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伪早教”正在绑架中国父母,毁掉中国孩子...

"

不管你是否承认,在我们大多数父母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父母会习惯性地把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甚至成长过程中屡屡越权,凡事都帮他解决,干涉孩子自己的意愿。

孩子一张嘴,还没听懂他要说什么,我们就开始了喋喋不休的劝慰、建议、疏导、权威、压制、威胁……而且更可怕的是我们居然还乐在其中,觉得这样更显我们为人父母的够格。

因为重视教育,我们是否就以为对孩子真正的好就是为他代劳一切,以及创造最好的机会和条件来满足他?我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做出的违背孩子的意愿、不重视其成长规律的事,比比皆是。

在人们连大脑开发所为何事都搞不清楚的时候,盲目地仰仗自己的想当然,听信商家不负责任的宣传,使用不经考证禁不住推敲的理论和产品,对孩子进行好一番的耕田开采”,将过多的知识灌入孩子的大脑,让详尽的日程表填满孩子的生活,缺乏探索、思考和想象,缺乏艺术和人文素养,缺乏对生命和社会的教育。

假使有个别人成了高分的机器,走出校园也一样是个低能儿。

重视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最根本的是重视人本身和孩子自身成长的规律。无论哪个民族、国家,人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都有其共同的规律,不遵守科学规律,功利化地追求表面效益,个体发展就必会受到惩罚。

识字不是目的,读多少本书也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喜欢读书才是目的,你要用多少劲儿才能让他一直优秀呢?每个孩子内在都有一种发展的潜力,我们要给的东西不是在他小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来的。

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帮他建立内心富足的安全感,从小培养基本的规则意识和道德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这些受益终生的品质,其他的就请交给孩子那独特的天赋,让他顺着自然的成长轨迹生长吧。

尊重孩子身上你不认同的部分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也意味着你要允许他身上有你不认同的特点,尽管孩子是你生的,但必须承认他是一个全新的基因组合,有他自己特有的个性。接纳并鼓励他去张扬个性,因为从种族进化的角度讲,这是他将来会比你强的部分。

就像一台机器,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运转,才能产生它的价值。遵从孩子的内心,允许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就利用好了他的天赋。父母少一些世俗的偏见,孩子就能多获得一些幸福感和更成功的机会。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需要更高的智慧

进入学校统一的评价体系后,你要做的是边抱怨学校边做环境负面影响的帮凶,还是公然反对学校让孩子处于无所适从?抑或是在这一暂时不能改变的大环境下,弱化家庭对分数过分的追逐,更关注孩子的心理,缓解他在学校背负的压力?

用你的观点和行为,去睿智地和周遭的不满抗衡,孩子从你的身教中会学到更多。

美国:总统亲自挂帅的阅读战争”

阅读从出生开始(Born to Read),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1994年,全美教育进展评估委员会进行的一项统计发现,美国四年级的学生有40%达不到基本的阅读水平,而这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催化剂,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历任政府开始出面抓阅读,开展阅读研究和实践,而阅读对提高个人与国民素质的作用现已开始显现。

法国:将艺术如生命般对待

法国孩子是世界上公认最富创造力和艺术天的孩子。在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

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回到家里,为了营造艺术的氛围,父母们也会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的材料。他们喜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他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法国的孩子们对建筑物、美术、音乐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见一幅画,他们甚至就能谈到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

德国:自己动手就是最好的磨炼

在德国,法律禁止进行学前课程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兴趣班、培训班。

小孩一般3岁可上幼儿园,为期3年。在3年中,他们会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参观消防局,学习灭火和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3年后,他们具备初步的生存能力。

德国人几乎都在地下室里辟出一间家庭小工厂”。尽管各家小工厂”规模、大小、条件和设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用来为家庭服务,供大人和孩子在这里维修、拆卸、安装、加工制造、做实验等。

即使不到2岁的孩子,老师们也鼓励他自己吃饭,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是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基础。

芬兰:揭秘奇迹教育”

一个缺乏自然资源、人口稀少、强邻环伺的北欧小国,深深懂得唯一能建构起国家未来的,唯有人力资源。而良好的教育,就是把人力资源转换成人才的唯一窍门。

芬兰不追逐众多国家和社会笃信的精英教育”,反而以众生平等的观念,打造出了一个整体水平既高又平均的国力。

因此,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些千百年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芬兰被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

日本:独立人格从娃娃抓起

能够在自然资源极为匮乏、国土面积狭小的不利环境和条件下跻身世界顶尖国家,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的今天全仰仗其把人口”变为人才”的素质教育。

吸收了东方儒家思想和西方先进理念之精华的日本,十分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从社会、学校到家庭,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此。

统一的社会氛围让他们从小就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后,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参加劳动,比如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当收银员,做家庭教师等赚取自己的学费。

【搜索微信号13027279630进积分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父母世界Parents】精选欧美顶级育儿杂志内容,每天育儿干货喂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