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果你家的双胞胎“既友善又焦虑”,他们就是最大人生赢家!

这个世界不缺优秀的孩子,

缺的是有共情心的孩子。”

如果你家的双胞胎既友善又焦虑”,他们就是最大人生赢家!

看了这个标题,大家一定有点疑惑。其实,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双胞胎儿童最重要的素质:共情能力。请你一定要看到最后。

Empathy refers to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emotional,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states (Waxler & Robinson, 1992).

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儿童理解、想象、并在情感上能够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的能力。有共情心的儿童往往会有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urs),比如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或者安慰他人、担忧他人。

从生物学角度上看,共情心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神经技能的发展,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已经确认,人类的共情心使得我们能够读懂他人,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感觉,积极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可以帮助人类在严酷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中生存下来。

然而,大量研究也证实,人类在幼年早期就已经体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共情水平。

因此,学者们一直在试图找到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某些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富有同情心,或对弱势群体更显现出了积极的反应?

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不稳定的精神状况、父母对孩子的施暴行为、父母之间的冲突都会降低孩子的共情心,破坏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共情心也有部分基因因素决定。学者们做过一项有趣的名叫contagious crying of infants的实验,在实验中放进去一个正在哭泣的婴儿,观察被实验的婴儿哪些会跟着哭起来,哪些不会,后续也做了多项跟进实验。

这些研究表明,新生儿(特别是女孩)对人类的哭泣的反应,明显大于其他同等刺激程度的,但是并非来源于人类的干扰。

1992年,科罗拉多大学教授Waxler和Robinson,对94对同卵双胞胎和90对同性别异卵双胞胎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婴幼儿共情心研究。这项研究于同年发表于美国的权威心理学杂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面。

研究者分别在这些双胞胎14个月大、20个月大的时候,到家中进行观察与测试。之后的3周内,父母带领孩子去实验室进行测试。除观察法外,其他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对父母的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以了解这些婴儿平时的行为和情感表现。

研究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和妈妈各种戏精附体。

在家中,双胞胎中的两个分别由两位研究人员分开测试。研究者假装把自己的手指夹到了旅行箱里,双胞胎的妈妈假装不小心摔伤了自己的膝盖。研究者和妈妈均发出了明显的疼痛叫喊,伴随面部痛苦的面部表情,这一痛苦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在此期间,为了不引诱孩子的反应,测试中不得与孩子进行眼神接触。

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妈妈把手指夹到了笔记板上,研究人员撞到了一把椅子上,同时伴有痛苦的声音和面部表情。此外,实验室的外放音响上会同时播放录制好的婴儿哭泣声。

研究者把儿童的共情反应,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五个维度:

亲社会行为: 有帮助、安慰受伤者的行为。

验证疑惑:例如,问疼吗?”,或者要创可贴吗?” 或者仔细观察伤口,确认原因。

担忧:面部、姿势上表现出担忧。如,皱眉头、表情突变等。

自我悲伤:因为他人受伤感到害怕和哭泣。

消极/积极的不关心行为:是否对此毫无反应?是否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例如责备、击打受伤者。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双胞胎年龄的长大,共情行为也更加明显。同年龄的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共情能力和相互的亲密度不差上下。但也有之前研究表示,同卵双胞胎在小学阶段比异卵双胞胎更默契、更具有合作精神。这一差距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尚未有定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越来越多的表现出验证疑惑的共情行为,而冷漠行为逐渐减少。双胞胎女孩比双胞胎男孩的共情能力更高。双胞胎男孩的冷漠程度更高。和同龄单胎婴幼儿(以前实验)相比,双胞胎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较少。研究者推测,虽然挑选的全部是正常重量双胞胎,但主要可能是由于双胞胎同龄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比单胎婴幼儿慢的缘故。通过父母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者发现儿童的共情能力具有遗传因素。几乎所有的双胞胎母亲都拒绝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她们不认为A比B更善良、富有同情心、或更有合作精神。(麦圈妈妈注:你们好样的)

该研究者还指出:

观察一个孩子是否会在未来具备较卓越的共情能力,可以看这个婴幼儿是否同时具备友善”和焦虑”这两个特征。

虽然基因因素占据了婴幼儿共情心的重要方面,其他后天因素也不容小觑。随着双胞胎成长到20个月,父母逐渐会通过以身作则、教导、表演、解释的方式给孩子传授一些亲社会行为。研究者鼓励父母主动进行这方面的教导,而这样的教导最晚要从2岁开始。

此外,女孩的共情心比男孩高,一部分是基因因素,一部分是后天教导:因为女孩在小的时候就更容易被父母引导形成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

研究的最后一个结论是:

那些更默契、之间关系更亲密的同卵双胞胎,他们对其他人的共情反应较低。相反的是,那些默契亲密的异卵双胞胎,他们对其他人的共情反应却更高。

读完这个有趣的双胞胎共情实验,我的体会是:

基因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环境我们可以改变。

目前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学习好的优秀孩子,

但唯独缺一些共情能力较高的孩子。

共情能力强的孩子,人际关系往往更好,

也更体贴他人,更会表达自我。

比如,目前常青藤大学的招生标准,

已经逐渐从仅招收高分学生,变为也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领导力、

关爱社会和他人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而共情能力,是父母完全可以慢慢培养的。

也许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最后取代的,

是我们人类的情感与共情能力。

大家可以以本实验为模本,测试一下自己孩子的共情能力,看看两个宝贝的共情能力如何?不多说啦,我晚上去给麦圈测试啦✌️。

参考文献:

Zahn-Waxler, C., Robinson, J. L., & Emde, R. N.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in twin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6),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