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怎么办?亲子关系的经营维系有方法

"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怎么办?亲子关系的经营维系有方法

当孩子对父母关闭心门,家长要如何重新赢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上了中学,才是真正开始严格意义的学习生活,小学阶段是以培养兴趣和习惯养成为主。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上中学了,应该比以前更懂事,自理能力更强了,同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该提高不少。大方向上来看,这种理解没错,问题是孩子接触的东西也比以前多了,身心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且不平衡期,青春期,第二逆反期,初恋萌芽都在这时候,加上不像从前小时候那么听话”,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视角,所以中学阶段是关键的转型期,父母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不要轻易对孩子的情况下负面定义,有些家长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想知道自己孩子是不是有智力障碍,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暗示作用却有害无益。人的智力水平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另外数据本身和学习成就未必成正比,健康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勤奋的努力对实际成就的影响更大。

所列事例仅仅就事论事,旨在提出些一般观点和短期处理方式,更多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因为即使是类似的表现,也可能有深层次的不同原因,加上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都有差别,所以不能一方治百人。

小文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能正常与人相处,也会和父母聊天,说些学校的事。初中二年级时,被一个初三男生追求,有人穿针引线的告诉小文。小文本来并不想交往,但收到男孩写的信后觉得这个男孩文采不错,也很真诚,男生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学习成绩很好,于是就以认识一下也没关系”的心态接受了男生的邀请,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吃午饭,放学后一起写作业。

小文和男生之间最亲密的举动就是拉拉手。有一次,男孩轻轻的亲了小文一下,小文害羞而忐忑的把这件事写在了电脑日记里。结果小文妈妈用电脑的时候发现了,立刻如临大敌,跑到学校找到那个男生一顿喝骂,又找到男生的班主任老师要求男孩的家长管教其孩子的流氓行为”。事情很快沸沸扬扬传开,同学们都说小文和男孩同居了,甚至还传言去医院堕过胎。小文在学校里羞愤难当,抬不起头来,特别是经常有淘气的男生对她吹口哨,而女生们冷嘲热讽她假纯真”,小文感到被深深地伤害了,她和男孩不再来往,男孩也被父母转学了。

小文每天沉默着上学放学,在学校里沉默寡言,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回家后不和母亲说一句话。父亲从外地赶回来,问小文话,小文一声不吭的流泪。开始父母以为孩子只是一时想不开,但半年过去了,小文始终不和父母说话,放了假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锁房门。小文的父母非常担心孩子做出极端的事,不知如何是好。

回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也会对异性同学有朦胧好感。是的,谁没年轻过呢?我知道今非昔比,如今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与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只要孩子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就一定是不正当关系”,什么才是正当关系”?

青春期的少年彼此心生好感是自然的,处理得当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往往处理不当反而激化出不良后果,在这个案例中母亲有不够理智的地方,处理问题缺乏思考。而小文和男生的交往如其母亲担心的,确实也有多种可能,幸亏流言仅仅是流言,如果流言成真的话,伤害会更大。我们爱孩子,不希望孩子受伤害,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不能永远在父母的翅膀下。父母接纳孩子的变化,也要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引导。

孩子和父母之间要有健康而通畅的沟通方式,这不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父母的需要。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建议,父母也从孩子那里得到信息,增进了解,融洽感情,处理问题。很多父母发现孩子上中学后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乐于讲述学校的事,也不像过去那样兴高采烈的描述班里同学的情况,父母问一点,得到孩子敷衍的答复,再追问,孩子就厌烦了。

是孩子真的故意拒绝与父母的沟通吗?为什么过去很喜欢和父母聊天,后来逐渐变成了一问三不知”或者问三句答一句”。做父母的需要先反思下自己一直以来是如何回应孩子的话题的。

有的父母在外忙碌一天,回到家还要做家务,上有老人下有子女,难免力不从心。孩子高兴的宣布今天足球赛3:1胜利”,我们可能习惯性的头也不抬说:那有什么用,又进不了国家队?踢足球能找到好工作吗?”,这样的回应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既然父母不肯分享喜悦,那就是没有共同语言”,孩子将逐渐不再主动和父母交流。

