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听的经典句子,总有一句触动你的心!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子名言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共计113条],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孔子名言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一
1、 君子学问广博而又坚持每天进行多次自我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不犯错误。
2、更漏子·玉炉香
3、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在现实生活中,趋利往往难以避害,因此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说。君子能够远离祸害、避免羞辱,在于他们能够做到重义轻利、以义取利、先人后己。
4、 用一年的辛劳换来数十年的福利,用十年的奋斗获致一百年的惠泽,这是君子所应该做的。君子谋利,是为了大众;小人谋利,是为了自己。
5、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6、 老子云:为道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第四十八章》)意思是说闻道需靠自我修养,要求静观玄览,虚静无为,以情欲自损,复返纯朴。所谓日损,就是人们慢慢舍弃各种物欲、情欲,返璞归真的过程,因而为君子所看重。
7、 所谓君子,是指德行高尚的人。所谓君子有九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需要在九个方面多多用心思考:看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看得明明白白,而不要被一叶障目,让假象蒙骗了你的双眼。听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听得清清楚楚,而不要因为没听清楚、没听明白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要被阿谀逢迎之词,甚至是假话、谎言欺骗了你的双耳。面对他人时,一定要思考、注意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热情,而不要冷冰冰地对待他人。与别人相处时,在举止表现上,一定要思考自己的态度是否恭敬、谦和、低调,而不要傲慢无礼。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的言语是否诚实,自己是否能够信守诺言,而不要言而无信,净说假话、空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是否刻苦敬业,是否尽心尽力去做了,而不要敷衍对付、马虎了事。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是否及时做到了向别人询问、请教,而不要不懂装懂,隐瞒、掩饰问题。遇到自己想发怒的时候,一定要思考是否会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怒而产生后患、危难,而不要为逞一时之快最后反倒害了自己。遇到好处、钱财、利益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自己得到这些东西是否合于仁义道德,而不要见利忘义、争名夺利,贪图、攫取不义之财。
8、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总是要面对的。格局小、眼光浅的人会斤斤计较于自然生命的寿天,并为此感到不安,担忧恐惧。其实,年长体衰是自然现象,任何人无法摆脱。正确的态度是,应该超然于生死之外,不要被它所局限、所困厄。曹操说得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跟自然生命的长短相比,理想、志向、价值观的实现,才是更应该被高度关注的。所以,只要志气依然不倦怠,纵然是年老体衰,也照样能活出人生价值、人生精彩。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0、 君子本性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假借和利用外物而已。
11、 评判一个人往往由表及里,由谈吐来看修养。言语平实慷慨,可彰显一个人的朴素磊落之气;过分华丽矫饰,能反映一个人的虚伪狡猾之心。因而君子说话不可不慎重,要尽力做到去伪存真、朴实真诚。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有一句名言:战争起源于人的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表明,思想及思想活动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起因,是制约人这样或那样行动的总开关和总按钮。同时也表明,真正强有力的东西不在于体力或物质,而在思想和精神力量。告诉我们:君子之强,强在人格力量,体现为和而不流,体现为柔中有刚,体现为坚守信念,体现为固守高远志向和操守不动摇。一句话,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强,核心在坚守中庸之道,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也决不随风摇摆,决不中途放弃。
13、 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某人称赞,便断定他为君子;也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某人批评指责,便断定他为小人。
14、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效法地的厚德载物,地效法天的自强不息,天效法道的自然无为。其实,自然就是道的属性。君子之道多半重视效法自然,强调为人处世应保持自然本色。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就是指的这种境界。此外,君子常常非常谦虚,常常感到天外有天,感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所以登高必自卑。
15、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6、 所谓忠言逆耳,君子看重的是忠的道义,小人在乎的是逆的感受。所谓口蜜腹剑,君子警惕的是如剑般的隐患和伤害,小人喜欢的却是甜言蜜语的虚荣。君子时刻保持清醒,用理智控制情感,能看出言语背后的利害关系,小人则恰恰相反。我们要做君子,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吸取有益成分,不断进步;切不可学小人,沉溺在于爱听好话的情绪里,不分是非黑白,固步自封。
17、 很多时候,还存在着会不会吃亏、该不该吃亏的考量。譬如,在集体中,一个人正在做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揭发他,固然可以让集体避免损失,但会使自己被他记恨,就会使自己吃亏。如果视而不见甚至有意回护,那么不仅可以避免个人之间矛盾的产生,还能够使自己增添一个友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显然于自己是有利的。但是,这种获利,以牺牲集体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可取的。因而,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该吃亏时大度从容,该讲原则时寸步不让。这样做,才能维护集体利益,也是维系同志间友好团结的根本法宝。
18、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19、 但凡要著书立说,必须立足于确实有话要说的前提,方才精当地发表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观点才恰当可靠,其看法就会对现实有用。所以君子之言,追求的是与事理相符,而不会是敷衍草率,只图一时痛快的高谈阔论。
20、 兰花生长在冷清偏远的山谷之中,不因缺少他人的观赏而停止芬芳开放。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道,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21、 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友善的乡邻,出游一定要结交贤士,其目的就是要防范歪门邪道而亲近中正大道。
