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鲍姆林德家庭教养模式研究: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的研究结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指出,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好爸爸坏爸爸》的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就这样唱:"我一个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可是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种打孩子的现象,如果经常发生,或者虽然只是偶尔打骂,但是每次打骂都比较严重,那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人类发展学院的戴安娜·鲍姆林德(Baumrind Diana)博士1971年发表了一个研究,重点研究了父母教养行为对孩子所造成的发展结果,这个研究是1960年以来,在所发表的最具革命性的研究中排名第16位,堪称为心理学研究的经典。

鲍姆林德的这个研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告诉人们,有些教养方式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而有些好的教养方式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人类发展学院戴安娜·鲍姆林德博士

所谓好的教养方式是能够为儿童做好成人后适应社会准备的教养方式,或者说具有社会适应性的教养方式。差的教养方式,是那些导致孩子生存技能很差的教养方式。

鲍姆林德的研究对象是美国加州的白人家庭,被研究对象的年龄是3岁9个月以上的儿童,他研究了很多具体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孩子实际的教养行为方式),概括如下:

严格的执行被动接纳 (当孩子不顺从父母时,父母表面上对孩子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即使想生气,也会隐藏情绪,不让孩子知道)拒绝鼓励独立性自信、安全、有效的父母行为提倡不墨守成规(只有父亲认为重要,是因为父亲常常偏离文化规范,彰显自己的个体性,并且鼓励孩子也这样做)专制主义(只有父亲认为很重要,因为父亲往往不倾听孩子的声音,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始终采取非常严厉,且不变的立场)

在这些具体的教养方式上,鲍姆林德发现了主要有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三种教养方式,后来的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对于后来确定基本教养方式至关重要。

养育的两个重要维度:

维度一:接纳/反应性:是指在日常家庭教养中,父母对孩子提供支持、对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以及当孩子达到期望的时候,父母所表达的爱和赞许。维度二:命令/控制性:是指在日常家庭教养中,父母对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或给予孩子的自主程度。

在这两个维度的交叉组合后,就得出了在鲍姆林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很相似的权威型、专断型、纵容型、未参与型等四种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四种家庭教养模式

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

1、 专断型

限制性的教养方式,目标是要求孩子绝对性的服从

父母会对孩子设定许多规则,希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但是对孩子的爱和反应少,不会因为孩子的需要或者状况而改变自己的教养方法。通过家长的权力(而不是道理)来迫使孩子顺从。

这样的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也不会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失热情和尊重,不能够觉察到孩子的观点,而是希望孩子要一味的听他们的话,并顺从他们的权威,这就是现实中人们常说的虎爸、虎妈。”

用家长的权力还迫使孩子服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孩子的想法

2、 权威型

灵活的教养方式,目标是帮助孩子实现个人成长

父母给予孩子自主,并向孩子谨慎地解释提出的限制,并且还会保证了孩子要听从他们的教养,执行严格的规则,也愿意与孩子合作并对规则进行适当修改。同时也会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加以说明。

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通常是快乐的,孩子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愿意根据孩子的想法而调整自己的教养方法,不仅保证了孩子能够听从父母的教育,还让孩子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

会接受孩子的想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析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3、 放任型

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几乎不对孩子做出要求,孩子可以任意取用父母能够提供的资源,即使孩子犯错也不对孩子进行惩罚,在家务和得体的社交行为方面也几乎没有要求,对孩子的突发奇想的要求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响应。

放任型也是属于溺爱型的,与专断型刚好相反,不是要孩子顺从父母的要求, 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就是最近网上流传的佛系父母。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这里的"没关系"就是上面说到的"被动接纳"(当孩子不顺从父母时,父母表面上对孩子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即使很生气,也会隐藏自己情绪,不让孩子知道)。

佛系三连

4、 忽视型/未参与型/不作为型

冷漠且过度许可的教养方式,父母既不关心孩子的现在,也不关心孩子将来的发展,父母中的一位拒绝程度高,能提供给孩子的丰富性环境比较低,不会制定规则来教养孩子,任由孩子自我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一般情况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迫于生活压力,无暇顾及孩子,加上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未来发展意识低,父母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较大,多数为留守儿童。

不关心孩子的问题

如何评价父母家庭教养方式的有效性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都会认为这几种方式都有其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尤其是想一想我们自己父母的教养方式,除了那些被家庭虐待特别严重的之外,每一个人对父母都会充满了感恩之心,这是因为有了父母的养育才有了自己,有了自己的成就和骄傲,但很多年轻的家长也会说,我在某一方面一定不会像父母教育自己的那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鲍姆林德在研究中,提出了孩子的7种行为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好坏进行评价。而这7种行为被进一步被归纳为两大类特征,第一类是社会责任心,第二类是独立性。

两大维度,7种行为

社会责任心在绝大多数文化中都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因为这反映了儿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幸福。社会责任心高的儿童是友好的,能愉快地跟别人合作以及以彼此成就为导向的儿童。

