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俗语大全短的精选(经典116条)

优秀的人看优秀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个性、独特的说说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俗语大全短的精选(经典116条),赶紧来看看吧!

俗语大全短的精选 一

1、【用一只眼睛调线】过去,耍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 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是使“黑线”的,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瓦匠,是使“白线”的,又被称为“白线上的”。不管是石匠、木匠、瓦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用单眼调线找直,这是为什么呢?传说,鲁班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周游天下,到处打工。一天,他们来到赵州城南的汶水河边,看见这里河面宽、水流急,用船运送来往行人极为不便。为了解决人们的渡河困难,师徒四人就动手修起了石桥。一夜之间,一架拱形的长桥横跨两岸,百姓无不称快。这就是有名的赵州桥(实际该桥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这事叫“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知道.了,想试试石桥是否坚固,就约上仙人柴荣(周世宗)来到赵州桥。张果老倒骑着驴,驴背上的褡裢里放着“太阳”和“月亮”,柴荣的独轮车上载着“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偌大的石桥就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坍塌。鲁班一看不好,急忙跳下河,用双手将桥身托住。但张果老和柴荣在桥上震得尘土飞扬,一下子迷了鲁班一只眼。从此,石匠、木匠、瓦匠在调线时,总是闭着一只眼。

2、【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谚)指牡丹花再美,离开绿叶陪衬,也显不出它的艳丽。比喻本事再高强的人,离开得力人的辅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绿叶扶衬。扶衬:扶持,帮衬。 牡丹花少不得绿叶扶。

3、【喝倒彩】(惯)喝:大声喊叫。 1指对演员或运动员在表演或比赛中出现的失误,故意起哄叫“好”。 2指对别人的差错或不足大声讽刺挖苦。 也作“喊倒好”。

4、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5、【烈火炼真金】(谚)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炼,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识别出真金来。比喻经受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见出意志坚强的人。 也作“烈火识真金,百炼才成钢”。

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该采取果断措施时却优柔寡断,其结果是反而遭受祸乱。指处理问题,贵在果断。 也作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当断不断,自遭其乱。 当断不断,必惹麻烦。

7、【盲人骑瞎马】这句俗语形容有的人做事情莽撞,不计后果,不做调查研究,乱闯瞎撞,以致碰壁,非常危险。那么,真有盲人骑瞎马的事情吗?一般不会,它源于“危语”游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日:‘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日:‘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日:‘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从上面的晋朝画家顾恺之和南郡公桓玄、荆州刺史殷仲堪做的“危语”游戏中,我们了解到:盲人骑瞎马,并不是双目失明的人骑着瞎马,而是从一个参军的口里演变出来的。以上危语,全是极端,世上没有一件他们所言之事,全是开玩笑(游戏娱乐)。

8、【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谚)指扁担两头重量一样的容易挑,两头轻重不一的难挑。也泛指正位的负担容易承受,歪邪的压力不好担当。

9、【叫向东,不敢向西】(惯)形容非常听话、顺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也作叫朝东朝东,叫朝西朝西。 叫东,就不敢西。

10、【开不了张】(惯)做买卖的卖不出货物。比喻事情无法开头。 也作“开不了台”。

11、【狼心兔子胆】(惯)比喻心肠狠毒,胆子却很小。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释义:比喻想算计别人的人,又被另外的人所算计。 例句:正当快活得意的时节,哪晓得钻出一个奚笃的老婆郭氏来,不惟抵盗的他财物精光,且把个性命拐得了去。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两头摸不着缰】(惯)缰:缰绳。 指对两面的情况都不清楚。

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语.浮屠,也叫“浮图”、“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称为“浮屠”,佛教被称为“浮屠道”。后来,称“佛塔”也叫“浮屠”。现在大家说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其中以七级为最多,因此有“七级浮屠”的普遍说法。佛塔原来是用来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经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义,因此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大家去挽救痴迷不化的众生,让他们得度。《西游记》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这句话道出了佛的终极目的,佛即救人。从大处说,普度众生。

15、【怠慢亲爹,不能怠慢远客】(谚)宁可慢待了自己的亲爹,也不能慢待了远方来的客人。指远方来客难得,应予礼待。

16、【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释义:指人要有进取心,要追求进步。也指官职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 例句:“……要是农村富起来,手工匠人将来归到工厂,变成正经八百的工人阶级,谁不乐意,谁愿意一辈子抱风箱抡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下流!爹,对不?”

