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些句子,你们一定会爱不释手,不信就认真往下看。全都是小编花尽心思整理出来的论语经典语录(通用118段),记得收藏保存多看几遍哦!
论语经典语录 一
1、译文: 1、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8、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9、不学诗,无以言。
10、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3、《论语.学而篇》1. 14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论语·学而》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7、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论语.子张篇》19. 13 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0、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经典语录二
1、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4、学习方法
5、子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论语.学而篇》1. 1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秋天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红色、黄色、绿色,田里的禾苗有些淡淡的黄色,树木绿的更深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段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描写秋天树木的好段落11、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我也可以这样说:“一年之美在于秋。”2、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4、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1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2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7、巧言令色,鲜亦仁!
2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3、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3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39、言必信,行必果。
40、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经典语录三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论语.述而篇》7. 2 子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7、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论语.学而篇》1. 8 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9、《论语-颜渊》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1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学习目的
15、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6、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论语.公冶长篇》5. 28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7、《论语·子张》
2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1、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4、《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8、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