22、 正直的君子,往往顶不住谗言的诋毁而身败名裂;勇于进取的少年,容易在美色的诱惑下消磨意志。
23、 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古之仁人,不会因景色满目萧然而悲戚,也不会因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忧乐是出于对国家、百姓的关心,而不是发于自身的私情。那么君子何时会感到快乐呢?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民族。可以说,正是这种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集体自觉,才是保证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砥砺前行而兴旺的力量源泉。一个民族如此,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人生于世,应该时时刻刻有危机感、紧迫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24、 君子治理国家,重在匡正纲常纪律,重在整治法令制度。
25、 如果心里分别美好、丑陋太过明确,就无法与事物相融洽;如果心里分别贤能、愚笨太过清楚,就无法与人相亲近。君子应该是内心精细明察,对美丑贤愚都了然于心,但处事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对待,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道德涵养和器量。
26、 心里不胡思乱想,行动上不肆意而为,说话不胆大妄言,是君子心怀坦诚的原因。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对上不欺骗苍天,是君子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的原因。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 在孟子看来,君子的价值追求是与功名利禄无关的。君子应该关注三个目标的实现,一是亲人们健康长寿;二是自己俯仰天地,未曾做过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品行无亏;三是能够发现并教育天下的优秀人才。这是三个不同而又相关联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血缘层面,是人的本能。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会经营家庭,要重视家庭的和睦安定。第二层次人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要能与他人、与群体和谐相处,要能修炼出优秀的道德品质,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第三层次,是要从对自己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到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即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身人生价值的全部实现。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能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好本职工作,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子女,其实也能获得这三乐。
29、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宏大高远的追求。但如何济利天下,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口号上,需要务实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能否把握和解决百姓最关心、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更好发挥君子的枢纽作用,则考验着君子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他就是国家、人民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人生价值。
30、 雅量之有无,是衡量一个人修养高低、胸襟大小的重要标准。为人处世时能否坦坦荡荡,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时能否忍耐包容,最易见出一个人的格局气度。苏轼在《留侯论》里曾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勇也。在苏轼看来,敢和人玩命并不算勇敢,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算勇,因为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为官从政者尤其要有雅量,只有襟怀坦荡,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把集体和国家的事办好。
孔子名言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二
1、 君子有长期的忧虑,却没有一时的痛苦。
2、 君子身处困境也不迷惑别人,小人一旦显达就会背叛他的主人,这是小人虚伪的缘故,不是困境和显达的外在环境所造成的。
3、 君子能够做到使自己被人尊重,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使自己被人任用,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任用自己。
4、 大家都能看见的利益,不一定是利益;大家都能看见的祸害,却可能是利益。君子看重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避开信用,所以说利益可以驱使小人却无法驱使君子。
5、能吃亏的人,才配得上好运。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 士君子身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假如自我估量确实具备拨乱反正的才干,而整个形势或者说某些工作又能让自己发挥作用,那么就应该出来担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应选择安于穷困,潜心治学,坚守向善之道,以保存文脉延续,等待机会为再开太平之世积蓄能量。如果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的品行和能力,不能正确审时度势,而是胡乱作为,供那些势利之徒驱使,不仅会危害社会,最终必定也会使自己人格丧失,学识荒废。洞明事理的人,定然不会这样做。
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我会靠自己累了辛苦吃亏难过不习惯害怕没目标难走我都会让自己知道我只想靠自己——关于吃亏的说说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 孟子说,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在大义面前,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困难,君子自岿然不动。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历史上留下太多光辉的身影。林则徐就曾在国难前疾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为维新变革而慷慨赴义,其言其行,都符合这个原则。
13、妈妈说,不要找一直嫌弃你这个那个的男人,也不要找一直和你吵架的男人,以后女孩会很吃亏。
14、 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大道就自然运行了。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爱的根本吧?
