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辟谣:被打疼的孩子才会乖乖的?孩子被打后的负面影响父母该了解

妈妈辛辛苦苦照顾孩子,可不懂事的孩子情绪一上来,啪”一巴掌呼到妈妈脸上,生气吗?当然。可更多的应该是委屈和难受,甚至愤怒,似乎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面对下狠手的熊孩子,有些妈妈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回去,有些妈妈选择生气的大吼孩子,温柔的妈妈不愿意打孩子,于是委屈的哭着跟孩子说疼,希望孩子能够改变…

可大多数时候,不管妈妈们怎么说,孩子最后还是会反反复复的打人,除了被打回去的孩子,似乎在众多熊孩子里,只有被打疼了的孩子,才会乖乖的不敢打妈妈。

于是,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支持打回去”,甚至有的妈妈认为,如果打没用,只能说明打的不够疼。

可是,打孩子,真的有用吗?

被狗咬了,难道你要咬回去吗?尽管这样说孩子很不好,但被孩子打了,父母再打回去,这种情形岂不是很相似?

相信许多初次养宠物的人都曾上网搜过训练狗不咬人的方法,大片大片的回复都是,打就完事了。”

例如:

你先去把该打的针给打了,在就是它咬就打它”。俗话说小树不修不直流,人不修理艮啾啾。狗也是一样的,不要下手太狠呀。

有点晚了,早两月管它好点,现在该打就打吧,不能溺爱。

可是,如果细心一点,再往深处查一查,很容易就会发现,打只会让狗狗变得更凶。

尽管这个比喻用在孩子身上,很不恰当,但狗在大多数人眼里,仅仅只是一个宠物,养废了可以卖掉,甚至可以炖汤,那么孩子呢?

当然,也许又有人说了,每个孩子天性不同,有的孩子生来顽皮,不打不骂的,只会越来越皮。

例如这些:

打手就行可以重点,态度要严厉,一定不要笑,这个问题上父母的态度要一致,原则性问题父母一方处理时,另一方一定不能和孩子站在一边。

让孩子知道再犯错误不会有人纵容你,如果有老人带也要商量好,小孩子也是会看脸色的,如果全家人对他所犯的错误惩罚一致,就不会轻易再犯了。

他打你你就打他,如果不是舍得在孩子两岁后教,两岁后还这样,狠打一顿就记住了。

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让他知道被打是啥滋味,打完了再给个甜枣,说搭理才会听的进去。

对比一下那些不让宠物咬人的驯养言论,何其相似!

再翻看一下关于不可以打孩子的育儿类作品,底下的评论大同小异。于是许多原本赞同不采用棍棒教育的父母,如今也开始自我怀疑,尤其是有时候孩子真的有些调皮,更是加深了这部分父母对自己教育方式的怀疑,开始认为,孩子也许真的该打。

打孩子,是大势所趋?

常言道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古时的家庭有个很大的特点——家族。无论是如今走入大众眼中的各类《xx大院》影视作品,还是族群依然庞大,维持着族谱传统至今的大家族,家法”一词应该是许多人都了解的。

在过去,父母从孩子出生后便采用棍棒教育,等到孩子长大,棍棒威压让孩子已然畏惧父母,哪怕个别孩子叛逆,父母管不住了,依然有老一辈把持着家法”随时恭候,就等着孩子跳脱礼法时,是以大部分人都谨小慎微,所有人都默认,离经叛道便为千夫所指。

如今呢?

如今,前有吴谢宇弑母,后有跳桥男孩事件,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还隐藏着无数抑郁自杀的青少年,以及暴力少年,在大数据的今天,动动手指查一查那些主动推送给你的信息以外的世界,你真的还认为,打回去”,是最好的办法吗?

