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句子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春节的俗语句子[汇总106段],希望让大家越来越优秀!
关于春节的俗语句子 一
1、【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2、【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释义:饺子最好吃,躺着休息最舒服。“不过”又作“不如”。“倒着”又作“躺着”。 例句:周海亮开高嗓门说:“随你们说出天来,我还是要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几千年的老古语,还有个错?”
3、功遂身退,天之道
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5、“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做“痴心”。《大日经·住心品》将“痴心”列为六十种心相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指出:“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后以“痴心”指沉迷于情爱而不能自拔,犹言痴情。如唐代寒山子诗:“伸头临白刃,痴心为绿珠。”又如俗语:痴心女子负心汉。“妄想”和“正觉”相对,又称“生灭心”、“攀缘心”等。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八妄想义》对“妄想”有明确的释义:“谬执不真,名之为妄;妄想取相,目之为想。”‘妄想”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楞严经》卷一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后用“妄想”泛指胡思乱想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唐代白居易《强酒》诗:“若不坐禅销妄想,即须行醉放狂歌。”
6、【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树不打权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谚)树不剪修权枝,就会长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强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对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情知为丈人所弃,上天无路,人地无门,不觉痛切于心,放声大哭。”
10、【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静夜半之时,按现在的时间是夜里十二点钟左右。这个词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时陈象舆、胡旦、董俨、赵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谈论至深夜:“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日:‘陈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词由此形成。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鼓”或“更”,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说时间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还说“几更天”,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中国有副传统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时,就是现在夜间十二时左右,已是深夜时分了。 “三更半夜”成为俗语,是与宋朝城市人民拥有夜生活分不开的。唐朝城市实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改变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三更半夜”也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时刻。可见,宋朝开夜禁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然,就不会出现“陈三更、董半夜”了。
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谓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说“三世因果报应”。依善恶业力的大小,或现世受报,称为“现报”;或来生受报,称为“生报”;或隔二生以上才受报,称为“后报”。这就是所谓“来早”或“来迟”的不同。如元代无名氏《殊砂担》第二折:“休将奸狡昧神祗,祸福如同烛影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的变式较多,且举数例。如明代张景《飞丸记》第十六出:“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仗父相权,擅作威福,缙绅切齿,台谏舌缩。不意天意昭昭,祸来忽倏。”又如《飞龙全传》第八回:“可怜二魏平日千般凶恶,万种强梁,今日双双俱遭郑恩之手,了命归阴。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也省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如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
12、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3、【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 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 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
14、善恶昭彰,如影随行
15、【舍命陪君子】(惯)1指为了朋友可以舍弃性命或做任何事。2指拼出性命和对方较量。
16、【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 释义:比喻不分青红皂白,伤害好人。 例句:咱把话扯明白,今天不是谁跟谁过不去,扫大伙儿脸的是你!你“一根篙竿压倒一船人”!
17、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人只能读一次
18、【金刚厮打,佛也理不下】(谚)金刚:佛的侍从力士。金刚要是互相打起来,佛也调和不了。比喻内部闹起纠纷来,有权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难以排解。
19、立屋要有好梁柱,打仗要有好指挥。
20、【不到西天不识佛】(谚)西天:传说中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认识佛祖的形象。比喻不亲历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强硬手段对方就不知道厉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21、【卖金须是买金人】(谚)指卖金子的必须有买金子人的经验和眼光,这样,宝物就能归入懂宝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卖金须向识金家”。
22、“一心不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我们平时所说“一心不乱”,意思是专心致志,不去胡思乱想。如练气功时,关键是“调心”,只有逐步做到“一心不乱”,才能渐入佳境。
23、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
24、【七手八脚】谓人多而手忙脚乱。出于《续灯录》卷三二:“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原意是:不管环境如何嘈杂,人来人往,我自耳不闻,眼不见,心中泰然。后俗语中常用“七手八脚”指动作忙乱。如《红楼梦》第三三回:“众人一声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如老舍《二马》第二段三:“马威七手八脚的把箱子什么的搬下去。”也指手脚很多。如《何典》第十回:“不过两个养发强盗,又不是三头六臂、七手八脚的天神天将,就这等怕如折捩!” (李明权)
25、【若说钱,便无缘】(谚)如果提起借钱,再好再亲的关系都会冲淡,甚而至于决裂。指钱财是很敏感的东西,它关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钱,便无缘。 说着钱,便无缘。
26、【百岁光阴如过客】(谚)过客:过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暂。
27、【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28、【鹭鸶不吃鹭鸶肉】(谚)鹭鸶(lusT):又名白鹭,长腿直嘴,捕食鱼虾等。指同类不相残或同行不互相伤害。
29、【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30、【闭塞眼睛捉麻雀】 释义:盲目行动或自己欺骗自己。 例句:他深深地理解:熟悉情况,掌握材料,是人民解放事业,是我们共产党的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之一。“闭塞眼睛捉麻雀”,结果往往家雀捉不到,还要碰破头。
关于春节的俗语句子二
1、【散烟雾】见“放烟幕”。
2、【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3、【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4、【凡药三分毒】(谚)凡是药物,总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成分。指药能治病,但同时也有副作用,服用时必须慎重。 也作“是药三分毒”。
5、【蜜罐里长大的】 释义:比喻一直生活在幸福中,没受过苦。 例句: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是怎么从三座大山底下过来的?你们可真是蜜罐里长大的呀,有些人动不动闹情绪,尥蹶子,想干啥就要干啥,世界上的事那么容易吗!