15、 江南女子柔柔的美目、软软的语音仿佛融入了几许北国的情调。
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7、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8、 君子对于开端非常慎重。
19、 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文采华章为实质内里的外在修饰。君子看重的是内心情感而不是外貌,喜爱的是内在朴实而非外在装饰。
20、 谦有三个层次:一是在君子身上能看得见,谦卑自守,是做学问和处世的原则,所以谦。二是从有道德的人身上能看得出,世人皆是我们的同胞,万物俱是我们的同类,原本就不应当怠慢人、轻视物,所以谦。三是圣人从来没在意过谦卑,只是看到天地万物运转规律无穷无尽,常觉自己不足,因而他的温和恭敬、谦虚退让,都自然而然地在威仪的言语间流露,自己却不知道这些都是高尚的品德。
21、 江南女子,抑或身处烟雾蒙蒙的四川,抑或身处烟柳画桥的苏杭,爱与美弥漫了她们的日常。浓情氤氲,如青烟袅袅,风流百端。
2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5、长相思·汴水流
2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8、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品质:为人处世很谦逊,侍奉国君很恭敬,养护民众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2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真是非常精彩的一句话。其实不止学习,人生也一样,当你停滞不前时,就已经处于慢慢被淘汰的过程中了。而导致学习、人生停滞的最大祸首,是自我设限、自足傲慢和自我放弃三者。设限源于对安逸现状的满足,傲慢是由于对自己的高估,放弃则是因为失去了信心。所以对于学习和人生来说,它们是害,是病,是罪。如何去害惩罪、药到病除?关键在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取,警戒三分钟热度,拒绝半途而废,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1、 君子不趁机获取别人的利益,不把别人逼迫于危险之中。
32、 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责怪别人。
33、 君子行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做欺心败德之事,如同道德修养高超的人来去不着痕迹。不管时势如何变化,君子始终心怀高尚的道义以应对之。
34、 日月盈亏是自然规律,人生兴衰也不断变化。《易经》提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说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而衰败的预兆往住在极盛时期就已经显露。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得意的时候应保持清醒,防患于未然;失意的时候不应自暴自弃,而要积蓄力量突破困境。所以不论是盛是衰,都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和心态。
35、 在家孝顺长辈,面对财物不贪心,胸怀光明坦荡,这就是君子一样的人。
36、 言语对君子来说极其重要,说话并非易事。
37、 学习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并非每个人都真正懂得。本则格言有一个背景。范献子出使鲁国,在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贸然向鲁人提出一个伤害族群感情的问题,引起对方的不快。后来范献子弄清原委,深感愧疚,并发出人不可以不学的感慨。就是范献子对学习重要性所作的进一步申述。
3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9、 《尚书》说:有的话违背你的心意,一定要考虑它是否有合理性;有的话合乎你的心意,一定要探求它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小人所否定的东西,往往是君子所肯定的道义。
4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名言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三
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 有人问孔子哪个弟子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这就是说颜回的好学表现为不轻易生气,同一个错误从来不犯第二次。孔子还曾形容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每天只一箪饭食,一瓢饮水,住在陋巷之中,颜回却不以生活的困顿为意,毫无名利心地追随孔子,虚心学习,迁善改过,勤奋不已。这便是孔子心目中好学者的代表。
3、 兰花不因无人赏识而停止散发幽香,以此来类比君子也应如兰花,保持高尚情操,即使面对穷困也不会动摇自我的崇高品性。这告诫人们要坚持洁身自好,不应随波逐流,有亏气节德操。尤其是在孤独、困难,遭受误解、冷遇的境况下,尤其需要保持充分定力。《孔子家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增广贤文》里这则格言,实源于此。
4、 涉世不深、阅历不多的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也浅;经历的世事很多、阅历丰富的人,精妙巧诈的心机也随之加深。所以,一个正人君子与其精明老练、通达人情世故,不如朴实正直;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拘泥小节,不如坦荡大度、豪迈不拘。做人要保持自然本色,与其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变得世故乖巧,甚至老谋深算,不如坦坦荡荡,率真诚实。《围炉夜话》云: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这就是在君子与小人不同处世方式的比较中,充分肯定君子率真诚实的人生态度。
