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幼儿教师、园长修炼记49:如何确定区角的种类和数量

一、常见的区角设置

区域活动类型的划分一般是根据其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功能进行的,常规的活动区主要有美工区、益智区、音乐区、科学区、阅读区、建构区、角色区等等。幼儿园会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本园的实际现状进行活动区内容的选择和确立,如活动区的种类、空间位置、场地大小、幼儿人数等等。

二、确定班级区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设置活动区角时,要考虑各类活动的地点及其适宜条件。例如:活动区应分为动区与静区两大类,静区与动区应该分开。动区在一面,静区在另一面,不要相互干扰。另外,像美工区、语言阅读区、科学区这些静区应该在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位置,积木区场地要宽敞一些,以方便幼儿的建构活动。

2、活动区角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教师有计划地逐步投放材料或更换材料,不断激发幼儿发展的新需要,适应各种能力的孩子进行操作,例如:在计算区比较长短,提供了各种材料。如纸棒、毛线、纸条、图片等,能力强的幼儿比较三个以上物体的长短,能力中等的比较3—4个物体的长短,能力的弱的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活动区角的投放材料要丰富、多样、每种材料的数量要多,避免幼儿等待或争抢玩具,同时投放的材料应安全、卫生。

4、设置活动区角时,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角,例如:小班幼儿益智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较大,同类材料数量较多;而中大班益智区的操作材料则比较复杂。

5、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区。教师应根据本班活动场地条件,设置活动区角,例如:由于我班的活动室小,所以有些区角设置在寝室或走廊里。

三、幼儿园各年龄段区域活动特点及设置对策

1、活动区选择与目的性

小班幼儿对活动区的选择,没有区域意识,他们只是对区内的某一样玩具玩兴趣,拿到这个玩具,爱不释手,又发现另一个区的某个玩具好玩,就手里拿着这个玩具进了另一个区。老师让他送回,很不情愿,过一会儿,又是原样了。其他幼儿没有感到不妥。而到了小班中期,如果再有此现象,马上会有同伴质疑并来告状,他也会马上送回。选择区域时他们的语言就能说明问题,托班幼儿手工艺为玩某玩具了。小班幼儿会清楚地说出自己在哪个区玩了。有的还能说出和谁玩了。而到了中班,幼儿基本不会把区域玩具材料弄混不但能说出哪个区玩,还能说出过程和一些情节。

2、活动的专注和持续状况

由于托班幼儿只对玩具感兴趣,没有形成区域意识,因此,专注力和持续力都相对较差。到了小班,可以把区域内的玩具结合在一起玩,可以和小朋友交往,可能发现玩具材料的组合与再造,初步进入想象与创造的境地,如建构区的幼儿在小班已能插出较形象的车、房子、机关枪等,一般在区域中能专注的玩20—30分钟。中班操作、探索更深、交往、合作更多,专注与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如果能给他们机会,他们也许能在一个区玩上一个小时。

3、活动中的交往与合作意识

在托班,幼儿大多是各玩各的,交往的时候不多,从众心里强,常常因为玩具而争抢。到了小班这种现象有所好转,因为他们学会了轮流与等待,开始有角色意识,但不会控制角色数量,娃娃家可能有几个妈妈而没有爸爸;在医院里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又当上病人。交往也是一起干什么,常因为某某不和我玩了,或者某某说我摆的不好而告状。到了中班,才开始学会分清角色,出现分工与合作,并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矛盾。

4、活动中的自控和规则意识

托班的自控力差,规则意识更差,在规则的建立上十分困难,喜欢聚堆,往往某个区人很多,其他区却没人玩,收拾玩具不会分类,破坏玩具、争抢玩具现象发生频繁。小班幼儿自控能力提高,规则意识开始形成,通过小鞋柜、小脚印、小手牌等事物标志,可以逐渐控制住入区人数,但须老师监督。自觉收拾玩具,简单分类,但细致分类整理的差些。初步知道爱护玩具,损坏玩具、争抢玩具现象减少。中班幼儿已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只要有限定人数的规定,或是老师说一下,或是门口挂上数字牌,他们就会自己数人数,如人满再进,区内人马上会提出质疑。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更迅速、更细致;因不守规则被人告状的现象更多于发生争执来告状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对于此篇解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对你有用别忘记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