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活动|带孙子遇到的那些问题,原来根源都在这儿

隔代教育是什么?

你周围一定有这样的人,年轻的父母工作太忙或其他原因没有时间带孩子,所以孩子很多时间接触到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隔代家长,这种由祖辈抚养与教育孩子的方式被称为隔代教育。

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隔代教育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中国式家庭。昨天,基地请来我们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彩霞老师与叔叔阿姨们进行了一场互动式的隔代教育主题沙龙分享会,从根源思维出发重新理解隔代教育。

分享开始前,刘老师带大家进行了简单的瑜伽热身,这不仅有助思考,更有助于心情愉悦。

沙龙正式开始后,刘老师首先发出一个使大家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你的身份是什么?

大伙儿众说纷纭对国家?是公民。”对子女,是家长!”...”

那么快让我回顾一下昨天分享会上的精华内容吧~

身份和关系

大多数人认为要在社会生存,需要学会的技能应该是如何搞定别人,但其实最需要的是搞定自己。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存在于社会很需要身份认同,也总处在各种不同的身份角色里。这些角色在不同场景、不同关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很多家长在做教育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我的孩子被叫家长了,怎么办?我该怎么解决?

家长希望的解决是永久解决这个问题,教育孩子不顽皮、不犯错、变优秀。但要解决问题是应该立即思考如何应对老师、直接找方法呢?还是从根本除了去想一下这是个什么问题,实质在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刘老师说,她曾经做过许多家长在这方面的咨询,包括孩子不写作业、反应迟钝等等,在咨询时经过这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后,基本上家长们总会说一句:啊!刘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家长都拥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孩子的责任,隔代家长也一样。当有些人做了一些事之后,就会引来别人的评价不知道他到底是个干嘛的?”或者你会觉得某人做事非常不得体,这其实说明此人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身份。

那对于爷爷奶奶”来说,在隔代教育中的身份是什么呢?

在家族体系中,长者是生命这颗大树的根基,是智慧的显现,儿女在此基础上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如果枝叶和树干之间没有嫁接好,果子可能会落。

所以长辈作为火炬手”,传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能比每天给孩子买零食或一味满足孙子的各种需求更有意义。

不要给孩子身份定位

关于爷爷奶奶该给孩子教什么这个问题,和启发孩子的心智模式有很大关系。

你认为教什么重要还是怎么教重要?孩子的行为习惯是由其心智模式主导的,或者说未来成为大人,心智模式是他待人处事的关键。心智模式这种智慧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举个例子,你遇到一个性格内敛的小朋友,他正吃着手中的零食,你问:可以给爷爷/奶奶尝一口吗? 孩子犹豫了,半天没有回应。这时妈妈抢过话来:哎~这孩子就是这样,特抠门!你觉得这个内敛的孩子在想要分享的时候,他还会跟你分享食物吗?

很多家长以为特别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根本没有在意小小心灵下早已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直接以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和决定,对孩子心智模式的形成会是很大的阻碍。

对爷爷奶奶来说,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回归到智慧,所谓的智”就是对真相的洞察,慧”是呈现,这与德行如出一辙,所谓德”其实也是把内在对真相的洞察悟出来,然后行”(做)出来。

人以智慧与德行为本,并将这份真相呈现出来。教育的方向自然是唤醒孩子内在的智慧与德行,运用在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即使没有家人的陪伴,也能做出正确判断。

也就是说,相比说教、宠溺,引导更为重要,李老师本次推荐爷爷奶奶一篇教育相关古文《弟子规》,这是我国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做的三言韵文,其依据孔子教诲编成了以儒家的孝悌仁爱思想为中心的学童的生活规范。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更是影响中国几千年中不断革命、推陈出新的东方文化,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世界再多变化发展,人无根本无以立足于世。找到自己的根本,正确认识自我,需从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