5、 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6、 君子应当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提升修养的路上永不止步。而对待他人,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必苛责,若是做好事更要加以鼓励。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宽以待人,无边浩海堪为镜;严于律己,有信大潮可作师。宽以待人,如海纳百川,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并吸取优点,一起成长;严于律己,如恪守起落规律的大潮,修己以诚,让人心生尊敬与信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彼此发自内心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严于律己修身,宽以待人处世,应成为我们的人生座右铭。
7、 江南的男人也温婉,温婉中也不乏烟波钓徒。
8、 君子在面临国家社稷存亡安危等大节时,不会动摇屈服。
9、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矜持而无争执,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0、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君子做人的信条。君子既不会因他人不如自己而对其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别人曾经有过过错而看不起别人。仁义为怀、宽宏大量是君子应有的品格。
11、 君子可以被宽恕,因为他们本性善良。小人可以被宽恕,因为他们的状况危险。不能宽恕的只是具体事情。
12、 江南女子也谙情事:暗想玉容何所似?梨花一枝春带雨。传神的句子由何而来?端赖那一颗蓬勃的春心。
13、 君子做人做事,注重少说多做,说到做到;反对夸夸其谈,说到做不到。当今有些人,包括有些领导干部,讲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过其实和虚张声势者屡见不鲜。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热衷于编造数字夸大政绩,欺世盗名;有些经商者不通过诚实劳动和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而是依靠虚假宣传,甚至坑蒙拐骗招摇过市。这些不仅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而且有违于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当然,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更是相去甚远、背道而驰。
14、 做人做事务求保持真性情,不能矫揉造作、曲意逢迎、利欲熏心。有的人做了善事,过于重视名声,通过种种手段如包装炒作来扬名,这也是君子所不取的。保持完美人格、健康心态,凡事注重耕耘,不问收获,往往自然会有好的收获,成就自己的美丽人生。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 正是由于自己品德高尚而衬出了小人狭隘的心性,就必然会招致小人的嫉恨和攻击。所以一个深才高德的人,处在这种招忌的恶劣环境中,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奋发向上的年轻人,往往会由于表现得过于突出而遭受嫉恨,被造谣中伤。所以一个有为的人,其处事节操不可变,待人方法须讲究。
17、 明理达义的君子,虽说家贫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可是当遇到有人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或者当他人遇到急难事时,能从旁边说几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危难,也算是一种很大的善行。
18、 儒家提倡慎独,即谨慎独处,它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西方有学者主张道德律令、意志自由,其本质就是行为主体通过主观意志把他律内化为自律,把内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从而实现意志的自由。君子即便一人独处时仍能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不犯或少犯别人常犯的错误,哪怕是不拘小节的小毛病。
19、 君子不遮蔽别人的美德,不宣扬别人的缺点。
20、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国家兴盛必须重视人才,不仅应侧重对人才能力的考察,还要侧重对人才品德的考察。只有德才兼备的君子,才应该得到重用。那些奸佞之徒,一定要予以贬责。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之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3、 君子处于高位,会造福一方;而小人处于高位,就会损伤百姓利益。为官,关系着千百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当身在其位,蓄谋其政;而不能沽名钓誉,更不该利用官位巧取豪夺,为自己谋利。这里强调的是要选品德优良的君子从政。只有像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成为受百姓欢迎和爱戴的好官。
