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关于学前儿童心理

学前儿童的年龄范围为0~6岁,我们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一方面是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是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

为了较短时间內获得大量资料,可以设计一套题目,请儿童的家长或老师作答,然后统计分析问答结果,得出儿童心理发展状况。

实验法也是现在比较科学先进的方法,比如,在实验室中用眼动仪来研究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下,在日常生活中对研究对象展开调查。

还有一种叫作品分析法,由于儿童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作品的完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触碰儿童的内心世界。最常见的,有心理课上要要求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人、一个房子,观察儿童如何安排人和房子的位置关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有发展阶段的。比如,出生的婴儿只会啼哭,十天半个月以后,当把他抱起来,他已经有点懂是要准备吃奶了。学前时期是儿童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一项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时就已经发展到成熟智力的一半。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当面。1~3岁是掌握口语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比较难以掌握口语。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语言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在掌握数概念方面,敏感期在5岁~5岁半;4岁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坚持关于性行为的发展,以4~5岁最为迅速。

3~6岁的儿童成人需要有意地提供帮助,帮助儿童明确做一件事的动机,让儿童认识到任务的必要性,并用意志去努力保持。这时,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儿童注意的方向。比如提出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可以使儿童注意去观察生活中的某些关于风形成的条件事物。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活动中是要依靠一定的活动背景来实现的,特别是组织实践操作,比单纯看演示更有效果。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比较细腻且明显的,所以更需要成人细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