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治愈我家熊孩子,用尽正方偏方终得一方:千万别按套路出牌

我不知道,有没有熊孩子等级划分,像跆拳道那种,分出个红带黑带八段九段之类。我觉我就摊上了人们口中的熊孩子,目测绝对是黑带以上,具体段位不清。毕竟没有最熊,只有更熊,不敢妄下结论,贻笑大方。

雨晴,让我深刻感触啥叫天有不测风云。

我的女儿,名字雨晴,5岁,学历:幼儿园大班在读,曾经常常让我这个本科学历的父亲使劲浑身解数,也收效甚微。就先从雨晴”名字开始说起吧,这也是孩子妈妈吐槽我的罪状之一,认为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就是没有把名字起好,作为给孩子起名字的父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雨晴,我的寓意来源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我和家庭有很强的意义(这里就不剧透了),同时更是雨过天晴,希望孩子能够历经风雨迎来彩虹。事实上,孩子的日常表现和名字般配极了,成了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雨雪那是随时爆发,可惜我还没掌握天气预报的技术分析本领。雨晴这个名字,一语成谶,成为她生活的主旋律,经常引来家庭局部气候的动荡。

先来点开胃菜,让各位试试水:比如早上起床心情不好,

不穿衣服、穿什么衣服都不对、看家人都不顺眼、又哭又闹,到送到幼儿园路上估计得花一个小时(实际路程走路5分钟);比如,亲子游戏互动正开心,忽然妈妈一句话和她思路不一致,开始摔动西;比如,吃饭时,你关心的夹菜,很可能迎来餐桌的暴风雨;比如,明知道不诚实会惹父母生气,偏要去撒谎,去看父母生气的样子……

为此,在解决孩子问题过程中,妈妈还曾把改名字

作为措施之一,列入整改清单,真是怕了这个突然的龙卷风。

讨论结果,让熊孩子再飞一会,不急,再观看一阵。

作为父亲,我的年龄有5岁,实际年龄不到3岁

回顾雨晴的成长经历,1岁以前在我和妈妈的陪伴下成长,我和妈妈这时候属于懵懂状态,在奶奶的友情帮助下,知道如何去带孩子,对于孩子的精神和心里层面完全一窍不通,也没有引起重视,毕竟奶奶一辈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大的。整体上是开心的,爸爸”妈妈”就是孩子大概8个月大小时候说出来的,人生第一次这么激动,真是不知好戏还在后头。

因为工作原因,孩子1~2岁,她学说话、学走路、学吃饭阶段,我们是错过了,全程由爷爷奶奶在老家帮忙带。你也许发现,1岁转折很突兀,对,就是很突兀。给孩子强行戒了奶水,我和宝妈也是强行离开了孩子,真是不舍,客观条件不允许。

工作状态逐渐稳定下来,孩子2~3岁,开始在我们身边生活,我和宝妈此时还是比较忙碌,孩子主要是奶奶在带着,这个阶段应该算半个留守儿童”的状态吧。平时,基本上很难陪孩子、教孩子、照顾孩子。周末时候,带出去玩一玩。但完全没有教育、引导概念,毕竟我和孩子妈也是这么长大的。但我们注意了基因整体稳定性,却忽视了基因个体表达的差异性。后来回忆,孩子的问题就在这个阶段慢慢体现了,只是当时缺少专业,缺乏意识,为她修炼成熊孩子提供了宝贵时机。

3岁以后,自从上了幼儿园,孩子的熊性日渐显著。清晰记得,孩子在第一周的时候,表现良好,偶尔尿裤子,老师也能帮助更换,全家人也很满意。难道我们也能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实事很打脸,剧情从此开始反转。

开始不上学,说学校没有家里好玩,家里有动画片,奶奶骗她,幼儿园老师要求必须上学,要不然老师要惩罚你;后来和老师混熟了,不怕老师,这招不灵了,就说等放学后给你买好吃的;又过几天,又不灵了,他发先现,只要自己要,上不上学都有好吃的;我们又设置了好孩子奖励表,那些表现好,都奖励贴贴画之类的;应用了很多办法,但对孩子有效果就是几天时间。后来,疼孩子的奶奶都下手去打孩子了,真是气急了,奶奶为此也心脏好几天不太舒服。

画面再拉到学校,由于孩子的身高比同龄孩子高10多厘米,基本处于孩子王状态,对待小朋友,尤其看不惯的小朋友真是不友善,我向其他家长道过歉、配过礼;也由于孩子高的原因,被调整到最后一排,注意力不够集中,也为她恶作剧提供了机会,搞些小动作,我不知道是夸她聪明还是斥责她习惯不好。

