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频|秋 韵 三 叠
金七月,银八月,何时能有秋天乐。秋天是收获季节,秋天亦是感知生活韵味最好的时候。走出室外,细致观察,细心玩味,定然会觉到趣味无穷。
看 云
秋日看巧云,巧云识人心。
处暑已过,傍晚尤显凉爽。红日已经粘山,天空仍然蔚蓝,走出楼房构建的“森林”,选一个一览无余的地方席地而坐,如若草坪丰厚,躺下更好。
天,一碧如洗,蓝得养眼,蓝得沁心。因为天蓝,云彩越发地显得娟秀招人。
真不知道用什么量词来写天上的云彩。用朵,犹嫌过于微小,用堆,又感觉过于粗砺。秋天的云,真的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天空上那一坨坨参参差差,重重叠叠的云彩,多像是奇形怪状的山石。比太湖石嶙峋,比灵璧石崔巍,且都有浓浓淡淡的颜色,这恰恰是太湖石、灵壁石所不能比拟的地方。
看奇石,目不转晴,就在有些看腻的时候,奇石如识人心似地漫散开来,渐渐地变成了一枝枝硕大无比的花儿。何须绿叶相扶,单是那丝绒一般的花冠,就足以让人赞叹。这些花,看似厚重,却不失轻盈,很显浓艳,又不失典雅。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看。云姿花容,让人难以自己。
看着,想着,转瞬之间,这云彩又作一番变化。一望无际的水面,如海似湖。近有绿汀,远有青山,有扁舟荡漾,有鸥鹭飞翔,此情此景,直让人立即立起身来,恨不能倏忽间进这个画面,即便是成为一舟、一鹭,不亦乐乎!
仰首看天,意趣飞扬。云彩似在引领人意,人意又似在指引云彩。境由心造,此话不假。
云彩仍在变幻,夜幕已经闭合,边走边看,脚步高低,轻飄飘犹如踏上云头。
七月看巧云,看得心事浩莽,看得神采飞扬。
听 虫
秋天里,秋虫声无处没有。
只要走出室外,迎迓你的便是充耳的虫鸣。即便是在城市,但凡不在市廛之中,都可以听到秋虫的歌吟。在草丛,在路边,在旮旯,在缝隙,在被人们遣忘的角落,在基督不到的地方,悠悠扬扬,自自在在地唱着自己的歌。绝不因为身处地位的低下,也不因为自己名声的卑微,唱得投入,唱得忘情。歌唱成了它们的必需,舍我其谁。
细听听也并非一个调子。有的宏亮如敲钟,有的激昂如鸣号,有的柔和如拉琴,有的跳跃如击弦,有的时断时续,
有的一发而不可收。各扬个性,各具特色,然而不失和谐默契,决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既悦耳,又动听。这大约就是音乐家要得到的配器和声效果。秋虫不需要这些,更不需指挥。这大约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籁。
且行且听,秋虫声如影随形。你说话时,它成了伴奏音乐;你聆听时,它是美妙歌声,悉听尊便,决不喧宾夺主。
且听且思。料想市屢之中,也会有秋虫的奏鸣,本没有秋虫不到的地方,只不过被鼎沸的市声淹没而已。
秋天里,听听秋虫的鸣叫,一定会听出一点感觉来。
赏 月
赏月,需要一点仪式感:小院中,置一几一凳,一壶一盏,不是饮酒,只是品茗。发古人之幽情,怡然自得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说月是故乡明,那是一种思乡情结,只是秋天月亮之明媚,确是不同往常。
赏月,爱赏初月。初月给人以向往、追求,这一点圆月无法企及。
弯弯的初月,有人说像眉,有人说似勾,有人说如船,有人说是弓。凡此种种,可以看出人们对初月的喜爱,以致浮想联翩。
缓缓地倒上一盏清茶,倾刻,月芽就会跃入盏中,有位文友说,这叫烹月,多美的意境。浅浅地啜上一口,胸中有茶的香气,更似有月亮的味道。此时翘首望月,心清目明。
白云早已擦亮夜空,月亮这才升起。因为经过五风十雨的洗礼,夜空显得分外澄澈,秋夜是月亮显露真容的最好机会。月亮,不因为皎洁而矫情,也不因为娇小而依仗,似是俯身,似在思量:路正长,风雨难料,追求团圆,尚需时日。
看月亮,想月亮,不觉来了诗情,低吟起来:“弯弯的是望眼/默默的是思念/从东山到西山/”路长情缱绻/啊,月亮/只要情不变/苦点心也甜。
圆圆的是美满/盈盈的是笑脸/从讱一到十五/就盼这一天/啊,月亮/一夕胜百年。“浅饮回味,意犹未尽。
白云追过来了,于其说是云在追月,不如说是月在待云,月亮因为白云更妩媚,白云因为月亮更多彩,这亦如我手中捧着的香茗,互为美好。
秋夜里赏月,是一次心灵洗礼,是一次灵魂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