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佛教爱情文案【合计90条】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说说,用以分享生活日常和自己的感悟。你知道什么样的说说才有创意吗?今天小编就让大家一起感受下这种感觉,特地整理的佛教爱情文案【合计90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爱情文案 一

1、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返,是故至心稽首礼。--源自:《无量寿经》

2、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3、若于出家一切人边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等前为恶无异。--源自:《大方广十轮经》

4、圣僧者,谓正行、应理行、和敬行、质直行,所应礼敬,所应合掌。清净功德,净诸信施,所应惠施,普应惠施。--源自:《随念僧经》

5、没有人能一路单纯到底,但要记住,别忘了最初的自己。

6、以己为洲,以己为依处,不以他人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他为依处。--源自:《南本大般涅盘经》

7、人身难得,既得人身早修行;明师难遇,既遇明师快请法。

8、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源自:《黄蘖传心法要》

9、到了佛灭後四五百年,在大众及分别说系的化区中,兴起的大乘佛教,才使缘起性空的中道,彻底的阐发无遗。——印顺导师

10、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千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返,是故至心稽首礼。——源自:《无量寿经》

11、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12、“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还重视人生,何况以人本为中心的佛教!大师的重视人生,实含有对治的深义。——印顺导师

13、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14、神教说人间不如天上,佛教说人间更好。既得人身,不要错过他,应该尊重人身,发挥人的特性而努力向上,这是佛教的一大特色。——印顺导师

15、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己,名为信。(源自:《大智度论》

16、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17、若悟实相,即藉一法,或藉一字,均可证果。--源自:《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18、以己为洲,以己为依处,不以他人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他为依处。——源自:《南本大般涅盘经》

1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0、缘是前世修来的因果,于是,相识是缘至,相忘是缘散。

21、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我归依,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源自:《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22、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源自:《楞严经》

23、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24、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源自:《大般泥洹经》

25、若值无道,俎醢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源自:《六度集经》

26、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源自:《华严经》

28、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源自:《佛遗教经》

29、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受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源自:《法句经》

30、诸利根本,信为大力。——源自:《大智度论》

佛教爱情文案二

1、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就是念心,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是修心。

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3、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源自:《楞严经》

4、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源自:《华严经》

6、一切皆为虚幻。美好的爱情,浪漫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

7、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盘,一味解脱。——源自:《佛说华手经》

8、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盘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源自:《华严经》

9、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源自:《法句经》

10、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源自:《大智度论》

11、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源自:《楞严经》

12、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源自:《大日经》

1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4、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5、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经》

17、必须确定人间佛教决非同於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於佛道。——印顺导师

18、在中道正见的根本上,与经论不相违背的,契理而契机的,融摄而冶化一番,抉择出人间佛教的正义。——印顺导师

19、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源自:《华严经》

20、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源自:《事佛经》

21、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22、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23、佛曰: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24、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于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源自:《大智度论》

25、如果我们也能悟解这缘起的寂灭性,就接触到佛陀的本质,就能正确窥见佛陀之所以为佛陀。这是佛教的核心,有它的详细正确的内容,可不许你悬想。——印顺导师

26、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27、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28、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29、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30、信为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源自:《大智度论》

佛教爱情文案三

1、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币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源自:《梵网经》

3、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4、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热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清世界。

5、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6、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7、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8、若悟实相,即藉一法,或藉一字,均可证果。——源自:《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9、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0、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11、若于出家一切人边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等前为恶无异。——源自:《大方广十轮经》

12、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源自:《佛本行集经》

13、人成佛为佛教的真义,从上来的应机施教,可以了解人法、天法以及声闻菩萨法的特质。而大乘法的发扬。是从适应於隐遁的天行的声闻行,而转向於入世的人行的菩萨道。——印顺导师

14、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1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6、凡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

17、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源自:《金刚经》

18、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源自:《分别善恶报应经》

19、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0、∶「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即人生而成佛,显出了大师「人生佛教」的本意。——印顺导师

21、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经》

23、一切众川流,皆悉归大海,若饭佛及僧,福归已亦然。--源自:《大般涅盘经》

24、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5、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6、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源自:《大般泥洹经》

27、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

28、用坚定和温和的态度表现不满,你就不会招致憎恨。

29、你们只有思之苦,无姻之缘,未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30、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