17、【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歇)本指算盘珠子用手拨才会动,转喻人做事很被动,没有人督促就不会去干。

18、【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释义:树老了树根多,人老了说话哕唆。 例句:你可不要嫌恩翁爷爷的嘴太碎。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更何况像恩翁爷爷常说的,花蕾般的娥玛是他身边唯一的亲人呢!

19、【人生七尺躯,畏此三寸舌】(谚)七尺躯:七尺高的身躯。三寸舌:三寸长的舌头。指人言可畏,谗言可以杀人,恶语能够伤人。

20、【死逼上梁山】 释义:梁山: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比喻被逼无奈才做某种事情。 例句:他佯装不满地说,“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线冒险哪。只是军令不可违,死逼上梁山!此行别说什么名利双收,别送上这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21、【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22、【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谚)指年轻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会忘记,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俩口子吵架不记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23、【种一葫芦收一瓢】(惯)撒下一葫芦种子,收获一瓢粮食。形容粮食产量太低。

24、【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5、【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释义:多咱:什么时候。辕:伸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兔子永远也不能驾辕拉车。比喻能力差或本质不好的人担不得重任。 例句:我说,不行,改不了的,你们要不信,走着瞧吧,老言古语没错提:“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26、【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谚)衙:公府衙门。当官一任三年,任满随即调离,故不修衙门;旅客随住随走,任凭旅店破旧,也绝不维修。 指临时应付的差事,不会作长远打算。

27、【耗子钻到烟囱里——两眼墨黑】(歇)本指老鼠两眼被烟尘熏得墨黑,转喻人看不清事物,不了解情况。

28、【空对空】(惯)1指讲话、写文章没有实际内容。2指什么东西也没有。

29、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30、【狗不咬上门客】(谚)比喻对客人应以礼相待,不可粗暴无礼。

俗语大全短的精选二

1、【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谚)旧制秤一斤是十六两,八两换来半斤,这是公平的交换。指只要诚恳待人,自会换取人们的信任。 也作“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2、【老虎头上抓虱子——好大的胆】(歇)指胆量太大,不知危险。常含责骂意。

3、【保险】保险是集中分散的社会资金,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的方法。保险只与参保的人发生关系。那么,保险是怎么产生的呢? 现代意义的保险,源于海上运输。远在公元前2000年,航行在地中海的商人在遭遇海难时,为了避免船只和货物同归于尽,便往往抛弃一部分货物,损失由各方分摊,形成“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海损共同分摊原则,成为海上保险的萌芽。 最早的保险单,是热那亚商人勒克维伦于1347年10月23日开立的承担“圣克维拉”号船从热那亚马乔卡的航程保险单。后来,保险扩展到航运以外的领域。1676年成立的汉堡火害保险社是最早的专营保险组织。 18世纪后,保险业迅速发展,保险种类增加。到了19世纪保险进入现代时期,保险对象和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且扩展到生存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再保险等业务。 最早在中国出现的保险机构,是英国商人于1805年在广州开设的广州保险公司。

4、【江深还有个底,海大还有个边】 释义:比喻总有尽头。 例句:她也不敢再问,自己坐在一边直打唉声:“江深还有个底,海大还有个边,唉,这可得什么年月才是个头啊!”

5、【前人失脚,后人把滑】(谚)失脚:跌跤。把滑:提防滑跌。指前边的人跌倒了,后边的人就要稳住步子,以防再跌。比喻人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 也作前人吃跌,后人把滑。吃跌:被绊倒。 前人跌倒,后人扎滑。扎滑:把滑。

6、【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谚)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7、狐狸总要露尾巴,毒蛇总要吐舌头。

8、【没到西天,碰上如来佛了】(惯)西天: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如来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9、【撩虎须】见“捋虎须”。

10、【芒种三日见麦茬】 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麦茬:麦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麦茎和麦根。过了芒种,就是麦收季节。 例句:五月底,再过几天就到夏历芒种节了。农谚说:“芒种三日见麦茬”,麦收季节眼看就要到。

11、【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12、【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13、【掀被头讨屁臭】(惯)比喻自找倒霉,自讨没趣。

14、【牙齿打掉朝肚里闷】见“打落牙齿向肚中咽”。

15、【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释义:跟着好人学好,跟着坏人学坏。 例句:“要说也是,‘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那刘翠香整天跟秀真跑得那么近,还能对秀真说什么好话?”

