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过度理由效应-请不要把对成人的激励用在孩子身上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好多家庭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错误的使用了奖惩机制从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过度理由效应-请不要把对成人的激励用在孩子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曾经接触过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妈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她疯狂的报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目的是让孩子全面发展,孩子今年刚刚九岁而已,在繁重的课业和补习班的高压之下,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但是妈妈完全不理会而且还表现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的势头,看出孩子在排斥这些兴趣班了,妈妈为了促进孩子的学习劲头实施了奖励机制,每天多练琴一个小时就奖励一个洋娃娃,每周能按时完成超额学业,奖励一次去游乐园的机会,就这样对孩子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殊不知这种外在刺激已经在慢慢的削弱还在的内在学习动力了,孩子逐渐改变认知,已经在内心建立起了学习只是为了得到奖励”,一旦外部奖励消失孩子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这个效应是由心理学家德西通过实验的方式发现的。德西和他的助手使用实验方法,成功地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

1971年,德西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组,测试他们在哪种情景下,能够维持对解题的兴趣。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德西让两组的被试者自由解题,不给任何奖励;第二阶段,第一组被试者每解一道题目,就能获得1美元的报酬,第二组仍然没有任何报酬;第三阶段,德西告诉他们这是自由休息时间,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图片来源与网络,侵权请告知

结果发现,第一组在得到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然而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了对解题的兴趣;第二组在无奖励的休息时间,仍然对解题抱有浓郁的兴趣。这个实验说明:人们习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外界的理由,一旦这个理由消失,便会对先前的行为兴趣索然,热情不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需要对方保持某种一贯的行为时,就不需要为他的行为附加过多的理由”。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强化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孩子把内在动力在转化为外在行动并为之坚持下去,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奖励。

家庭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在孩子的成才过程中我们要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要了解孩子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奖励机制,不能只是一味的给予物质奖励,还要注重孩子精神层面的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即使没有物质奖励我也是从内心去热爱学习的。

愿每个家长都能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来自家庭的能量,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去完成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次挑战,并找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