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听你的话?你得先听他的话

朋友的10岁孩子,有一天去外面上课,哭着回来了。原来朋友给孩子买的一个很贵的无线耳机被孩子弄丢了。

朋友一听,连忙问,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怎么弄丢的?

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朋友说:哭有什么用?这么贵的东西你没有放在贴身的地方?”孩子听了,对着朋友生气地喊"不要再问了!烦死了。"说完一扭头跑回了房间。

朋友对我说:你看,他还把气撒在我身上!现在越来越不肯听我说话了!

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很常见。

很多孩子行为出现了所谓的错误,家长就急切的想要去讲道理,告诉他们怎么做。

只是还没说几句,孩子马上就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然后,躲他们远远的。

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讲道理

当孩子陷入到某种情绪中,这时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感受,孩子才可能进一步和你沟通,并耐心听你的话。

孩子不听你的话?你得先听他的话

1、每个人潜意识里更看重自己的感受,而非道理。

9月12日,一辆保时捷不打双闪灯,违停在路边,女司机坐在车里哭泣。交警查车说违规,女司机不耐烦地说:我在这里哭一下都不行吗?我又没喝酒。”

该女司机的行为确实欠妥, 但人是感性动物,再理性的人也总会有情绪。女司机沉浸在自己的感受中,根本无瑕顾及交警说的道理。

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感受趋使,而非理性。

当我们陷入到委屈、难受、不被信任等负面感受中时,再有道理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两个同事,其中小王经常帮助小张,结果某一天,小王手头很紧需要小张借点钱,但小张拒绝了,可能从那以后,小张说的每一句话,小王可能都会唱反调。

这时候,道理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虽然道理永远是对的。

孩子也一样,当陷入情绪之中时,大人想讲道理时,会特别反感。道理,是说给情绪稳定、健康的成年人听的。

2、我们从小被否定感受,也羞于表达感受。

有一天,和朋友在一起吃饭,听到隔壁桌上有一对母子的谈话。

儿子:妈妈,这个豆腐干儿炒肉不好吃。

妈妈:我觉得挺好吃啊。

儿子:太淡了,也没什么味儿。

妈妈:清淡一点对身体有好处。

儿子:我想吃辣椒炒肉。

妈妈:啊,那个吃了上火。你不吃这个?太浪费了。

在上面的谈话中,儿子的感受不仅根本得不到及时回应,妈妈还想想用道理试图去说服儿子。

儿子会觉得,跟妈妈沟通有什么用,反正他们也不懂。

孩子想说话的时候,大人不想听,而是想急于表达自己,却想让孩子听。

所以大人说的话,孩子也就不听, 因为不在一个频道上。跟妈妈说话,就和跟一堵墙说话一样,甚至还不如一堵墙。

有时候,甚至正面情绪也不允许被表达,比如:考试考得非常好,孩子很高兴,大人就说,有什么可高兴的?不要骄傲。

当孩子长大后,自然也成了否定或羞于表达感受的人。孩子想,既然大人不允许说,或者说了也没用,那我就不说,你们说的,我也不感兴趣。

女司机

3、倾听孩子,并接纳他们的负面感受,是大人需要学习的事

樊登讲过他育儿过程中的一件事:他和上小学的儿子及儿子的两个朋友在一起踢球,樊登玩的很嗨,因为总是他在控球,玩足球时候,他完全用球技在碾压这几个孩子。

过了一会儿,他的儿子哭着说,爸爸我不踢了,真没意思。

樊登说:这挺有意思的呀,还可以锻炼身体,而且你跟爸爸踢还可以进步呀。”

可儿子说:我再也不想和你踢了!”

樊登刹那间明白了,他是在跟儿子讲道理,而忽略了他的感受,于是他蹲下来对他的儿子说:你是不是因为没有踢到球,而感到很难过?你是不是想和你的朋友有更多踢球的机会?”

在这里,爸爸看到了儿子的感受,并帮他表达出来了。这可以取得孩子的信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

有些事情在父母眼里是小事,在孩子心里可能是大事,千万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判断所谓孩子们的芝麻小事”。

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这时孩子才可能信任你。

当孩子跟我们谈论起他们的感受时,我们只需要回应,而不去评判他。孩子就会觉得,大人全然接纳了他们,他就更愿意和你沟通。

比如,当孩子说今天考试好紧张,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感受说:哦,大部分人考试都会很紧张,这很正常,以前我也很紧张。

孩子会觉得,他的感受被看到了,跟大人的距离拉近了,会更愿意听大人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当大人急于想表达自己时,不妨静下心来,跳出自己的焦虑情绪,倾听、接纳孩子的感受,并做到共情。孩子才能充分信任大人,最终会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