16、【老和尚念经——过一天算一天】(歇)指得过且过,敷衍地过日子。

17、【盐也是这般盐,醋也是这般醋】(惯)比喻彼此一样,分不出高下。

18、【甘蔗没有两头甜】 释义:比喻不能两方面好处都占。“没有”又作“不能”。 例句:人们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财,就得担干系呵。

19、【一个人跟着影子转】(惯)指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2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释义: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 例句:想到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随着越发紧缩了。

21、【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惯)五更:从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间共分为五更,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晓时分。赶集:到集市上买卖东西。 起了个大早,到集市却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却耽搁了时间,误了办事。 也作“起五更,赶晚集”。

22、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

23、【巨木猜字——水到渠成】(歇)“巨”字与“木”字再加上“水”字(偏旁三点水),就成了“渠”字。比喻一旦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24、【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释义:极言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例句:“‘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啊!吴钩慨叹一声‘想当年咱俩常常头并头睡在院里;院里风大没有蚊子咬,整宵半夜地掏心窝子呀!’”

25、【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谚)矮:身材短小。指面对着矮人,不要说有关“短”的话。泛指说话要看对象,注意回避别人的忌讳,以免刺痛人。 也作“对矮人莫说矬话”。

26、【蛇入竹简——曲性犹在】(歇)曲性:弯曲的本性。本指蛇爬行时总是身体弯曲前进,转指人的坏本性还在,改变不了。

27、【抛绣球】“抛绣球”是“彩楼招亲抛绣球”的简化。说到抛绣球,自然联想到彩楼招亲,专指凰求凤。 抛绣球招亲,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古典小说《西游记》描写玄奘的父亲陈光蕊高中头名状元,在钦赐游街时被相府小姐殷温娇看中,抛下绣球打中乌纱帽,欢天喜地结为鸾俦。明代诗人高启《观顾蕃所藏宋赐进士丝鞭歌》:“影枭夕阳何处去,曲江园里宴初归。天街直拂花枝过,择婿楼高彩球坠。” 如戏剧。《彩楼记》、《三击掌》等,说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宝钏,在彩楼上用绣球打中乞丐薛平贵,由此演绎出一系列精彩故事。 经考证,这些故事皆属于子虚乌有,虽然文学作品多有描写,但在史料中却难觅踪影。不过,抛绣球招亲绝非凭空想象,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认为源于壮族人民的一种传统体育游戏。两千多年前,壮乡就有用青铜铸造的兵器“一飞砣”,应用于作战和日常狩猎。后来飞砣逐渐演变成抛掷的布囊,姑娘们又将它改造成彩球,人们在空闲时间拿来抛接作为娱乐。尤其是每到春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彩球就会出现在赛歌会上,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将此作为选择伴侣的道具,手中的彩球会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这位姑娘,可在绣球上系上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回敬过去,姑娘接住礼物时,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这就是抛绣球选婿的来历。到了文学家之手,就编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彩楼招亲抛绣球”的故事来。

28、【光屁股打狼——胆大不害臊】(歇)指人胆子是不小,就是丢人现眼,出了丑。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光腚子撵狼——胆大不怕丢人”。腚子:方言,屁股。

29、【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适人才。|

30、【老马嘶风——英心未退】(歇)老马面对烈风仍嘶鸣,驰骋千里之心不减当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31、【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32、【结束】事情到了最后阶段称之为“结束”。如快开学了,暑假即将结束。 “结束”一词,源自古代少女结婚。现在只要看到女子的左手无名指上戴了戒指,就表示她已经订婚或结婚了。而在我国古代,女子把头发束起来也就意味着她已经订婚或嫁为人妇了。“结束”一词的由来跟古代妇女结婚有密切的关系。“结束”就是把头发盘结束起来.“结发夫妻”也是来源于此。 我国儒家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头发也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一部分,古代女子一生是不能剪发的,头发也就越长越长。 大约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把头发盘起来,要举行笄礼,也就是成年礼。 这时候家里人会把及笄女子的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此女子成年了。而且一般来说,女子在“及笄”之前,父母就已经给她订下了婚事,到“及笄”那一年出嫁。束发结簪就表示女子已为人妇,为闺阁之女的完结,为之结束,这就是“结束”一词的由来。同时,又是该女子新生活的开始。

