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人对你刮目相看,这离不开平时好句子的积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关于儿童的谚语(共计111段),赶紧瞧瞧,别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
中国关于儿童的谚语 一
1、【蛤蟆蝎子屎壳郎,各人觉着各人强】(谚)蛤蟆、蝎子和屎壳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虫,可它们各自还觉得它们了不起。比喻素质低劣的人往往还盲目自大。
2、【吃素】在佛教初创时期,并没有要求信徒一定要吃素。在律书《十诵律》里规定可以吃“三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杀的动物的肉,都是可以食用的。老百姓常说“眼不见为净”,恐怕源于此。 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僧人们才开始只吃素。梁武帝萧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认为食肉就是杀生,违背了佛教“不杀生”的戒条。他发誓断除酒肉,假如再喝酒吃肉,杀害生灵,甘愿受鬼神制裁,并将堕落到阿鼻地狱;他又规定宗庙祭祀用面粉代牲畜。梁武帝严格遵守誓言,每天只吃豆羹粗饭。 僧人们在梁武帝的带动下,开始吃素,并且成了寺院里的戒律。
3、【柴多入灶塞死火】(谚)灶里有柴才能烧火做饭,但如果灶膛里塞入的柴太多,就会把火塞灭。比喻用人过滥,反会把事情办糟。
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释义:只要认真对待世间的一切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例句:张大伯拍拍小赵的肩膀说:“好孩子,这就对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这不,你到底是成功了,真替你高兴。”
5、为求一字精,耐得半宵寒
6、【管山的烧柴,管河的吃水】(谚)管山的有柴烧,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业,就靠哪一行业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7、【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8、【单传】原指禅家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如《碧岩录》:“达摩遥观此土(中国)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又《祖庭事苑》:“传法诸祖,初以三乘教乘兼行,后达摩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指一师所传授,不杂别派。如清·佘怀《板桥杂记·雅游》:“教坊梨园单传法部,乃威武南巡所遗也。”亦指唯有一子传代。如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文贤)
9、【乘兴而来,败兴而去】 释义:败兴:兴致被破坏,情绪低落。高兴地前来,扫兴地回去。“去”又作“返”。 例句:这样,汪逆便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他的以伪中央、伪党来统辖南京与华北的野心,已经碰回去一半。
10、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1、【爬得高,跌得重】 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12、【侃大山】(惯)指闲聊。
13、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14、【开空头支票】(惯)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支票。常比喻许不能实现之诺。 也作给空头支票。 发空头支票。
15、【千里为官只为财】(谚)离家千里去做官,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指旧时离乡背井去做官的人,总脱不了发财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财”。
16、【怕狼怕虎就别在山上住】(谚)比喻人既然胆小怕事,就干脆别干了。
17、【家里是条龙,外头是条虫】在家里受宠,在外无能或不被 重视。“……是条龙……是条虫”,为俗语句式之一,可以套 用。《文汇电影时报》(1996,4,6):“身高二米多的贾巴尔把 得奖名单举得高高的,成龙无论怎么都拿不到。不满者认 为这种拿高矮逗趣的做法,有贬低成龙之意,他在亚洲人心 目中是条龙,到了好莱坞怎么成了一条虫?!”
