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孝顺父母,做到这三条原则,福报自然来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孔夫子告诉我们:

孝顺父母,做到这三条原则,福报自然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都说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无私呢?

笔者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专著里,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从前有一个儿童心理学家,他在一家幼儿园里,挑选了两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于是。他召集了这两个班级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

心理学家先是蒙上了家长的眼睛,并要求他们用最长半小时的时间,在两组孩子中找到自己的孩子。实验结束后,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找到了孩子。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心理学家又蒙上了小朋友的眼睛,在同等条件下,要求他们找出自己的爸爸妈妈。试验结束后,却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能在父母的提示下完成指令。

父母总是在嘴上说着等你长大,我就放心”等你考上大学,我就放心”等你找到工作,我就放心了”……

心里,却始终挂念着关于你的点点滴滴,你的手有多大,现在有多高,说话的声音是坚定,还是温柔。在人群中之中,喜欢站在前面,还是后面。

而我们,却似乎永远都记不住有关父母的一切。哪怕只是一颗小痣,或是一块茧子。

心理学家由此感叹道:父母种下爱,却从来不苛求发芽。”

父母并不苛求孩子的报答与感恩,孩子也同样不该忘记父母的种种付出。

春秋的时候,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大意是,现在所谓的孝顺,只是能赡养父母而已。即便只是动物,也知道要养活它们的父母。做子女的给不了父母起码的尊重,那和禽兽又有何区别呢?

孝顺的第一条原则:赡养父母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但是赡养父母,等同于寄送赡养费吗?

赡养父母,首先要关心父母。即使只是养一只宠物,我们也要给予身心关怀。对于父母,我们更应当关心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生活,就好像小的时候,父母关心我们一样。

多了解自己的父母,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时候,父母喜欢干活,帮忙打理家务能让他们安心、愉悦,更有价值感。倘若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情,仅仅是出于担心父母劳累而不让他们帮忙家务,反而会影响父母的心情。

多了解自己的父母,才能理解父母心理上的郁结,针对性地化解误会。如果父母心头不快,终日心事重重,身体素质也会因此变差。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赡养父母,要养身,更要养心。

孝顺的第二条原则:尊重父母

无私与宽容,让父母承受了我们最糟糕的模样。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最积极的笑容留给陌生人,却把最烦躁不耐的态度留给了父母。因为父母只会心疼我们在外独自打拼承受的委屈,于是,我们学会了任性。

爱,容忍了任性,但任性不能得寸进尺。

《礼记》说: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大意是,用怨恨报答恩情的人,是无法被教育的小人。

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父母爱我们,宽容我们,那我们也应当爱父母,尊敬父母。哪怕拿出对待陌生人万分之一的尊敬,也能让父母感到一丝慰藉。

尊敬父母,更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爱好和人格。

父母,不过也是一对寻常也是夫妻,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人际关系。

整日供养着父母,一味地守在父母身边,有时也会让父母感到不适。正如公园里的那些唱歌、跳舞、摄影的大爷大妈,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

生活,本就是一场电影。在不同的故事里,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释放不同的情绪,感受着不同的酸甜苦辣。不要让孝顺”把父母多彩的生活变成单一的黑白默片。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孝顺的第三条原则:懂得劝说父母

孝顺父母的福报实例

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大意是,事奉父母的时候,父母若有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劝谏。倘若父母不听从,自己也要保持尊敬的心态,多为父母操劳,不要心怀怨恨。

随着年龄的推移,信息不对称、心理上的执着以及对自己和孩子身体的担忧,都会让父母更容易变得不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

还算无伤大雅的,比如教育孙辈的理念不合,对家人的期望和要求有失偏颇等等。更严重的,譬如轻信某个所谓的养生专家,误认为绿豆汤和长茄子就能治百病,又譬如投资哪些实为非法集资的养老理财项目等等。

老人被骗的案例,数不胜数。骗子团伙更是针对老人最为薄弱的心理环节,策划了一系列的诈骗方案。如果孩子与父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父母愿意告诉孩子,自己最近在买什么,那么孩子多半能及时发现诈骗问题,及时止损。

骗子团伙所依仗的,一是某些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交流,他们不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是长期的不良沟通,不科学的沟通方式只会激发父母的叛逆心理,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三是正因为父母与孩子关系不佳,那些佯装关心父母,尊重父母感受的骗子才能趁虚而入。

归根到底,劝谏父母的前提是我们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并且通过适当的表达来说服父母。

劝谏,不是命令。父母不是两三岁的小孩,我们要相信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有时候,和颜悦色的讨论,要比义正辞严的斥责有效得多。

敢于劝谏,自己就不必忍气吞声;懂得如何劝谏,父母也能感受到爱。

好的交流,能让人事半功倍。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