33、【财助精神酒助胆】(谚)有了钱财,人就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喝了酒就会增添人的胆量。指有钱就有精神,有酒就有胆量。

34、【无记名投票】现在,我国选举制度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 本来是将写好的选票轻轻放入投票箱内,为什么非要“投票”呢? 原来,“无记名投票”是舶来品,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五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别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 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这种选举方式,自然要投。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无记名投票。 如今又产生了电子表决器,仍旧叫投票表决。

35、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36、【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37、【老母猪想吃天鹅肉】 释义:比喻非分的妄想。 例句:第二天,那帮小子更欢了,这个说:“我知道了,这小子是个放猪的——猪倌!”那个说:“猪倌也想来上学。真他妈老母猪也想吃天鹅肉哇!”

38、【路上说话,草里有人】(谚)在路边说话,要谨防草丛中有人偷听。 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说话总要注意保密。 也作路上讲话草儿应,河边讲话鱼儿听。 大路讲话,草窝有人。

39、【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4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释义:溃:溃决。蚁穴:蚂蚁洞。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例句:“找教导处,退回去。这样的人,我们不欢迎!”……“高见!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开这个耗子洞。”

俗语大全短的精选三

1、【一步一个脚印】(惯)形容做事扎实、稳妥。

2、【瘦狗莫踢,病马莫骑】(谚)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马不可骑它。比喻对于病弱衰老的人,只应当怜悯救助,绝不可歧视凌辱。

3、【吃哪行饭,说哪行话】(谚)行(hang):行业。在哪个行业中营生的人,说起话来总离不开那个行业的话题。指人的言谈举止总带着自身行业的烙印。

4、【一拿一个着】(惯)比喻一猜就中。也指一出手就能逮着。

5、【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惯)乘兴:趁着一时高兴。败兴: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情绪低落。指高高兴兴地来,扫兴地回去。

6、【尖底瓮儿——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瓮不稳,撞一下就倒;转以形容立足不稳或虚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7、【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谚)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也作萝卜青菜,各有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8、【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谚)御:驾御。制:裁断。以书本上的知识驾御马,不能尽情发挥马的性能;以古代的法制治理当今社会,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指不能迷信书本,泥古不变。

9、【探花】“探花”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三名。它为何叫探花?与“花”有关系吗? “探花”这一称呼,发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无关,仅与科举考试的活动有关。当时,科举得中的新进士在喜庆之余,往往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因为科举发榜时间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人们便称杏花为“及第花”,把进士们组织的宴游叫“杏园探花宴”。宴游时间确定之后,两名最年轻的新科进士便被挑选出来,担当“两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负责采摘都城中的各种早春鲜花,并和其他进士比赛,最先摘得牡丹、芍药等名花的进士胜出,如果“探花郎”不胜便要受罚。此时的“探花郎”只是戏称。 到了宋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成为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名单和名次。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都称榜眼。之所以称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状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两边,像人体的两只眼睛;参见皇帝时,状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两边,也像两只眼睛的位置。 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二、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并开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词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称呼是进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为殿试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10、【穷不读书,富不教学】见“富不教学,穷不读书”。

11、【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谚)没有先例的,不可随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随便废止。原指旧时衙门办案,以有无先例为依据;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无例不兴,有例不废”。

12、【百无一有,百巧百穷】(谚)百无一有:技艺上样样都想学得的人,结果是一样也学不到手。百巧百穷:各种技艺都会,但不能精通一门,总不免受穷。指掌握技艺贵在专精,不可贪求全面。

13、【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14、【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15、【猴子装人,忘了自己长尾巴】 释义:比喻伪装有破绽,露了马脚。 例句:“茶三钱,他猴子装入,忘了自己长尾巴!”沙木龙机敏地断定:“前次化装成山野傈僳汉子,这回又打扮得像个城里的阔佬,可那刀削脸,深眼窝,鹰钩鼻子,他永远也改不了!”