18、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19、愿为众人死,不为一人亡。
20、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21、【公人见钱,苍蝇见血】(谚)指公人贪财如命,见到钱财,就如同苍蝇见到血一样。
22、【不怕外来盗,就怕地面贼】(谚)外来盗:从外地窜来的盗贼。地面贼:熟悉情况的本地盗贼。指本地盗贼熟悉情况,容易作案。
23、【粗麻线怎透得针关】 释义:透:穿。针关:针鼻儿。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内情细节。 例句:“老夫人手执着棍儿婆娑看,粗麻线怎透得针关?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香。”
24、【放冷箭】(惯)冷箭:乘人无防备,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伤人。 也作“射冷箭”。
25、【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26、【篮里鱼,阱中虎】(惯)阱:陷阱。 被捞在篮子里的鱼,被困在陷阱里的虎。比喻陷入绝境难以脱逃的人。
27、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
28、【降魔】指释迦牟尼成道的八个过程之一。释迦牟尼成道前夕,端坐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思维正理。此时,有个欲界的天魔,名叫魔波旬,先派了三个魔女用种种媚态去迷惑释迦。释迦用神通力,让三个魔女都变成了面皱发白的老妪。天魔愤怒,亲自率领魔军进行威吓。释迦不为所动,义正辞严。只听得一声巨响,天魔应声倒地,魔军都一齐俯伏地上。(见《佛本行集经》卷二八)《维摩诘经·佛国品》:“始在佛树(菩提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即指释迦降魔事。后来《西游记》等神魔小说中有关降伏妖的故事,都受了佛经的影响。此外,“魔”不但指具体的魔王,也泛指一切扰乱身心、妨碍修行的意念和行为等。用智慧、禅定、戒律去制伏妄念和恶事等,也可以称为降魔。如元·王恽《番禺杖》诗云:“笑挥堪解虎,静倚可降魔。”(李明权)
29、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关于儿童的谚语二
1、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2、【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谚)摇钱树:传说中的宝树,用手一摇,就会落下钱来。指人的两手就和摇钱树一样,只要肯出力气,就不会缺少钱财。
3、【斗大的字认不上两石】(惯)斗、石:都是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识字很少或不识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升: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认不得几石。
4、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5、【手脚不干净】(惯)指有贪污或小偷小摸的行为。 也作手不稳。 手面不干净。 手头不干净。
6、【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 释义:说明节俭应从一开始做起。 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严班长对这两大垛喷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紧,谁抽动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来。
7、【红娘】现常把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的介绍人称为“红娘”。这一称谓源于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成于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苟慧生。 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唐贞元年间,书生张君瑞进京赶考,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识于蒲州东十里的普救寺,两人一见钟情,情愫暗生。由于老夫人从中作梗,一对情人苦苦相思。莺莺的丫环红娘十分机灵,见小姐每日愁眉不展,便想办法为他们穿针引线,传递情书,并将小姐的情况告诉张生。后来,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不顾礼法束缚,和张生私订终身。但是,老夫人知道此事后,要棒打鸳鸯,拆散他们俩。又是机智的红娘勇敢地站出来,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老夫人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使得一对情侣终成眷属。 剧本是死的,只有搬上舞台才能演活,才有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演活红娘的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荀慧生,他改编创作并成功演出了《红娘》一剧,成为苟派的重要代表剧目。荀派传人宋长荣被誉为“活红娘”。
8、【是这鸟,叫这声】(谚)什么样的鸟会叫什么样的声音。指鸟的种类各异,叫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个层次上的人,会说哪个层次上的话。
9、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10、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11、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12、【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谚)花儿纵然不好,也是自己亲手栽下的。 比喻儿女不好,也总是自己养的,只怪自己没教育好,该关爱时还得照样关爱。
13、人有志,竹有节。
14、【眼睛长到头顶上】(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也形容人势利。 也作眼睛长上额头。 眼睛长到脑门子上。 眼睛长到脑瓜顶上。
15、【和尚】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近诵、力生。其义为弟子受业于师,经常近随于师受经诵经,仗师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两种:一是出家的受业和尚,俗称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坛上和尚,俗称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钵法流者亦可称他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对女性和尚的称呼与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语阴性词缀-ni)称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现在有称尼僧、尼和尚为尼姑。依据律制,和尚之尊称原本限于僧,到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图澄来洛阳,深受石勒、石虎敬重,号曰大和尚,这是国王公卿称僧人为和尚之始。唐代有鉴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称,是指传戒和传法和尚。汉地佛教丛林(僧团)里的职称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大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和尚任期已满,则称退居和尚,俗称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国历史悠久,和尚一词深入民间,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内部的称呼,凡见僧人都一律称作和尚,按其年龄大小称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乡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称某和尚等,这是极不妥当的。(无名氏)
16、【千中有头,万中有尾】(谚)纵然事情十分繁杂,千头万绪,也总有个头尾。指解决问题要拨开繁冗,抓住要害。
