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10岁男孩虐打母亲:养废一个孩子,从纵容他开始

作者:桐桐妈

见过父母打孩子的,你见过孩子打妈妈的吗?

近期,网上流传着这样几个短小视频。

只见视频中的男孩左一拳,右一拳,拳拳都是快、狠、准。使出浑身上下的劲,对着母亲的头部、胸部、背部拳打脚踢,直至母亲绝望地躺在床上,这个男孩依旧不罢休,用双脚不停地踢母亲的腿部和腹部。

动图可以清晰明了地判断出,这事就发生在孩子家里,而拍摄视频的人毫无疑问应该就是孩子的父亲。

男孩一副戾气冲天,母亲像块木头板丝毫不反抗,一旁的父亲心安理得地拍着视频,似乎是在为儿子的行为助威呐喊,真的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病态家庭。

近几年,类似孩子打长辈的新闻屡见不鲜。

广东一名中学生当街打母亲,因为觉得母亲残疾丢脸。孩子当街掐母亲喉咙,并逼其下跪,令人心寒!涟水一男孩向妈妈要钱未果,竟公然打妈妈!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暴力行为,还是最自己最亲近的人?原因有三。

一、与家庭暴力的”熏陶有关。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打不成才”,很多传统的父母,都觉得打骂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遇到孩子不听话?学习不好?叛逆?就是简单粗暴一顿打!这种行为无形中会导致孩子同化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行为,继而成为攻击性儿童”。

还有就是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这种一直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暴力的种子,早在父母动手的那一刻就已经种在了他们的心里。让孩子见证了家庭暴力,他可能就是下一个施暴者,把自己至亲的人当作自己的发泄品。

二、家长百依百顺,惯坏了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家长的百依百顺,只会让孩子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自信心和上进心持续下降,从而不思进取,习惯轻易从父母那得到一切的他们,慢慢思考问题和做事只会考虑自己不懂得别人的感受,从而自私自利,缺少责任感和道德标准。

三、父母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约束。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会更加毫无约束地施暴。

就拿文章开头那个10岁男孩说,孩子的不理智行为完全没有被制止,相反,在看了镜头后,像得到什么指示一般,下手更重了!想说,今天他拳打的是妈妈,明天脚踢的可能就是你这个父亲!

父母倾其所有,为孩子付出全部的真心,到头来,却成了孩子最恨的人,多么可叹可悲!

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做好的榜样。

黄磊的女儿多多就像是一个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小天使,正如她的名字多多”: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会画画、会做饭,爱好读书还出了译本......

以前以为多多是天资过人,后来看到黄磊和孙莉夫妇才明白:母相爱是种子,孩子则是岁月浇灌下绽放的花蕾,散发着爱的芬芳。

正如黄磊在采访中提到:

我非常反对夫妻变成亲人,亲人就是亲人,比如我妈就是我亲人,但我老婆是我的情人、爱人。我觉得我们依然是情侣,一生都应该是情侣才对。”

父母具体要做到哪些呢?

好的家庭,一定是父母相爱,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和珍惜。父母应该多关注自我成长,而非将所有的目光放在孩子学习上。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尽量少打骂,多走心。对于孩子的暴力行为应该及时地制止并加以引导。

其次,对孩子的爱要适当、合理。

现在很多家庭的中心都是在围着孩子转,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生活上过度的帮助孩子,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美国3岁男孩为妈妈准备晚餐的视频爆红网络!

视频中,记录了他一个人到超市买食材,煮面、烤面包、装饰餐桌、准备饮料等的全过程。

他的投入、专注和成熟的表现让人惊艳!

相比,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太多了,那么,如何对孩子的爱要适当、合理呢?

公平对待,不搞优待。对于要求,合理的适当满足,不合理的要拒绝。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事事包办代替。

最后,提防”隔代溺爱。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祖辈担起了养育孩子的职责,成了隔代家长”。但一些老人对孩子无原则溺爱、袒护和迁就,致使小孩子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隔代教育似乎熊孩子”格外多,大家普遍认为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那么隔代教育就一定是一场注定会输的仗”吗?未必!做好以下几点照样能打胜”隔代养育这场战役。

帮助祖辈更新育儿知识。建立家规,对孩子关爱适度,宽严结合。责任分担,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最后想说:为人父母,教育子女,千万不要将爱变成孩子的利刃!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