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被逼分享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变成这3种人

几个孩子一起玩,一不小心就擦枪走火。有的孩子护着自己的东西,即使自己不玩,也绝不让其他小朋友玩。

父母此时千万不能责怪孩子抠门”或者自私”,逼他们分享,他们将来极有可能会变成敏感的人、没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妥协的人。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儿童这一时期的表现称为自我意识敏感期”,它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健全。



1

在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幼儿园的小朋友乐乐,在走廊里拉了大便”,就在老师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自己把大便”包了起来,老师回来发现大便”不见了,就以为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来收拾了。

在卫生间里,老师帮他洗屁股,他告诉老师,大便”已经扔掉了。可是这之后,他不再让任何人动他的书包。

放学回家后,家人打开他的书包,大吃一惊,原来,他把大便”带回了家,还跟家人强调,这是我的”。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它却让我们了解了儿童的一个秘密,那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很多妈妈就发现,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玩具,就算是他不想玩也绝不让别的孩子动。有的孩子对于自己东西,即使自己拿不了,拿不动,也不让其他人帮忙,必须自己拿着,因为那是他的。



2

畅畅2岁半,刚刚进入自我敏感期。

妈妈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畅畅寸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丽丽走过去蹲下身,友好地打招呼:畅畅,我是丽丽阿姨,我们来认识一下好吗?”

畅畅看着丽丽阿姨,严肃地说:不。”

丽丽阿姨说:阿姨喜欢你,那我们握个手吧?”

畅畅说:不。”

妈妈在旁边笑着问:你确定吗?”畅畅说:不确定。”妈妈问:你喜欢丽丽阿姨吗?”畅畅说:不喜欢。”妈妈问:你确定吗?”畅畅说:不确定。”对畅畅来说,这个时候,几乎什么都是不”。

自我意识敏感期通常在1.5岁-3岁之间出现,是宝宝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步学会区分我的”和你的”的界限,会和你说不”,甚至学会打人、咬人等行为。



3

很多父母常常会因为孩子这样的举动感到尴尬,觉得没办法改变和说服孩子,甚至习惯性地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解释为自私的表现。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是毫无关系的,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自我和自私的关系。

自私是指在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选择了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自己的利益;而自我,是指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驶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是在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他们用打人”或者说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不喜欢。

儿童要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就先必须形成自己,0-6岁的儿童(有的孩子持续到12岁),几乎将他的全部热情和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构中。



这个时期的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一、理解与尊重

在网上看过一个幼师分享过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总是喜欢把所有人的食物都咬一口,老师在和妈妈沟通中发现,在孩子2岁多时,妈妈经常强迫孩子将食物分享给他人。

如果孩子处在2-6岁,表现出了很极端的自我意识”倾向时,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表示出理解与尊重。



二、细心观察做出变通

有一个宝宝不肯上桌吃饭,因为他说爸爸坐了奶奶的位置,在大人看来坐什么位置吃饭一点都不重要,可是2-6岁的孩子却非常在意这一点,他们认为,谁的”就是谁的”,不能乱。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了解了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的特点,家长就不会因为孩子发脾气而陷入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境界,让爸爸和奶奶换一下位置问题就解决了。



三、原则性的错误态度坚定

我们耐心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顺从他们的发展规律进行养育,但并不意味着发生原则性的错误时,也必须顺从他们。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界限和底线,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但是要温柔而坚定,通过家人统一口径、拥抱等方式,让孩子接受。

大人和孩子都需要一套彼此都能接受与认可的行为准则,才能让自由不凌驾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也就是自我与自私的真正体现,你可以保护你的自我,但不能越界伤害到别人。



四、提前告知孩子将要发生的事

很多宝宝都不能接受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这需要父母提前做很多工作,通过给孩子讲自己和手足相处的故事,让孩子逐步接受。

而不是去习惯性的说孩子自私、不愿意分享父母的爱,他们只是个孩子,又处于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不理解是很正常的啊,选择什么样的教养态度真的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4

教养的重点永远不在于你给了孩子多少而是在正确的时间陪孩子做正确的事情!知道了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会帮助我们解开很多疑惑。当我们知道了他们并不是大人所想的故意作对的坏孩子”,自然就会调整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家长的焦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