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每一周,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变化吗?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你的孩子是否也会这样做呢?

5岁的米露在幼儿园玩耍时,不小心划伤来了手指。老师急忙过来要帮她包扎一下,她微笑着说:老师,不疼!”老师只觉得孩子真懂事,但还是劝他:不包扎的话,是要感染的哟!”米露点点头,说老师,那我回去让妈妈给我包扎。”老师看放学时间也快到了,并且米露的伤口也比较浅,预算再三叮嘱他别碰水。老师发现米露最近经常受伤,但是她也不哭,反而还有点高兴的样子。

班上还有一个孩子,叫鹏鹏。鹏鹏总是搞破坏”,课堂上他把书往地上扔,睡觉的时候把枕头也往地上扔,但是他扔得没有什么来由,也没有不高兴,只是纯粹地捣蛋。有一天,鹏鹏又扔枕头,老师很有经验,抱住他亲了一下。鹏鹏哈哈大笑,乐得在床上打滚,然后再次把枕头扔下来。

这两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举动呢?后来,老师在家访中发现,米露的妈妈刚生了小弟弟,而鹏鹏的爸爸妈妈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他,被鹏鹏烦”的时候就拿钱给他,让他去买玩具自己玩。

从上面的故事能很明显的看出两个孩子在家里得到的关注太少了,所以他们就开动脑筋”,用可怜的小手段”来博取大人的关注。

孩子一旦得到爱的满足,他就会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自身的发展上,他的心理素质,智力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都会和谐地发展。

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关注,无法得到爱的满足的孩子,就会将每天的注意力放在寻找,索取甚至乞求爱上面。这种孩子不仔细,不懂得如何跟其他孩子自然地沟通与合作,经常想方设法获取别人的爱,或者通过搞破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或者通过揣摩大人的心思来得到爱。

孩子们在吸引大人注意的时候,心里就想:我只有这么做,他们才会爱我。”米露觉得自己受伤的时候,妈妈才会重视自己超过了弟弟;鹏鹏觉得只有自己调皮捣蛋的时候,大人才不会无视他的存在。一旦这种阴谋”得逞,他们就会乐此不疲。

让一个正处于天真烂漫时期的孩子用心计”去获取甚至乞求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家长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避免孩子出现找爱心里”,这样才能把天真和快乐还给他们。父母就会想我要怎么去做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不管工作多忙都不是不陪孩子的理由,工作累也不是嫌孩子烦的借口。家长一定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老大讨厌弟弟妹妹,其实孩子讨厌的是被夺走爱和被忽视的感觉。父母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反复强调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依然是自己心爱的宝贝,不要一味地强迫他让着弟弟妹妹,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一整天在家躺着,家长玩手机,让孩子自己看电视,这算不算是陪孩子呢?当然不算。陪孩子就是要陪她做他喜欢的事,去游乐场,去吃美食,给他讲故事,等等。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要投入真实的热情,不要流露出不耐烦和敷衍的态度。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家长会热切地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点点滴滴的变化:会翻身,出牙了,会喊爸爸妈妈了......怎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的热情反而消减了呢?从现在开始,用心关注孩子的变化吧:他长高了,瘦了,放学回来好像有点不高兴了,最近又迷上一部新的动画片.....如果你及时观察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并邀请他进行沟通和分享,孩子会很开心的。没有什么比定期安排一段属于孩子的特别时光”更令他感到兴奋。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在孩子身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与随意的”或不得已的”时间相比,有计划的专属的”时间意义可大不一样。 2岁以下的孩子还不大能理解特别时光”的含义,所以无需安排,对于2-6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要半小时的特别时光”。对6-12岁的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足渐减弱,但特别时光”扔要保证每周一小时。特别时光”的重大意义在与,孩子能对此产生期待,他会感受到自己对父母非常重要,并由此获得爱、归属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