24、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25、 君子、小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在面对义和利的时候,就截然不同了。君子以义为先、以善为先,小人唯利是图。君子所做的是保护他人利益、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大义之举;小人所做的是以邻为壑、损公为己的不齿之事。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 君子不畏强权,他们总是在正义面前敢于坚持,勇于牺牲。但君子也不一味蛮干,不到最后关头,他们不会轻易涉险。君子看重礼节,一方面是其遵循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与人和谐相处,有助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人做事看似无所顾忌,其实是欺软怕硬的,他们这样做是为保全自己、捞取实惠。不要与小人做消耗精力的斗争,把自己的事做好,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为自己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28、 荀子提出,礼义是衡量、统一人的行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因此,评价一个人行为道德的高下,不能只观察他的言行和声望,要看他合不合礼义,合不合实际。在荀子看来,难办的事未必是生活中需要做的事;言论再怎么高妙,太玄虚浮夸也不行;名声的广泛流传也可能是欺名盗世。因此,即使有些言行听起来、看起来挺美好,如果不符合实际的礼法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就仍然不值得提倡。
29、 玉不雕琢,不能形成美丽的纹路;君子不学习,就不会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30、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1、 人有学问,就如同树木生长枝叶。树木生长枝叶,尚且能遮蔽行人(为人带来阴凉),更何况君子的学习呢?
32、 君子具有才能,会用来做好事;小人具有才能,则用以千坏事。
33、 君子和小人关注的不同,在于一个为公,一个为私,仅此而已。
34、吃亏就是吃亏,没什么福,别老用老一辈的道理来说我!
35、人家耍手段耍心计有城府人家不吃亏人家有钱有车有房子,你坦荡荡不耍心计对每个人全心全意,最后流落街头没
36、 江南女子一笑语一举步一转身,寻常吗?却又如此传神。她们脸上的一抹娇羞居然染得山林皆醉,莫非闲适的心境也被染醉?
3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8、 荀子云:(君子)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荀子·不苟》)意思是说,君子不会因害怕祸患而不蹈义捐躯,也不会因喜欢利禄而做非法之事。孟子又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大丈夫不为金钱地位所迷惑,不为贫贱所动摇,不为权势所屈服。荀子、孟子所言均为的绝好注脚,可相互参看。
39、 佛家有语: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心中没有什么牵挂、惦念,不为物所拘系,便不会心生烦恼,便可以远离尘俗的境界。这与洪应明的话有相似之处。保持心思的澄明,听风吹疏竹,看雁过寒潭,听过看过便罢,并不强留其声其影。世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都应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就要恢复到原来的平静,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情,不断应对人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40、 利害不通、是非不明、美丑不分的人,并非事事时时都利害不通、是非不明、美丑不分,而是由于贪婪、利欲熏心而过分求之,甚至是有意为之。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明知贪污受贿是触犯刑法的,是要面临牢狱之灾的,可就是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物欲的诱惑,从而违背良知、铤而走险、贪赃枉法,最终锒铛入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就要明辨是非,知晓利害,更要做到趋利避害。君子不以水为镜,而以人为镜。以水为镜,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以人为镜,则可以知晓吉凶。
41、 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厚德载物,就是心性仁爱宽容,并用敦厚温柔的姿态承载各种生命事物。山之高峻、水之险绝,正如同君子修身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味追求超凡或急功近利的两种典型表现。这两种表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罔顾他人的,久而久之,君子便会陷入孤立,也就失去了大半人生意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2、 君子喜欢别人的优点,而忘记了自己的优点;小人喜欢自己的缺点,而忘了别人的优点。
43、 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轻浮急躁,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办糟而受到困扰,这样就会丧失悠闲镇定的趣味;对待事情不可想得太多,过于投入,不然就会被外物所束缚和限制,丧失潇洒活泼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