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的这种'‘节俭’',正在毁掉孩子的格局和未来,有时省钱并不好

"

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有一个烦恼,害怕自己的孩子''乱花钱'',贫困的家庭是想让孩子接受现实,毕竟家里真的很困难,而富裕的家庭是担心孩子守不住家业,''富不过三''的诅咒压在头上。于是,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很多人想出一些妙招,明明有钱,却非要让孩子''强行贫困''。

闺蜜小周,家里是开机床厂的,一台机床随随便便十几万,手下有4百多号员工,不说设备,就她家那块地,最少也值大几千万,在我们看来已经富到冒油的她,却崇尚''贫困教育'',尤其是对她的儿子,抠门到让人无法想象。

孩子的衣服,没有超过200块的,都是一些旧款,甚至还有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的二手服装,每年过年压岁钱20块,没有玩具、没有漫画书,可以说除了伙食方面,其它方面还不如条件不如她家的家庭。小家伙来过我家几次,非常腼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不敢碰遥控器,电视放什么他就看什么,小周很自豪,说孩子这么乖,都是''贫穷模式''的功劳。

她管这个叫乖巧,可是在我看来,这孩子很明显已经变成了''自卑人格''。

什么是''自卑人格''

顾名思义,''自卑人格''就是性格很自卑,然而跟一般自卑人群不同的是,拥有''自卑人格''的人,不认为他们这是病,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且现在的状态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造成麻烦。

著名心理学家布林说过,精神病之所以难治愈,不是因为现代医学没手段,而在于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不愿意配合治疗。

''自卑人格''的孩子,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周围的人才不正常,生活节俭,这不是传统美德吗?

''自卑人格''有什么危害

第一:扭曲孩子的对家庭的正确认知

小说里面有一个流派叫做''扮猪吃虎'',专指资本雄厚的人假装弱势群体,在被坏人欺负的时候,突然爆发,打对方脸,以此来获得另类的''痛快感''。对此,不少读者认为,经常扮猪,早晚会真的变成猪。

很多家长使用''贫困教育模式''而不担心对孩子心态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从不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真实收入状况,他们知道家里有钱,所以不会有问题。然而《真实早教》告诉我们,10岁之前,在孩子的世界观中,父母行为的优先级排在自我认知前面,也就是说,孩子宁愿相信父母的''教育''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尽管家里不缺钱,可是孩子还是会觉得,钱很重要,自己家很穷,不能跟其它孩子比。

第二:影响孩子的''情商''与''财商''

天才往往是少见的,所以评判一个人价值的关键往往在于''情商''与''财商'',前者影响后者,而后者却又能决定前者。可以说,一个有钱人跟一个口袋羞涩的人走出来,气势完全不一样,掏不出钱,说话都没有底气,很多时候明知道需要做,却不敢去做,这很容易给人一种''木讷''的印象。

至于''财商''那就更加明显了,从小''穷惯了'',长大之后不敢花钱,也不愿意花钱,他们总是认为,既然低价位的东西也能满足需求,那为何还要多花钱整那些''虚伪''的外在表现呢?

有钱不敢花,甚至变得吝啬,这就是''强行贫困''的产物。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极端,因为一直受压迫,内心充满了暴虐的情绪,未来一旦缺乏监管,会迅速发生反弹,变得铺张浪费,恨不得将钱都花出去,很典型的逆反反抗。

如何正确让孩子节约

首先,我们不能对孩子隐瞒家里的真实情况,无论是有钱也好,没钱也罢,都实话实说,也别管孩子是不是真懂,因为他们早晚会懂。

在这样的基础上,保证自己的平常心,别人家孩子什么样子,我们也参照平均值跟着做,不求拔尖,但是也不能最差。这些都是为了稳住孩子,真正的教育体现在平时,比如有孩子问:''妈妈,我家怎么就没有小轿车呀?''

这时候家长的回答就很关键,''爸爸妈妈买了房子呀,以后宝宝买小轿车给我们开好不好?''也许孩子不知道房贷,但是他们可以理解自己家是因为买了别的东西才不买小轿车,这就很容易转移孩子的关注点。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得习惯,出发点是好的,可如果父母教育手法不对,造成其它方面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你们说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