17、【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18、【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惯)形容相差悬殊。 也作“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19、【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21、【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22、开眼界“眼界”即“眼根”,为六根之一,大致相当今天所说的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和视神经等。因为六根属于“十八界”中的一类,所以“眼根”亦名“眼界”。能够维持自相,不与他相混淆,称为“界”。眼界与色界相对,产生眼识界(视觉)。如《心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楞严经》卷一中有“开眼见明,名为见外”之句,“开眼”,犹睁眼。为佛菩萨像画眼点睛,也称为“开眼”或“开光”(光、光明,指眼)。如《禅林象器笺·垂说门》谓:“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眼不但是人身的传神处,而且还是智慧的象征。如佛教中有慧眼、法眼、佛眼等说。在禅宗那里,“开眼”常用作开悟、觉悟的代称。如《五灯会元》卷二十:“汝解心已极,但欠著力开眼耳。”看到了以前未见到过的东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俗语谓之“开眼界”。
23、【天塌压大家】(谚)指天灾人祸临头,大家都会遭殃,不用独自担忧。 也作天塌砸众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24、房子不扫灰尘满,大路不走变荒地
25、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
26、【驴年】《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石霜翌日又问:‘和尚一片骨,敲着似铜鸣,向什么去处也’?师唤侍者,侍者应诺。师曰:‘驴年去。’”又,同书卷九《福州古灵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纸窗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出得?’”我国古代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豕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纪年。驴是十二生肖以外的动物,根本不能用以纪年。故“驴年”表示根本不可能有的年月。如《云门广录》卷上云:“为什么不答话?师云:驴年会么?”(见心)
27、【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28、【无常】梵语Anitya的意译,谓世间的一切事物忽生忽灭,迁流不住。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称为“刹那无常”;从相对持续的角度来看,称为“相续无常”。《无常经》谓:“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涅槃经》卷十四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毁灭一切,称为无常火;无常吞噬一切,称为无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无常。《涅槃经·寿命品》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瀑水、幻炎。”后亦以无常特指死亡。如《性命圭旨》亨集:“忽一日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又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下记载,僧制,寺院西北角日落处可设“无常院”,安置临终的病僧。(李明权)
29、【酒头茶脚】(谚)喝酒要从酒坛上部舀,喝茶要喝二遍沏出的。指酒性轻,故酒坛上部的为佳;茶性重,故沏二遍的茶浓。
30、盛满易为实,谦冲恒受福
31、【百日床前无孝子/久病无孝子】病人难伺候,孝子也难以坚 持。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老实说,我是个明白人,久 病无孝子,你们年轻一辈总要养家哺儿,有我这么个老人在 身边肯定添很多麻烦。”
32、铜盆烂了斤两在
33、【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34、【风不摇,树不动】(谚)风如果不刮动,树枝就不会摇摆。借指凡事总有个起因,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也作“风不吹不响,树不摇不动”。
35、【来也不认得爷,去也不认得娘】(惯)形容六亲不认,不讲道理。
36、【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37、一山出虎,百家猪死。
38、【鱼帮水,水帮鱼】(惯)比喻人与人互相帮助。
39、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40、【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谚)狗肉煮熟了,发出的香味连神仙都忍不住想吃。指狗肉在肉类里是非常美味的。也泛指美味佳肴对人极有诱惑力。
中国关于儿童的谚语三
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3、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4、【冷锅里爆出了热栗子】(惯)比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时候出了问题,或听到了从未听说过的事。
5、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6、【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谚)指肚子里没有寒症,吃下西瓜之类的凉食毫无关系。比喻人做事光明正大,无愧良心,就不怕三查六问,也不怕闲言碎语。
7、【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 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 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 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 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 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8、食不多言,寝不多语。
9、“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做“痴心”。《大日经·住心品》将“痴心”列为六十种心相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指出:“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后以“痴心”指沉迷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犹言痴情。如唐代寒山子诗:“伸头临白刃,痴心为绿珠。”又如俗语:痴心女子负心汉。“妄想”和“正觉”相对,又称“生灭心”、“攀缘心”等。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八妄想义》对“妄想”有明确的释义:“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想取相,目之为想。”‘妄想”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楞严经》卷一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后用“妄想”泛指胡思乱想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唐代白居易《强酒》诗:“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
10、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
11、【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谚)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满口仁义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对于表里不一的人要严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术,须防人不仁”。
12、【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见“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13、【有理不在高声】(谚)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说服人,不在于声音大、嗓门高。指辩胜对方靠的是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凭气势压人。
14、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树多成森林。
15、【好货不怕行家瞧】(谚)行家是最识货的。只要货好,就不怕行家反复验看。指优质货物不会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16、【小米加步枪】(惯)指较差的后勤供应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17、【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释义:天地间只有你我知道这个秘密。 例句:你想自首,那是自投罗网。钱你拿着,话回肚里,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算啦!