你可知,打回去,并不算好的教育

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需要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蒙台梭利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动手打父母,是孩子错了,父母打回去,是在教育孩子,可打孩子带来的坏处,有很多。

1、 暴力隐患

调查表明,喜欢打架的孩子,父母大多习惯打骂教育。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天生的,尽管这是人类的优势之一,但在打骂教育下,孩子只会更多的模仿父母的打人行为,家里不能打,孩子们就会去外面打。

你的方法不错,我用过,揍过孩子后他是不敢打家里人了,但是老师反映在幼儿园他会打别的小朋友,欺负其他弱小,学会以暴制暴,后来我就不打他了,他再惹我生气我会装作很难过,讲不和他做朋友了,他现在已经没出现过打人的情况可,或许每个孩子都不同吧,感觉揍他只能起到暂时管束的作用,潜伏的后续问题太多”。

在棍棒教育下,孩子幼时畏惧父母,在外面打了人,回家会被父母打,有可能会因恐惧而收敛。

可孩子长大后,父母老了,打不动了,尽管威严仍在,但束缚作用已经小了许多,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成年,再有打人行为,要么是家暴亲人,要么是打架斗殴,那可是犯法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 性格孤僻

父母的打骂行为,会让孩子心理上受到严重伤害,造成孩子的自我怀疑,甚至自卑,长此以往,形成性格缺陷。

有些孩子的性格缺陷早早体现,于是父母们趁早打服,从此唯唯诺诺。有些孩子的性格缺陷隐藏很深,直到长大成人,组建新的家庭,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才会体现,危害下一代,甚至危害社会。

此外,有些孩子的性格缺陷在父母眼里无关紧要,但在同龄人当中,就会成为孤僻的存在,例如不爱与人交流,从而受到排挤。

3、 双面做派

打骂教育,看起来的的确确是在教育,可事实却是用打骂胁迫孩子服从。孩子畏惧打骂,对父母言听计从。

然而,孩子到底是个活生生的人,会有自己的思想,持续一段时间,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只要无条件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的行为不被父母发现,那就什么事都没有,说谎也就顺其自然的学会了。

此外,有些天赋异禀的孩子还会自动开发出戏精技能,例如这位:

请大家给我支支招吧:我的孩子也是打我,我不打她,就会下狠手,如果我打了她,她也会哭的厉害。给她讲了道理,她又后悔打妈妈,又自责打自己,有时说要打自己一千下,有时咬自己,说自己是坏孩子,怎么办呢?”

4、 情绪反复

许多父母在打孩子时,可能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转个头就会后悔自己下手太重,看到孩子哭的样子,又会心疼得不得了,赶紧给孩子道歉。

相信下面这位妈妈的经历,一定有许多父母都感同身受吧:

现在就被1岁多的孩子伤害,抓的我胳膊上都是伤,拽头发,抠眼睛,就这么对我,不敢对他爸爸。连话都不会说,就会欺负人了,有时他掐我,我也掐他,掐了他也不哭,看着他小手上被窝掐出了印记,我又心疼,每次打他吧怕打疼,不打疼又不收手,真的没办法了,他爸说孩子是跟我学的,我以前爱掐我老公,但没想到我儿子掐我那么狠。”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最多只是起到缓解父母们的情绪,或者说,给父母们一个心理安慰:我打孩子了,这样不好,但我给孩子道歉了,应该可以弥补了吧,孩子应该不会记恨我的。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孩子忘性大,不会记得小时候的事,更不会记恨父母。但事实上,父母的情绪骤然反复,在孩子心理只会莫名其妙,甚至难以分清对错。

也许孩子的记忆的确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逝,但这些记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会,父母总是情绪反复,孩子也会受到感染,逐渐喜怒无常,情绪反复。

相信许多人都会有疑惑,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那要怎么做?养个孩子怎么就那么累!

试试这些办法,也许会有帮助!

