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简单粗暴的心理虐待点赞,你们于心何忍

一大早就被惊着了,因为一段为父亲鞭打自己”点赞的视频。

视频容易起到不良的示范效应,我就不发了。视频中父亲的做法极不可取,千万不要盲目模仿。严格来讲,这是一种残忍的心理虐待。



——先打个预防针,再介绍视频内容:

父亲因为儿子上课带手机玩游戏,十分愤怒,给孩子一根木棍,让孩子来鞭打自己,原因是子不教父之过”。

儿子站在那里抽泣,父亲夺过木棍,跪在地上,用力抽打自己:

这一次我该替儿子受罪,我没教好儿子,我的错!满意了没有?子不教父之过,爸爸这么用心去教你,你非常让爸爸失望!”

其中不乏威胁性的语言:

……爸爸这次替你承受惩罚,你要记住,下一次,所有的棍全打到你身上,你给我好好的记住,爸爸打断了几根棍子,你也打断几根棍子!”

这个父亲的错误,第一是误解了子不教父之过”,而且毫无道歉的诚意,事实上反倒成了一种报复,把父之过”的责任强压给儿子。这叫道歉吗?这叫认识到父之过”了吗?



其二,认为打自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

事实上,无论打孩子还是打自己,效果都是一样的;打孩子不对,打自己也不对。

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对孩子的心理虐待,企图通过增加孩子的负罪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然而,负罪感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码?恰恰相反,它只会导致问题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让孩子更加执拗,要么让孩子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三,对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缺乏认识。

所有孩子的错误,都可以从家长、环境身上找到原因;有的是应激性的,有的则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这位父亲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倒认为自己教育孩子很尽心。要注意,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多,对孩子要求严格,不能和尽心”划等号。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了解原因、看重过程,而不是仅仅看重结果。这个父亲看重的,是孩子犯错的结果。那么,原因呢?

孩子是因为带手机去学校犯了错,那么,家长自己能做到戒除手机吗?自己做不到,却强势要求孩子戒除手机,这是专制型家长的典型做法。

更令人寒心的是,某些故意炒作自己的公众号,居然为这种行为点赞”,简直触目惊心!

这个父亲的做法,百分之百是错误的。

1. 真正的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语,传统文化中,很多理念和现在的科学原理存在偏差,但这一条,却堪称完美。

孩子如何成长,和父母、和家庭,关系极大。



这条成语告诉每一个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一定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多反思反思自己。

然而,很多人,比如视频中的家长,其实是把这条成语作为一个幌子、一个用来惩罚孩子的借口。

这种心理虐待,还不如用鞭子抽孩子几下,他会更好受。

2. 真正悔过的父亲,是什么样子?

他会向孩子真诚地道歉,说你犯了错误,责任在爸爸,让我们一起努力,你争取改正错误,爸爸争取改变不良的、错误的教育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提醒。

这才是真正悔过的态度。


3.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子?

看重过程,注意找原因,忽略结果;因为结果只是过程的累积。

不解决过程中的问题,结果就很难改变。

比如下面这幅漫画,看出问题在哪儿了吗?

孩子问妈妈问题,妈妈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只是嘴上回答。

然而一来电话,妈妈马上停下活,去接电话。

所以,孩子其实不如手机重要。孩子是会这么想的。

嘴上回答我也爱你”毫无用处,这种回应是浅薄的。

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这些小细节累积的结果。这个时候,家长的愤怒、爆发、殴打,只是在滥用自己的权威,实行独裁统治而已。

内心不服气的孩子,要么屈从,要么反抗,一旦这种屈从和反抗超越了界限,就酿成了心理问题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问题:离家出走,跳楼自杀,自甘堕落……

就在我准备收工的时候,看到了一条会道歉的父母”的截图,看看这位家长是怎样道歉的——





孩子明明一度是受害者”,现在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全网只有我妈会跟我道歉吗”,甚至感动人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视频中的爸爸,算是道歉吗?我觉得连道歉都不是,虽然他口口声声这是父之过”。

道歉可以分两种:真心的道歉,胁迫式道歉。

胁迫式道歉,就是我说了对不起”,你必须笑脸相迎,甚至得认为我宽宏大量、人格完美。

一句充满火气的对不起”,除了泄愤,除了让孩子觉得父母以势压人,没有任何好处!

家长必须学会道歉,真心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