有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想向父母求助妈妈,班里有个男生老找我茬,可讨厌了。”父母则想当然的回应:你不会告诉老师吗?你都这么大了,人家欺负你,你不会反击吗?”其实孩子想表达的话还没说完,也可能那个男生不是找茬”,而是在变相追求”,孩子正犹豫如何处理,想请家长帮忙分析呢。可是家长没有认真倾听孩子讲述来龙去脉,也没有坐下来真诚的帮孩子分析,只是用想当然的逻辑教训了孩子,孩子感到父母不理解自己,还说风凉话”,于是孩子索性接受追求,找个人听自己说话也好,也可能会参加个小团体小帮派来保护自己”。

孩子带着情绪回家,如果家长疏于观察,或者发现了也不过问,认为孩子没说就算了,拉开了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孩子会越来越不想和父母交流。由此可见,不是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而是我们的回应方式让孩子做出应激反应,孩子的沉默是对自己尊严的保护,也是疏远父母的开始。

我们要怎样和孩子沟通呢?怎样解决沟通障碍呢?

首先,关于青春期少年对父母的一些选择性拒绝,或者在沟通上对一些话题的回避,既有青春期逆反的成分,也有孩子成人意识的觉醒,对他们的选择要给些宽容,给点时间。孩子说我和你没什么好说的,说了你也不明白。”我们可以回答是啊,你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了,妈妈只是关心你,如果你不想说也没关系,随时想谈都可以找我。”也可以说好的,我明白了,没问题,你可以自己决定说或者不说,假如需要我做什么,就告诉我”。

其次,处理问题要充分顾及孩子的尊严,表扬可以当面,也可以背后对亲友谈起,因为当孩子事后从别人的口中听说父母的夸奖,会觉得光荣,真实。批评则要尽量在私下进行,即使当着爷爷奶奶这样的近亲属也不能随便说:这孩子很不听话,特别懒,不好好学习,不省心,就知道花钱,上网,居然还写情书……”孩子没能从中听到父母的肯定和建议,只听到了唠叨抱怨,并且让自己以后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索性破罐破摔。比如发现孩子在谈恋爱,在家在学校都魂不守舍,那么可以私下问问怎么?摆不平了?谁还没喜欢过帅哥/美女?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可别顾此失彼啊,该学习学习,该休息休息,要是为一件事耽误了所有的事,是不是太不划算?”

再次,家长如果发现冤枉了孩子,或者处理方式过激,事后要给孩子道歉。做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真诚的态度,将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也会化解孩子的委屈,愿意考虑父母的建议,同时也给孩子做了榜样,犯了错误要勇于面对,坦率承认,不能为了顾忌自己的面子而放任对他人的伤害。

对孩子的选择性沉默,家长可以注意情况发展,不要胡乱猜测或穷追不舍。偶尔的情绪问题让孩子自己化解也未尝不可。如果确认是由现实因素造成的情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帮助孩子,除了语言沟通还有其他的沟通方式,身体语言表情动作都能传达关心爱护,不要反复逼问或过分强调。

当孩子不想说,别强迫其开口,可以一起轻松的做点别的事,或先从无关紧要的小事入手,逐渐打开话题。比如要不要帮你点个蚊香?”你想吃饺子还是面条?”暑假咱们全家去鼓浪屿还是丽江?”,等孩子慢慢的消除了戒备,也减缓了焦虑,心情放松了,再沟通前面的问题也不迟。考虑的怎么样了?其实没那么严重吧?谁都会遇到类似的挫折吧,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相信你的,好吗?”

有时候沉默会使得原本的抑郁、焦虑情绪更严重,越积累越严重,无法释放,那么可由家长陪伴向专业医生的咨询些口服抗焦虑药,但须严格遵照医嘱控制剂量。另外,为抗焦虑或抑郁而服药的事情,不要对周围的人讲,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名誉和尊严。因为很多人对服用精神科药物有成见,过分关心或议论纷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有一个小故事很多人听过,风和太阳比本领,看谁能让人脱下外衣,风使劲的吹,人反而把大衣裹紧,太阳温暖的照耀着,人脱下了外衣。青春期的孩子选择性缄默通常是有原因的,需要家长给予温柔的爱和引导,切忌粗暴强迫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家长彻底关闭心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