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决定了你的出身,却决定不了你的命运

你选择对象时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有意或无意把你的爸爸或妈妈当成参照,要么选则相似的类型,要么完全相反。

你是否有时也讨厌这样的自己——像爸爸或妈妈一样,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没有耐心。

你有没有在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与当年父母对自己如出一辙。

你有没有把扶不上墙的父母当成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每每遇见这些时刻,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遗传基因真的是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有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发生以至于我们无能为力,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的奥利弗·詹姆斯,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里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他认为成长环境比遗传基因对我们的影响更大,虽然在我们婴幼儿时期,不同的类型的抚育方式可能使我们最终成为不同的人,但是命运的剧本最终由是我们自己来谱写的。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演员,但我们没出生前,故事序幕已拉开,故事背景已经存在。

孩子出生前父母的婚姻处在哪个阶段就是我们人生的故事背景。

看过《都挺好》的人都知道,苏明玉作为家中的老三,也是苏家唯一一个女儿,非常不受她妈妈待见。起初我一直在想,估计苏明玉不是亲生的,要么就是她妈妈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太严重,所以她妈妈才会如此讨厌她,不舍得让她花钱,连学习资料也不让她买。可故事的最后却让我大跌眼镜,苏明玉是亲生的,只不过,她投胎的时机不对,刚好处在父母的婚姻裂缝期;她妈妈正准备抛弃原配、追求自己的真爱,准备与真爱一起比翼双飞,可苏明玉在这个节骨眼上投胎了,真是赶得太不巧,破坏了妈妈的好事,怎不叫她妈妈生气,苏母把心中的怨气全都撒在了苏明玉身上,觉得苏明玉是自己克星,影响了自己的幸福。这就是苏明玉的出生背景。

每个家庭在第一个孩子诞生时肯定即喜悦又激动,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孩子偶尔有个头疼脑热,家长都会心急如焚,心惊胆战,恨不得药一喝下去病就好。可当老二出生时,就不一样了,家长已经积累了一些育儿经验,遇上孩子感冒发烧,他们知道这对婴幼儿来说是很正常的事,生病到好转也需要一个过程。

在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家庭,老二玩的玩具是老大玩剩下的,老二穿的衣服是老大穿旧的。家长也许因为要辅导老大写作业而忽视老二。当然,也有的家里老大老二间隔的年龄大,也许因为照看老二而无暇顾及老大。

在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口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调侃: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还有一句:天下老,只偏向小。”而自己是父母的第几个孩子,当男孩还是女孩,也是我们出生前无法选择的故事背景。

另外,父母也都有他们的人生,有他们的父母,有他们的童年,他们父母在童年对他们的教养方式才成就了今天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却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

你的父母的也许是工程师、也许是老师、也许是总经理、也许是个服务员、也许是个清洁工,也许是个研究生、也许仅仅初中毕业、也许能言善道、也许老实巴交,而这些截然不同的经历会让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行为准则,等等这些父母的这些经历,他们是怎样的人,我们出生前也不能选择。

三种不同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①惩罚型父母

好多父母在教养孩子时都会说,孩子没有一点自律性,就得靠家长拿小鞭在后面撩,孩子所有取得的成就都是家长逼出来的。

这种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类型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成才,这类父母通常会给孩子施加更多压力。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就是权威,必须照做。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要么会取得高成就,进而认同父母的做法,会以这种做法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要么待自己羽翼丰满,能与父母对抗,他们会极度叛逆、挑战权威、放荡不羁。甚至有的孩子因为高压力而走上精神崩溃的道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爱。

②放任型父母

这类家长与惩罚型父母相反,他们对孩子放任自流、忽视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不尊重,他们通常脾气暴躁,经常争吵,也许会拿孩子出气。这类家长一般都比较自我。而这种家庭里的孩子通常得不到家长的陪伴,照顾,他们容易受到忽视,他们长大后,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③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他们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的个性与自信。他们不盲目批评孩子、会正确引导孩子,他们不夸孩子聪明,他们知道聪明是有害的,他们只是想让孩子把潜能发挥出来。他们对孩子做到了真正的生育、养育、教育。这种孩子长大以后幸福感较高,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该做什么,遇到挫折该怎么办。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幸福家庭长大的孩子。

做最好的自己,当好自己的人生主角。

也许你有一个每天酗酒,耍酒疯的爸爸,也许你有一个沾花惹草的爸爸,也许你有一个出轨的妈妈,也许你从一出生就被抛弃了。别说哪有那么多也许,只要你每天看新闻,就知道有多少父母会生不会养,有多少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有多少孩子被大人吼来喝去,有多少孩子经常被大人拳脚相加。

但我想说的是,童年不同样,有好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要知道我们的父母也是受害者,他们对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以前他们父母对他们做过的。那些伤害我们的做法不是他们的本意,就像海姆·G·吉诺特说的没有哪位父母一大早醒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只是他们受到的教养方式让他们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行为。

如果你恰巧在上述这样的家庭里长大,那么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正视它,然后找到一个释放这些声音的出口。你可以直接同父母讲出来你的感受;你也可以找最信任的朋友聊天;你也可以用手写心,把它们都诉诸于笔端。完成这些,你会更了解自己,了解父母,了解生活。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什么时候翻开都会让我热泪盈眶,在母亲这个角色里,她不再是一个用一支笔针砭时弊的硬角色,而是有一颗细腻温柔心的母亲,她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让人感受到了遍布生活中的美。

如果我们已为人父母,就会知道她写的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与孩子们的生活日常,这些我们都经历过,但现在看看,就是这些许多的普通瞬间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潜移默化地改变,让我们感觉到爱与被爱,让人感到温暖。但如果你没有一颗能发现美、欣赏美的心,这一切美好你都将错过。

我们或许没有像龙应台那样的家长,但我们可以做那样的家长。当我们已经成人,能为我们负责任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是继续活在父母的影子里不出来,还是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自己说的算。希望奥利弗·詹姆斯的《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能为你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