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只粘妈妈不要别人,宝宝到底在怕什么,分离焦虑”如何治愈?

在孩子成长的某一阶段

父母会发现

吃饭要妈妈

睡觉要妈妈

上厕所要妈妈

看电视要妈妈

...

所有的一切

妈妈都不能缺席


只要看到妈妈,就会不断往怀里扑,孩子这是怎么了?看着这哭天抢地的样子,以后还怎么出门呢

01

孩子多大会出现分离焦虑

在小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独立意识还没有建立,对每天负责陪伴照顾的我们也是无法辨认的。宝宝从2个月长大到6个月,慢慢开始认识妈妈并和妈妈逐渐建立起了亲密关系,在平常生活中,宝宝会倾向于长时间地和我们待在一起。


亲密关系一旦建立,哪怕你只离开几分钟,宝宝也会表现得伤心欲绝。因为他们懂得看不见”,却还不明白时间的概念,于是每次分离都搞得跟生离死别一样。

根据《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分离焦虑通常开始于宝宝6个月开始学爬的阶段,在12-18个月的学步期会变得更强烈。和说话、走路一样,分离焦虑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但不同的宝宝表现的程度不同。

02

宝宝是哪一种依恋风格?

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做过一个陌生情境”实验,她发现宝宝会表现出四种典型的依恋风格:


☑安全式依恋

宝宝在妈妈在的时候会显得很心安,会自己去独立玩耍,但时不时地要向妈妈撒娇,当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很沮丧,情绪变化都处于适度的状况。

☑矛盾式依恋

宝宝在妈妈离开时会出离愤怒,但当妈妈回来之后,一方面想亲近,往往会用又踢又打的负面情绪的身体接触方式表达情感,有一种想推开你、又想亲近的感觉。

☑回避式依恋

宝宝不寻求接触妈妈,对妈妈的离开没有什么反应,比较冷淡。

☑混乱式依恋

宝宝情绪起伏很大,时而平静时而大哭大闹,妈妈们一般没有办法捉摸到他们的具体反应,但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孩子其实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03

不可避免的分离怎样才更轻松


1.不偷偷溜走

有的妈妈不忍面对宝宝的哭闹,会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欺骗孩子一会儿就回来了!”这样看似有效”,但是非常不推荐!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反对家长采取类似的做法:虽然我们暂时逃过了宝宝哭闹的折磨,但是当孩子反应过来妈妈不在身边了,会感到很恐慌,他会更加害怕你的离开,导致越来越粘你,分离焦虑也会愈加严重。

2.小小的告别仪式

即使你很着急出门,出发前,亲亲宝宝或向他挥手。告别的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可能会引起宝宝焦虑的情绪。尽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以相同的方式和宝宝告别。坚持每次离开前和宝宝告别。

3.告别时要态度坚定

宝宝对于大人的情绪很敏感,他会敏锐的感觉到我们的伤心难过,如果家长的情绪都很不平静,我们也不能指望宝宝保持淡定了。和宝宝告别时,要快乐并坚定地说再见,给宝宝一个爱的抱抱和亲亲。

4.遵守承诺

在承诺的时间内回到宝宝身边,建立宝宝的信任和地理性。宝宝还不能理解3点还是5点,你可以说放学时,或晚饭前等。

5.培养独立的性格

宝宝在一个人认真玩玩具或发呆的时候,家长不妨在一旁默默的陪伴,让宝宝自己玩或待一会儿。不仅让宝宝发现 原来自己玩儿也可以这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树立宝宝独立的性格。

6.提高陪伴质量

高质量的陪伴时光,帮助宝宝更有勇气面对分离。我们可以在宝宝哭泣、呼喊时,及时给予回应,多和宝宝进行充满感情的拥抱和接触、微笑、表扬和交流等。

还可以通过过家家、角色扮演或者讲故事来重复分离场景。当真到了告别的时候,宝宝会有熟悉感,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分离焦虑只是宝宝成长的一个阶段,这个爱紧贴着妈妈的小家伙总会长大。或许等到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还会怀念之前宝宝拉扯着我们不让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