18、【老鼠舐猫鼻梁子】(惯)比喻做十分冒险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猫鼻子”。
19、【有冤没处诉,有苦没处说】(惯)指冤屈或苦恼无处申雪、诉说。 也作有冤无处申。 有苦没处说。
20、官无悔笔,罪不重科
21、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22、【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释义:什么忌讳都没有。 例句:一年四时八节,这个年节顶大,正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欢乐的辰光。
23、【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24、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25、【钦差大臣满天飞】(惯)钦差大臣:也叫钦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多用来比喻上级机关派来的、掌有大权的官员。讽刺上级派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发号施令的人太多。
26、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27、良医之门疾者多
28、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9、【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30、宁做穷人脚下土,不做财主席上珍。
31、血气之怒不可有,礼义之怒不可无
32、【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这一称呼怎样来的呢? “三只手”是个外来词。古罗马有位剧作家叫普图斯,据说它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如《一坛金子》、《孪生兄弟》等。这些作品曾在罗马舞台上风行一时,风格幽默,情节生动。“三只手”便和《一坛金子》有关。 剧中的老爸吝啬鬼尤克里奥丢了一坛金子,他怀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来给他看有没有拿黄金。看了一只,没有,又看一只,还是没有,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称。
33、【骑驴不知赶脚的苦】 释义:比喻体会不到别人的苦处。 例句:“坐车的都是有钱的,他们哪儿知道拉车的苦!一个钱也不肯多给,你跑慢了他还不乐意,哎,真是骑驴不知赶脚的苦哇!”
34、【萨其玛】“萨其玛”听起来像外文中译,但它并非西点,而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小吃。“萨其玛”是满族的一种风味糕点。 “萨其玛”一词,最早见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学士傅恒著《御制增订清文鉴》一书。书中写道:“萨其玛”,把白面(指已和好的)经芝麻油炸后,于糖稀中掺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成书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萨其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这里是指萨其玛的制作方法。制作萨其玛的最后两道工序是:将其切成方块,随后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玛拉木壁”。“萨其玛”便是这两个满语的缩写。早期,萨其玛的汉名叫“糖缠”,这可见于《清文补汇》一书。但此名一直没有传开,而萨其玛却成了满汉两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名称。
35、一言能惹塌天祸,话不三思休启口
36、三步不出车,正死棋。
37、【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谚)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猎狗就被煮熟吃了;飞鸟射尽,射杀飞鸟的弓箭就搁起不用了;敌国消灭,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将就被杀戮了。旧指江山稳固之后,国君就会残害功臣。
3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强百岁
39、【年老莫娶年少妻】(谚)老年男子不要娶年轻女郎。指男女婚配,贵在年龄相当。
40、【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谚)指一个娘胎里出生的几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脾性和志趣。也泛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都是相类而不尽相同的。 也作一娘生九种。 一娘生九子,九子九般形。
41、【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 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 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