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没找准孩子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就是个笑话,别白费心机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以及同一水平的智商情况下,有的孩子会比其他人学习得更好?这可能是学习特点与环境相契合的缘故。

而在不相契合的条件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学多年的老师,常常对一些现象感到困惑:

一些学龄前儿童明明爱说爱笑,甚至五六岁时就能认识不少汉字,是大家眼里的聪明孩子,可入学后表现得却与预想中不一样,成绩反而不好;活泼的性格在课堂上,反倒像个闷葫芦,从来不举手发言;甚至于有的都不能独立阅读课外书籍,只能看看漫画书。

这些问题让他们疑惑,教育到底是把孩子教得更聪明还是教得更蠢呢?

对于这类问题,大家都会认为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问题出在教育方式上,应该因材施教。可究竟孩子是块什么样的材?又该施什么样的教?其实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其实,学习效果不好,就是教育方式与孩子学习风格不契合。换句话说,没找准孩子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就是个笑话,只会让家长们白费心机。

没找准孩子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就是个笑话,别白费心机

​01关于学习风格的多元智化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即孩子的个性倾向、天赋兴趣、感知觉模式以及环境需求。

这是因为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是独特且多样化的,决定了每个孩子所适用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对某一个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个孩子来说却完全失灵。

因而,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特点,采用契合的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对他们的智力发育或学习造成阻碍。

接下来,从这四个维度具体来给大家详解,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以及父母的参考做法。

感知觉

​02感知觉模式

从多元制化理论延伸出去,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学习特点,又提出了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不同的学习风格。

当然,有些孩子可能是混合出现的,但总有一种更为突出主要。

在《发现孩子的学习风格》一书中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男孩不论背多少遍乘法口诀表都记不住,后来专家建议他一边拍球一边记忆,居然很快就熟记了,因为他是一个动觉型学习者。

研究表明:平均29%的中小学生在视觉模式的教育下,学习效果更好;34%则更适合听觉模式的教育;另外37%适合触动觉的模式。

1)视觉型学习者

这类型的孩子从小就擅长观察,能感知到他人说话时的嘴唇动作以及肢体语言,通常,他们也很喜欢看书、拼图以及玩找茬类的游戏。

如果没有视觉性载体,他们的学习效果可能就会差一些,比如必须通过图片结合的方式才能认识新的文字。

学习风格

◆建议:

对于这类孩子,要采用视觉化的教育方式。比如背诵口诀表背不下来,就可以把演算的过程写在纸上,一步步推导给孩子看。生活上的常识教授也是如此,在孩子眼前示范一遍,效果更好。

另外,也可以引导孩子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是记忆卡片。

2)听觉型学习者

这样的孩子通常对身边人随口说的一句话或听到的背景音乐,很快就能模仿出来,在语言学习方面具备较大优势。

◆建议:

这类孩子学习时可能不会喜欢太过安静的环境,可以尝试着制造一点白噪音。

另外,相比独立思考和学习,他们可能更适合讨论和交流的方式。父母可以多准备一些有声读物,或通过向他提问,要求他复述等方式加强理解。

3)动觉型学习者

通常而言,这类孩子不太适合传统的老师讲述学生听的教育方式,需要通过移动、触摸或操作等方式来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益。

◆建议:

好比让孩子学几何,最好的方式是给他们模型,让他们自己去触摸和感受。

再或者,让他们自己来动手操作,摆出各类文字,或是边走路边复习课文,总而言之,学习的时候可以配合上一些动作。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

​03环境需求

这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种学习需求,好比有些孩子上课时需要站起来,才能集中注意力。身体姿势、声音、光线乃至于温度等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有些孩子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些人则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有的人喜欢躺着、趴着、站着学习;有的人喜欢独自学习;也有的人喜欢聚众学习。

总而言之,这样的需求在传统的学校和课堂中是得不到的,因而家长更应该尽量营造出适合的环境。

在这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尽量满足。

例如很多家长认为,早上是孩子最清醒的时候,最适合学习。但对100万名学生的测验表明,只有1/3左右的孩子喜欢早晨学习,大部分都更偏好接近中午或下午时分学习。

因而,学习时对于环境的要求,请让孩子说了算。

学习风格

​04与生俱来的天赋

在学习风格中对此有12种定义,分别为音乐天赋、数理逻辑推理、词语推理、空间能力、机械推理、身体协调、自我沟通、与人沟通、与动物沟通、幽默和生活技能。

也就是说,家长必须从多维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分数并不是评定优劣的唯一准则。

教育方式

学习好就是智能高”的时代终将过去,进入社会后,孩子的这些天赋才能,都将得到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评价。

因而,如果你家孩子擅长哪一个方面,哪怕学习略差,也不要对此进行打压,尊重且最大限度发展孩子的优势,才能让他收获到自信心。

父母要让孩子取长补短,使天赋中强势的那一面得到展示,而弱势的那一面智能也得到发展,才能更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习风格

​05兴趣和个性倾向

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处于头等地位,通常对此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热情高涨。

那些偏科的孩子,多半就是对强势的项目比较感兴趣,而弱势的项目则不感兴趣。但兴趣其实是可以后天进行培养的。

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进行适当干预,帮助孩子将弱势项目的难度进行分解,让他渐渐在达到目标后,找到成就感,激发内在驱动力。

学习风格

只要孩子感兴趣,各学科都能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父母要采用针对性的策略。

而个性倾向,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秉性,学习风格理论将其分为了5种类型:操作倾向、规划倾向、发明倾向、人际倾向和创造倾向。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倾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区别而已。

哪怕是一些有悖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孩子,家长以及老师都要尽可能尊重他们的特殊学习方式,并适当满足。

当然,对于一些不良的习惯必须严格纠正。而判断其到底是否为不良情况,就要看这种倾向会否影响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感知觉

总而言之,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化和包容化的。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评定肯定会存在偏差。

如同因材施教所提倡的观念,所有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只不过他们的天赋以及适合教育的方式不同罢了,不要随便给孩子贴坏标签,有时换个视角发现他的长处,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