独立工作也被很多文化赋予了很高的价值,特别是西方主流社会,更是崇尚这种独立性,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儿童在温顺,支配,有目的,独立等几个方面得分都很高。

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与发展结果

鲍姆林德采用了这7种行为测量,评价父母教养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了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与各种积极的发展结果相关,他们教养的子女心情愉快,积极乐观,自信,独立,善于交流,能与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成就导向。

相反的,被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孩子,一般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愉快的,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对来说没有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不太感兴趣。

放任型的父母教养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会表现出冲动和攻击,他们一般会表现得比较粗鲁,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性,并且独立性较低和没有成就感。

未参与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不成功的,在这种方式下教养的孩子,3岁就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以及易于发怒等外化问题。更严重的是,在儿童后期会表现出行为失调,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差,对人充满敌意,自私,成为叛逆性严重的青少年,缺乏远大目标,易于表现出酗酒、吸毒,逃学等反社会行为。

实际上这种教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忽略行为,似乎就是在告诉孩子,我不在乎你,以及你做的任何事情,这些信息无疑会导致孩子愤恨,并试图反抗这些冷漠的对手或者权威人物。

鲍姆林德的研究结果

为什么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特别有效呢?

权威型的父母虽然也很严厉,但并不缺乏应有的温情,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在听孩子诉说的同时,本身就会促进孩子遵从父母的指导,而冷漠和命令型的父母就做不到这一点。

权威性的父母并不像溺爱的那样完全无规则,也不像专制型的父母一样设定一些刻板的标准来控制孩子。

他们是在一定社会规则的基础上,征求孩子的意见,并接纳孩子的观点,再考虑孩子的观点和孩子需求的同时慎重的解释自己的观点,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且授之以法,最终目的是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也能够高兴的接受并且理解和服从。

所以这种有关爱接纳的父母,他的要求是公平合理的,会促使孩子自愿服从,而不是挑衅。

因为关注孩子,敏锐地回应孩子,就需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行为现状,孩子的能力来调整自己的要求,从而让自己设定的标准是孩子能够达到的,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来达到期望。

同时给予孩子不断积极的反馈,这就让孩子更有信心达到标准,同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就给孩子传递了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够完成许多重要的目标的信息。这就给了孩子高自尊,高独立性和高成就导向。

当然权威型父母在教养方面也是投入很多时间的,投入这么多结果就是让孩子一方面具有社会责任心,另一方面就是拥有社会独立性,而独立性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生活更精彩,那么独立是被推崇的。

但是,在不是那么强调独立的社会中,比如职业流动性差的社会,独立探索之后还是干不了想干的职业,也无法获得优越的生活,社会福利比较差,那么,听父母的话,对于孩子将来生活的回报更高,虽然心理幸福感显得差一些,但是父母投入却要简单很多。

所以这样就可以理解,对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父母,为什么父母们会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

总结权威型”教养方式使用的方法

1、关爱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综合孩子的意见来调整孩子能够接受的管教方法。2、给孩子设定的规则是孩子能够接受的,并给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设定这些规则和行为标准。3、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多,经常思考自己管教后孩子的行为结果,并根据孩子的不断成长调整更适合的教养方式。4、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支持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劳动,独立完成孩子能够完成的事务。5、尊重孩子,也相信孩子。6、教养目标明确,锻炼孩子的社会独立性和社会责任心。社会责任心里常常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行,而独立性里面也包含了各方面的社会生存技能。

给家长们的建议

1、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大脑,所以孩子们对相同情境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不同的。所以家庭教养方法就没有相对的标准方法和模板,我呼吁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孩子,虽然会花很多时间去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但只要清楚孩子的行为标红,家长们就能找到适合孩子的特点的教养方法。

2、每对家长都不一样

有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法不一样,这就导致孩子接收到的方法不是一种和两种,而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管教方法的综合体,因为孩子自己会思考,所以就会综合父母不同的观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常常会导致父母弄不清楚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建议家长们要100%的配合对方,协调出统一的家庭教养方法。

3、同龄人也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分析孩子行为特点时除了家庭环境之外,还应该考虑孩子所结交的同学朋友,因为这些社会人物对孩子的影响常常会比父母的还要大。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们也要观察孩子在外的朋友都是些怎样的人物,便于分析孩子的行为特点。

4、虽然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也只能证明教养方法与结果的相关性,而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就算父母的教养方法相同,孩子的大脑相同,但研究结果也只能证明教养方法导致的结果的相关性,而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比如:害羞的孩子总是尿床的相关性是百分百,但不能证明尿床导致孩子的害羞。

5、研究结果的作用:给家长们提醒和参考建议

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只是给出家长们一些方法和建议,同时让家长们能够隐约的看到自己现在教养方式可能给孩子造成的行为结果,一是给家长们提个醒,二是让家长们有调整自己教养方法的标准和参考性。

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占一定的概率,并不能完全决定所有人都会是这样的结果,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很多不可定性的发展机会和可能性,也没有哪一种教养方式就一定能保证100%的达到什么程度或结果,家长们只有将温暖与适度控制相结合,并且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变化做相应的教养调整才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