是正常的心理发展。青少年们的创新,也不是个个都只是标新立异。毕竟,谁也说不准,现在的非主流,会不会变成以后的主流。

当然,若是青春期的孩子要求的理解、尊重一直得不到重视与实现,单一的叛逆举动就有可能会变成真正的逆反心理,偶尔的调皮就有可能变成长期的作对。这时候,小朋友的心理就真的出问题了。

不过,心理问题并不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问题。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家长们最重要的是正确对待,不要忽视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需求。

那些及时回应了孩子成长需求的家长们,自然感受不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那么,当孩子的青春期到来时,家长们注意哪几点,有利于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减少逆反心理出现的几率呢?

1.强调正向价值;

2.给予平等的交流、对待、爱与赞美;

3.鼓励创新,但要同孩子一起,树立起创新的边界意识。要让孩子知道,创新不是特意的标新立异和浮夸,而是要真正的有用并满足身边人真正的需求。

#######end########

我是图云,乐意分享各类心理故事和心理现象,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明天,将和大家分享一个职场心理:当个老油条,损失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