16、【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17、【没有不透风的墙】(谚)比喻任何消息总会透露出去。特指机密信息无论怎样封闭,总会泄漏。 也作没有不透风的篱笆。 不透风的墙是没有的。

18、【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谚)表面上只是折断了一枝荷花,实际还毁了水下的一窝藕。比喻造成的损失表面上不大,实际却是巨大的,只是人们看不见罢了。

19、【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把式:精通某一行业的高手。指把式也有真假巧笨之分,只说不练是假的,只练不说是笨的,边练边说才是真的。 也作“光说不练是嘴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边说边练是真把式”。

20、【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21、【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 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22、【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23、【挂幌子】(惯)原指在店铺门外悬挂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表上。

24、【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歇)老鸨子:开设妓院的女人,也叫鸨儿、鸨母、老鸨。粉头:妓女。 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没有盼头。 含讥讽意味。

25、【黄牛过河——各顾各】(歇)指各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也作“黄牛过水——各顾各”。

26、【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释义: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例句:对我这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你们年轻一代应该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7、【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原意是小巫师遇到了大巫师,相形见绌,功力法术都无可施展。现在常用于比喻两者相比,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大家在运用此语时,一般带有讽刺或诙谐意味。 此语出自《三国志·吴志》注引的《吴书》。原文说:“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可见,古代本事不大的小巫见到神通广大的大巫时有出丑,造就了此语。小巫见大巫,有班门弄斧、关门舞刀之尴尬。 古代的“巫”和“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郎中为人看病,常伴有求神祈福、烧香念咒等巫术。小巫则只会装神弄鬼,拿一些符咒香灰给人“医病”;大巫则确有真本领,除了有时也有拜神驱魔举措之外,更重要的是还真正诊脉问病开药方治疗。病人得益于大巫,当然绝非小巫可比了。因此,小巫见大巫,必然灰溜溜神气全无啦。 古代医学不断进步,逐渐巫医分家,中医学脱离巫术,成为为人类做出辉煌贡献的骄人学科。然而,现在还有巫婆躲在偏僻之地装神弄鬼,看来真是怕见“大巫”呢。

28、【在家一把火,出门一把锁】(惯)一把火:烧火做饭。一把锁:锁上门。指单身一人过日子。

29、【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30、【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过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所以又叫“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器是从国外传人中国的,由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在技艺上加以改良,尤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最为精湛,发展成为今天所说的景泰蓝。 那么,“景泰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明代景泰年间的掐丝珐琅独领风骚,因初创时只有蓝色,因此得名景泰蓝。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增加了科技含量,造型精美绝伦,已成为馈赠国内外友人的最佳礼品r。

31、【大树之下,草不沾霜】(谚)生长在大树底下的小草,不受霜露侵袭。喻指人靠着有权有势者的庇护,别人就不敢欺侮。 也作“靠大树草不沾霜”。

32、【大有大的难处】(谚)指规模大、产业大,固然风光,可也有外人不知道的为难之处。

33、【井里头的蛤蟆——就会嚼舌头】(歇)本指蛤蟆就会呱呱地乱叫,转指人只会说空话。

34、【公鸡见不得蜈蚣】 释义:比喻一个制伏一个,二者不能在一起。 例句:他对江海涛说:“肖武斌和马全福是公鸡见不得蜈蚣,不能碰到一起。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事实证明,分开来只有好。”

35、【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36、【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谚)嫫(m。)母:古时有名的丑女。西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为美女的代称。嫫母虽丑,也还有她的美点;西施虽美,也还有她的丑处。指美与丑都不是绝对的。

37、【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8、【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39、【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谚)两只猛虎相互咬斗,其中必有一只要受到损伤。比喻两强相斗,必有一方受害。 也作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40、【快刀斩乱麻】此俗语比喻迅速果断地处理复杂问题。典出《北齐书·文宣纪》,据记载,北魏大将高欢有几个儿子,高欢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才智,于是,发给每人一堆乱麻,让他们梳理整齐。别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独排行老二的高洋找来一把快刀,几下就把乱麻斩断了。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回答说:“乱者需斩!”高欢听后十分惊异。后来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他就是北齐的文宣帝。不愧是“乱着须斩”,开出一片新天地。

41、【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42、【老虎不吃人——只是坏了名色】(歇)名色:名称,名声。指名称或名声不好已是客观存在。 也作“是个老虎不吃人——坏了名色在那里”。

43、【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44、【干柴烈火,龙王难救】(谚)龙王:主管兴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烧着干柴,火势会越来越旺,谁也无法扑灭。

45、【骄子不孝】(谚)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

46、【三行鼻涕两行泪】(惯)形容哭得很伤心。 也作三行鼻涕,两行眼泪。 三行鼻涕二串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