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这篇文章送给所有处在秩序敏感期时的孩子

"

闺蜜最近和我发牢骚,说她家孩子最近总是故意捣乱,在家玩火车时喜欢把车厢按一节黄色一节红色的排好,如果哪节车厢颜色不对,就会嗷嗷大哭后把火车拆得稀巴烂。出门坐车时只坐左边,下车时只让爸爸抱。如果闺蜜去抱,那就会哭得惊天动地而且绝对不下车。更奇怪的,睡觉时必须自己去关台灯,如果闺蜜关了,那非得把台灯打开,自己再重新关一次。

闺蜜表示,都快被孩子弄到崩溃了,也不知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只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孩子从一出生就有秩序感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期必可以称为内部定位”。

像闺蜜那种情况,并非孩子故意捣乱,而是闺蜜在无形中不小心破坏了孩子的秩序感。所谓,秩序感,其实从孩子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了,并且会一直持续到4岁左右。但家长往往无法感知孩子的秩序,也无法理解秩序对孩子的重要性。

秩序敏感期的表现:一个环节都不能错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上周我带沐沐上早教时,司机走了我家后门的一条小路,沐沐忽然大声哭闹着要下车,开始我不知道他怎么了,后来才明白,原来是司机走了一条他几乎没走过的路线,他以为这样就到不了早教中心了。

对孩子而言,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就是一个环节都不能错。

据悉,孩子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就开始有秩序的概念了。比如,婴儿时期,你每天给孩子喂奶的奶瓶如果每天都放在床头柜上,那么他就会一直认为奶瓶就是放在床头柜上的;再比如,每天起床你会给孩子先换尿不湿,穿衣服、裤子、鞋子,这个顺序也是不能被破坏的。如果某天先穿了衣服,再换尿不湿,那婴儿就会大声哭闹来表达对你的不满。

在孩子心里,每一件事情都要符合秩序,因为只有在有秩序的环境里面,孩子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慢慢地对自己对这个世界产生一定的认知。

对孩子而言: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为什么孩子会如此重视秩序呢 ?秩序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中国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孙瑞雪提到,秩序分为外在的秩序和内在的秩序。对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

当孩子的内在形成了一定的秩序,就需要一定的外在秩序来配对,在这之后就会形成秩序的人和秩序的环境,然后秩序的人又会创造出秩序的社会。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外在和内在的秩序感都受到了尊重,等成年的时候,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有规则意识、独立意识的大人,而这样的大人则会尊重秩序并创造秩序,对整个社会而言,就会越来越和谐、文明,而人也会越来越诚信。

不要轻易破坏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对孩子如此重要,家长千万不要轻易破坏孩子的秩序感。

我有次遇见邻居家的小孩坐电梯,孩子为没有按到自家楼层的按键而哭闹着要重新坐一次电梯,可邻居担心没面子,当场就呵斥了孩子,不让孩子重新来过,孩子就这样错过了原本属于他的内在秩序。

当家长破坏孩子的秩序感时,孩子通常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在心理、思维、感觉、情绪上都会产生混乱。而每当秩序被破坏时 ,孩子都会用尽全力去对抗这种破坏,但往往换来的都是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怎样保护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01提供有序的环境

当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时,没什么比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给到孩子更重要了。

家长可以这样做:比如,将玩具、生活用品、绘本等分门别类地放在固定的地方,让物品的摆放都保持有序,看上去干净整洁,而不是乱糟糟的一团。当孩子在使用时,告诉孩子,任何一样物品都应该回到原处,让孩子养成物品归位的好习惯。

同时,家长也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有序,不要轻易改变物品的位置、不要轻易挪动家居的摆放,你的行为也决定了孩子的行为。

02理解孩子的需求

此外,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秩序有过于完美的追求时,家长也要理解孩子的需求。

就比如我刚才说的邻居家小孩坐电梯的事情,邻居完全可以配合孩子再坐一次。如果家长在不经意中破坏了孩子的秩序,要立即补救,理解孩子的需求,并帮助孩子完成秩序的建立。

03遵尊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时,经常会与家长产生冲突。当孩子因秩序不小心被家长破坏而产生哭闹、不满时,家长不要太过较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比如可以拥抱孩子,或轻声安抚孩子,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去谴责孩子。

孩子的内心永远藏着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不轻易用大人的经验来质疑孩子,就能发现孩子内心隐藏的秘密,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度过属于他自己的秩序敏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