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都在拼二胎,想生?谁来带?老大老二咋相处?如何规划教育投资?

2016年1月1日起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实施,也宣告一个新时代——二孩时代来临。

作为独生子女,从小孤单长大的我,听到这个消息,想到以后我的孩子会有兄弟姐妹的时候,第一反应开心、激动。

转眼二孩政策已过去三年多,但爸爸妈妈们似乎对迎接二宝没有迫切的热情”。

据2017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得出,2017年全国新生婴儿数为1758万人,相对于2016年卫生计生委统计全国住院分娩婴儿活产数1846万,2017年减少了88万的新生儿。

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出生人口为1523,相比较2017年减少了200万人。

为什么呢?

我在思考,也看了很多人写的相关文章,慢慢发现了,虽然政策允许了,可的确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阻碍着爸爸妈妈们。

经济压力

有了二宝以后,除了生孩子的要钱,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小到奶粉、尿片、衣服、玩具,大到上学、生病、教育、结婚等等,感觉孩子就是一台碎钞机,哪哪儿都要钱。

教育压力

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投资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为了孩子可以有好的教育资源,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从高昂学费的私立学校到让人望而却步的,好的公立学校的学区房,再加上孩子杂七杂八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高昂的教育的成本让很多想要二胎的父母望而却步。

时间压力

好不容易老大上学了,所有的生活都按部就班了。二宝的到来,让大人的生活步调一下子就乱了。爸爸妈妈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能就连父母双方的老人都要帮忙接送或者照看孩子。

生病压力

一篇讲二胎的文章中说道,因为有了老二,爸爸妈妈,加上双方父母都不得不紧密地合作在一起,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不敢有一丝松懈,不能有一人生病。倘若有人病了,这台精密的工作仪器就会停止,整个生活就会乱套。

两个孩子就意味着资源要分享,父母的关爱要分享,零花钱要分享,玩具要分享,生活用品要分享等等。

越看这些呢,越想这些呢,就会觉得这一切都让我们没有勇气面对二宝的到来。

父母都要上班,二宝怎么办?

毋庸置疑,有二孩的家庭需要更多的帮助。

例如从孩子出生到三岁可以上幼儿园这段时间,一个双职工的家庭如何在不借助双方老人的帮助渡过呢?

美国的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是自己带孩子,双方的老人偶尔会来帮忙带一下,但是绝对不会很长时间或者一直帮忙带。

那么美国父母是怎么度过这段时间呢?

美国有幼儿园里除了有3-5岁的大孩子班,还会有0-1岁的婴儿班,1-2岁和2-3岁幼儿班。我曾在一个幼儿园的婴儿房工作过,看到最小的宝宝是7周。

婴儿房的宝宝会要求家长们把母乳、奶粉、尿片,孩子换洗的衣服准备好带过来,或者喜爱的小玩具带来陪伴他们。

在婴儿房工作的老师会被要求记录孩子喝奶的时间,换尿片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大概做了哪些运动等等详细的信息,等父母来接孩子时,会和父母交谈,并且提供给父母这些信息等等。

1-2岁和2-3岁的幼儿班会提供其他的服务和教学。服务包括换尿片,协助吃饭,哄睡等,在幼儿班的教学活动会有讲故事,用手、脚,或者其他工具画画,听音乐,跳舞,运动等等。还会帮助家长训练孩子上厕所。

3-5岁就是正常的幼儿园,首先孩子是可以自己上厕所的,再次孩子在幼儿园会接受更多的知识,探索世界和自然,建立友情,发展自己。

不得不说,婴儿班和幼儿班的确为双职工父母解决了很多的后顾之忧。

以我为例,EVA就是我和老公自己带的孩子,她在1岁3个月的时候上的幼儿班,自此,我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我老公也可以有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因为我们都是学生,EVA可以申请教育补助,幼儿班的费用也没有很贵,而且老师很好,让EVA有了很多成长,她特别爱去幼儿园。我妈来美国看我们的时候,看到EVA对于去幼儿班的热情,回想我当年各种装病耍赖不去幼儿园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

老大和老二如何相处?

