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高情商不是天生的,0~6 岁是培养关键期,分年龄段培养要点

说起情商,几乎每个父母都知道。因为这个词总是出现在成功学”当中,被鼓吹得地位极高。可是,提起积极情绪,似乎一下子就逊色很多。

积极情绪是啥?它是情商的一个重要部分,亦是对孩子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我们的孩子就是情绪的动物。他们敏锐细腻的神经,无时不刻不在吸收来自外界的营养或者毒药。

早期帮助孩子养成积极情绪,孩子未来情商就会更高,当然也更优秀。

焦虑的父母养出焦虑的孩子,暴躁的父母养出暴躁的孩子,从容的父母养出沉稳的孩子。

今天的文章,我们根据年龄划分,仔细讲讲不同年龄段,孩子积极情绪养成的要点。

这的确很有挑战。你做好准备了吗?

0~1岁,接受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哪怕是负性情绪,紧接着转移孩子注意力

对于1岁以内小宝宝的哭闹发脾气,新手父母们常会不知所措,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哭闹就成了他们获取父母关注的常用方式,这就需要父母耐心关注孩子的需求了。

要知道,孩子哭闹都是有原因的。对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父母首先需要排除孩子是否是身体不适所致,其次就是关注孩子是否需要吃喝拉撒睡,最后一点,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是否需要人陪伴了。别以为孩子小,啥都不懂。从4个月起,他们就进入情绪敏感期了。

所以,多抱抱孩子、有皮肤上的接触,多用动作、声音回应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能明白他的感受,你一直会陪伴他,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平复。


1~4 岁,理解并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即孩子的心理发展通常遵循稳定—不稳定”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父母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孩子。正如父母们常说的那样,孩子以前还挺乖的,现在又变得无理取闹起来。请先不要责怪孩子,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说明孩子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下面这位妈妈就遇到了相似的难题。

我的孩子三岁了,最近老是闹情绪,脾气很急躁。比如,零食袋子打不开,她就会很大声地哭闹,甚至扔掉零食,十分生气的样子。我该怎么疏导孩子呢?她已经能明白大人的话了,我也经常跟她讲道理,可收效甚微。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一些行为十分任性、胡闹甚至不可理喻,这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秩序的。这是他们通过建构一种秩序去确立自我的必然通道。如若事情超出他们所认定的秩序,就容易失控,显得执拗,人们称之为执拗敏感期。一般来说,孩子两岁左右时就会表现的很明显,到3-4岁则会集中爆发。

具体表现就是,孩子要求凡事听他的,一切都要他说了算。如果父母拒绝或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会变得非常烦躁、哭闹不止。

要想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应首先明白,这是由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所致——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并逐渐体验到自我的力量。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像小时候那么无能”,而且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可现实中,他们又处处受挫,而且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用恰当的语言或方式),有了情绪便只会哭闹了。

这时,大人如果单纯地用喝斥、恐吓、威胁等方式来处理,往往无法让孩子停止哭闹。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要的不是批评,而是理解和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潜意识里会认为顺从孩子,自己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这个想法是不恰当的。要知道,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偶尔做出合理的让步,既是给予孩子尊重,也是教会他们尊重别人。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4~6 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个体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孩子如果无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将会变得易激惹、悲观、具破坏性,甚至对自己不满意。4-6岁的孩子正面临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

父母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的情绪成长,即帮助孩子识别、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理解他人,即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合适的地点、时间恰当表达合适的情绪。因此,4-6岁是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重要时期。

例一:

我的儿子4岁多了,很活泼,但发起脾气来却没那么好说话了,还总爱说我不和你玩了”我要打你哦”之类的不友好的话。在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有时会比较霸道,会抢小朋友的玩具,不如意还会推打小朋友。不知道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引导他。

例二:

我的女儿刚满5岁,非常害羞,不爱叫人,让叫叔叔阿姨也不说话,就是腼腆地一笑,我觉得她不是很自信,带她参加过很多活动,每年也带她出去旅游,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是不是我对他有时太严厉了?怎么才能让他克服害羞和有自信?麻烦了。

4~6岁的孩子大都进入了幼儿园,成为了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这个时期的他们进入了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渴望与同伴交往,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与同伴相处愉快。

人际技能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不断培养、锻炼。

父母要多引导孩子与人交往:

日常交往中,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人际交往策略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避开外人,与孩子沟通他的错误行为(过于严厉,不给孩子留颜面,或者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效果都不会理想),给予客观提醒;

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展示给孩子看,和谐自然的人际交往是怎样的。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处理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有必要提醒的是:

随着孩子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了逃避责罚,他们会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如,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孩子会下意识地撒谎。这时,成人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和禁令是否合理。

若事先申明过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当然,惩罚不是目的,父母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