问题终于在孩子上中班的平凡一天爆发了。孩子那天被强行送到幼儿园后,很不开心,在课堂上哭哭啼啼,班主任、生活老师、辅助导师、园长们轮番上阵没有哄好。中午睡觉时候,又开始玩闹。下午起床,又不起床,继续闹,影响班级秩序。鉴于前科”,此次规模集中爆发,不少家长甚至老师建议孩子休学或者转学,再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找到心理医生后,和医生交流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我们家庭的陪伴、教育方式后,医生果断说明:孩子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成人的教育上,作为年轻父母,你们的当父母年龄只有5岁,加上空缺阶段不到3岁。至于纠正,医生当即给了2个办法,一是快速解决问题办法,孩子短期解决问题。二是持续为孩子注入正能量的治本之策,生活即是教育。

教育孩子没有固定套路,倒是可以坚持一些原则,至于技巧方法还需要家长结合实际开动脑筋。

所以讲,套路不灵,因为我们都是有过教训。比如,鼓励教育方面,孩子爱画画、唱歌、跳舞等,妈妈总会说你真棒,后来孩子直接说,没劲,妈妈就会这几句;比如,奶奶说爸爸妈妈上班辛苦,你要听话之类,孩子后来直接问,我看看爸爸妈妈不辛苦啊,他们回来在家里都不干家务;比如,长期的物质奖励,很快让孩子没有了兴趣。

后来,我们经常换套路,换到孩子不知道我们要打那张牌,要打到她的痛处、痒处。总结起来,坚持5条原则。

一,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二,放下说教,当好榜样。

三,放下命令,契约精神。

四,放下形式,丰富生活。

五,放下隔阂,搞定关系,

关于放下手机。有研究表明,电子产品成瘾和毒品成瘾的精神机制一样,着实被惊讶到了。毒品啊,就是百年前那个让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毒品啊,电子产品成瘾上升到这个程度,真是要引起惊醒。尤其法国从国家法律层面禁止孩子玩电子产品真是说明问题严重,法国大概是世界最讲民主的国家,最重视个人权利,出台这样法律可见一斑。拿起书本,不应仅是孩子的责任,如果我们成人不相信知识和阅读的力量,教给孩子的道理也是空洞和缺乏持久。陪孩子讲故事的同时,自己也多读读书。我理解,成人世界读书就是为了遇见最美的自己,不仅仅停留在功利层面。

关于放下说教。行知教育理念,核心点之一就是榜样力量是最好教育,孩子看你说什么,更看你做什么。这个很有传统,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现在教育理念也有一种说法,用伟人事迹教育孩子胜过一切教育。所以还像老师昨天分享,想让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真的不难,举个小例子,之前妈妈总是命令式让孩子刷牙,孩子总是不高兴不爱听,后来我刷牙时候叫上她还一起,她高高兴兴的和爸爸刷牙,促进亲子关系,解决小问题何乐不为。比如看书,孩子经常看到看书和记录心得体会,她也拿起故事书看,不认识字,只是凭借记忆叙述,我高兴又紧迫,紧迫的是教她识字很有必要。

关于放下命令。现代教育观念之一就是要和孩子讲规则,我很赞同,因为也用过类似办法。和孩子讲话说到做到,不能因为家长是家庭规则制定者就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和孩子约定好的事情,一定像职场一样,谨慎认真。比如孩子看电视问题,我和孩子做了规则和约定,她每天看电视很有节制,解决了小问题。契约精神贯穿在我们的生活,日积月累,相信在的朋友圈,就是值得尊重的人。

关于放下形式。生活即教育。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刻板的,不是正襟危坐的,而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就给了这样的案例和样板,建议家长们学习一下,这位智慧的父亲做法其实也不复杂,离我们真的不远。社会即学校,这个毛主席也曾说过。社会是最好的课堂。高尔基在自传三部曲也充分体现社会教育的重要。作为我们,就是在无形中把理念贯穿其中,就像吴老师分享台湾读书会,何须搞得繁文缛节,热爱阅读的几个人在哪里分享,那就就是读书会。

关于放下隔阂。这个很契合我们的交往规则,搞定关系,哪怕有点误解有点过分,都因理解而能化解矛盾,关系搞不定,哪怕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和孩子交往一样,昨天一位奶奶分享,孩子爷爷奶奶带,爸爸妈妈来探望,说几句批评话孩子都很生气,爷爷奶奶吵几句骂几句,孩子过后从来不生爷爷奶奶气,本质在于是否搞定了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懂孩子,这个做到了,其他问题都好入手了。和成人交往是一样的,关系好都好商量,关系不好公事公办。孩子在成长,也在教育我们,也在让我们成长,作为一个家庭,一个家园,我们都需要成长。

对付熊孩子,我们需要一点套路,这个套路就是没有套路,让孩子摸不清的套路,积极思考不拘于形式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