我还记得小时候,很多人会和我开玩笑说:你知道吗,你妈妈打算要弟弟妹妹了哦。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妈妈就不爱你喽。”

我那时候也就刚上小学吧,小孩子不懂事呀,会特别紧张而且信以为真。我就举起小拳头,冲着我妈妈的肚子,威胁她说:你不能要小弟弟妹妹哦,你只能有我一个,有我就够了。”

现在想想看,真的是,哎,有时候大人一些自以为好玩的玩笑,真的不应该和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去讲。

这样的讲话,无形中就让孩子之间树立起了隔阂,会让老大以为老二的到来就是和我争抢本来属于我的一切。

除了这个,还有一句,就是妹妹(弟弟)小,你是大姐姐,你要让着她(他)。”

这句话对两个孩子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年龄小,不是任性撒泼的借口。老大没有必要一直妥协,作为父母一碗水端平,既要让老大知道,你是大的,你有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但也要让老大知道你是领导者也是教导者,弟弟妹妹做错了,姐姐或者哥哥有权利去帮助他们改正。

更重要的是,让兄弟姐妹之间认识到,有了老二,家里的爱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种情感需要一些有仪式感的行为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

比如,在美国逛童装店的时候,总是会看到成双成对的T恤或者裤子衣服,上边分别写着,最棒的哥哥”,最帮的弟弟”,或者一个箭头写着她是我姐姐”,再一个箭头写着她是我妹妹”等等的衣服。

在二孩来临的时候,不要让老大恐慌,反而是要让他(她)参与进来,感受开心和喜悦。

该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投资?

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我妈最近讲了一个朋友家孩子的事情,让我感触颇深。

我妈这个朋友和他妻子都只是普通工作,但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真的很上心。除了上学,孩子小小年纪就学钢琴、游泳和打网球。游泳因为孩子实在不喜欢就放弃了,但是钢琴和网球一直练着。

孩子的成绩也还不错,又因为有体育特长,很顺利地招进了一所不错的211和985大学,一边继续学业,一边参加业余队训练。毕业时候因为出国热,也选择了一个不太贵的国家去读了研究生。毕业探亲回家之旅时,正好赶上当地省市公务员招聘。因为专业对口,海外留学经历,递交资料,面试后轻松走入仕途,在市政府工作。

她的爸爸妈妈都感觉不可思议,怎么回家探亲一圈,工作问题也解决了,而且就在家旁边,离得又近,工作也不错。

我妈妈就和我念叨,你看这个叔叔多年对于孩子的辛苦栽培也是值了。事实的确如此,这个叔叔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本投资高吗?高!但是绝对不是费用的高,而是对于孩子花费的时间和心血的高。

他家孩子小学,初中,高中去的并不是昂贵的私立学校,更是不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只能算是中上等的学校。

再一个是对孩子兴趣的培养,钢琴班的费用,打网球的费用,并不是贵的离谱的那种,反而都是一个正常的中产家庭可以承受的价格。

不同的是,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还记得这个孩子学打球的地方有点远,每次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我刚开始还和他们去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自己犯懒,父母也忙的没有时间管我,我就不去了。但是这个叔叔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周都接送,坚持了好多年。

对我来说,这个孩子的成长和这种俗世现实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得益于高昂的教育投资,反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这也突然让我想起来一句话,上周末EVA因为有个要好的小朋友要去上小提琴班,她也好奇就跟着一起去了。这个小朋友也就5岁左右,拉小提琴也是很辛苦的,从站姿,夹着琴,再到手势,是真的辛苦。

小朋友胳膊要一直架着,拉个几分钟,老师就的让孩子休息一下,然后再坚持拉。

我问老师:拉小提琴很难吧?” 老师说:难啊,能学成的人啊,与其说是孩子在坚持,倒不如说是父母在坚持。”

所以教育资源的投资,可能并不仅仅指钱,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教育投入的界限是很难界定的,所以各个国家都存在着多度投资的现象,就像那些贵的离谱的私立学校,价格超级贵的贵族的兴趣班。

作为占中国家庭比例最多的中产家庭,是不是更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重新规划一下孩子未来的道路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成为名人、伟人、上流人士”,反而更多的人可能都会平淡的但是又开心的生活着。

就像这次被清华录取的状元,在开学典礼上被点名夸奖的人,也是一个寒门学子。我相信他获得的教育资源肯定不如很多很多中产家庭的孩子。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个新的起点。

我理解很多父母的心情,我们多做点,孩子就可以不那么辛苦的获得成功,可是父母们有一点要知道,只要孩子有兴趣学,知道学,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父母要支持和帮助,这个孩子才可能获得成功。强按牛头硬喝水,是不行的。只花钱不参与,更是不行的。

我理解生二孩的艰辛,也希望国家各省市区在开放政策以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或者有机构来帮助这些二胎家庭或者想要生二胎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也很积极的相信,生二胎之后其实没有那么艰难,好好规划一下,把预定目标和实际操作的现状结合起来一起看,生二胎是可以做到的。特别,畅想一下当咱们老了,孩子长大了,组建新家庭了,逢年过节的时候热热闹闹的场景,或者是咱们老了生病了,孩子们轮流照顾我们的场景,其实也是挺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