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马卡连柯(前苏联教育家)

1、 爱

感受过被爱,孩子才知道如何去爱。

孩子受伤了,你第一件事不是指责孩子不小心,不是骂孩子不该哭,而是抱抱孩子,说一句:受伤了呀,宝宝一定很疼吧,给你呼呼。”孩子以后才能知道父母受伤后应该怎么做。

孩子砸了东西,踩到花花草草,告诉他们小草会疼的”,这些大人眼里无关紧要的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有生命的。你时刻提醒孩子善待小生命,并以身作则(这点最重要),孩子才能理解如何善待万物。

父母受伤了,告诉孩子:哎呀,好疼啊,宝宝能不能给妈妈呼呼?”,等孩子学着父母的样子呼呼,或者揉揉,再告诉孩子:我现在感觉好多了,谢谢宝宝的关心!”

尽管这世界真的没有感同身受,但起码的共情还是有的,至少看到爸爸妈妈疼,孩子联想到自己受伤,真的会过来抚慰你。

2、止

如果前一点从小就实行,父母也身体力行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也明白了疼”这个字,当孩子动手打了父母时,其实只要说自己疼,他就会意识到做错了。这时,明确的告诉孩子打人不对,被打是很疼的,其实就已经足够。

但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很难从一开始就做到第一步,所以我们需要其他的办法:

强行阻止孩子的行为。

当然,依然要严肃而认真地向孩子强调被打很疼”这件事,让孩子明白。不要因为孩子打得轻而无所谓,那不是因为孩子不忍下手,而是力气不够。

如果孩子不停止这种行为,那么就需要强行阻止,将孩子抱紧,抓住手脚,使其无法继续打人(适用于室外),或将孩子带到卧室(卧室一般没有危险物品,可以任由孩子折腾),给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冷静,大人同样需要冷静。双方都冷静下来,才好继续交流。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大哭大闹,一定不要轻易妥协,更不要使用任何小零食、小玩具哄孩子,那样只会让孩子觉得打人无关紧要,自己一哭爸爸妈妈照样哄着自己。

当孩子冷静下来,父母也能够心平气和的与孩子说话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蹲在孩子面前,与孩子平视,告诉孩子:你打我,我会很疼,而且很难受,因为妈妈爱你,被爱的人打是很伤心的,你要不要帮我揉揉,向我道歉?”

如果孩子之前被安慰过,被道歉过,也会道歉,一般都会道歉。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先告诉孩子自己疼,阻止孩子打人的行为,在日后的生活中执行第一点。不要强行,更不要用打骂让孩子屈服,强迫孩子说对不起,那样只会引起孩子下一次的抗拒。

要知道,没有被温柔对待过的孩子,很难理解何为温柔。

3、道歉

冲动之下打了孩子,气呼呼的希望孩子道歉,这是不现实的想法。

前文提过,打了孩子,自己也会心疼,正如那句老话,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立刻道歉,也不一定会得到孩子的谅解,再加上许多父母更是拉不下脸向孩子道歉,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还是道歉。

难道你以为伤害了孩子就只用等着孩子转头忘掉吗?

只是我们需要摆正态度,在道歉的同时,也来一次双方的互换。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对不起宝贝,妈妈不该打你,很疼对不对,可是你打妈妈的时候,妈妈也会疼,妈妈给你揉揉,你也给妈妈揉揉好不好?我以后一定不打你了,你也一样,不可以再打人了,好吗?”

如果孩子道歉,后面就好说了,如果孩子不道歉,甚至瞪着你,那你依然需要反省,这是孩子的情绪发泄,继续劝劝,然后抱抱孩子吧。不要反手又一巴掌打回去了,那可是得不偿失。

每一个父母,对于每一孩子来说,都是新手。可能你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可孩子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可能一致,在每个孩子面前,我们一样都是毫无经验的新手爸妈。在找寻教育的正确方式时,一样都在碰壁与成功之间反复尝试。

如前文所说,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其实是好事。有怀疑,才会有进步,重要的是愿意找到错处,及时改正,及时向孩子道歉,然后才能谈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