6、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7、【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
8、【册、卷、页】只要读书,就离不开册、卷、页,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册:在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以后,当时没有纸张,人们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统称“简”。一片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 卷:在发明纸以前,有的人因为竹简、木简太重,也有把文字记载在丝织品上的,称为帛书。帛书比竹筒、木简携带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来,按次序编号,于是出现了一卷一卷的书。 页:造纸发明以后,人们把印好的一张张纸用线装订成册,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线装本。线装本大多采用毛边纸,只能一面印字,对折装订,每张称之为一页,页码数印在对折线上。后来,印书采用机制纸,两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页码数。现在称页,就是由此而来。
9、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红楼梦》第六十同:“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又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0、【女不女,男不男】见“男不男,女不女”。
11、【恼在心里,喜在面上】(惯)指心里气恼,脸上却装出高兴的样子。
1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惯)对所看到听到的事情就像没看见听见一样。指对某些事情或别人说的话漠不关心。
13、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14、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气冲开智慧门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顶端,指极高处。用以勉励人们在学习、工作等方面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要继续努力,更求上进。语本《景德传灯录·湖南长沙景岑禅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原文是“百丈”,后改“丈”为“尺”。)前云“竿头”,意在“不动”;后云“进步”,意在“十方”。后文有:“万丈竿头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游;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后人沿用为成语,意在更求上进。宋代朱熹《答巩仲至》:“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又茅盾《漫谈文艺创作》:“学习是深刻领会了人家在表现手法上的特长以后,化为自己的血肉,而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说着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17、官无悔笔,罪不重科
18、【动肝火】(惯)指发脾气。
19、铁不冶铁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20、【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2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2、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
23、【捅破窗户纸】(惯)比喻把话挑明或把事情说明白。
24、【水清见底,明镜照心】 释义:比喻以诚相见。 例句:嘿!头回李书记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话说的:水清见底,明镜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觉悟。
25、【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 释义:黄梅:指黄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间,黄梅成熟时的降雨,亦称黄梅天。处暑时节雷声响,依旧返回黄梅天,多雨。 例句:按长元吴志皆载“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之谚。但考芒种距离处暑凡七十五日。
26、【佛多不灵,眼大无神】 释义:佛爷多了不灵验,眼睛太大了没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尽职。 例句:这龙门山上共有十万多尊佛像,大的几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 常言说,“佛多不灵,眼大无神”,海老清和雁雁转了半天,把这些佛像只好当作景致看了。
27、转变转是生起、产牛的意思。唐代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说:“转是起义。”变是改变,变化的意思。转变就是产生变化,今指由—种情况变化为另一种情况。如:他经过努力,转变为一名三好学生。“转变”一词源于佛教。
28、【交人交心,浇树浇根】(谚)指和人交往,贵在交心,这道理就像浇树要把水浇到根上才能枝繁叶茂一样。
29、【主题】“主题”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主题”是个外来词,它源自德国,来自日本。 在德国,主题最早只是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最具有特征的、并处于优越地位的旋律,也就是主题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整个乐曲的核心。音乐中的这个术语后来被移植到文章写作及文艺创作中,把文章与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称作“主题”。 我国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口语引进的,日语从德语中翻译过来。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义、理、旨、主意、主旨、主脑等,实际上都是“主题”的意思。
30、【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31、【大河涨水小河满】(谚)指大河和小河利害相关连,大河水涨了,小河的水自然就满。比喻局部和整体关系密切,大利益制约着小利益。 也作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大河涨水,小河不干。 大河没水,小河也得干。
32、【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 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33、【龙斗虎伤,苦了小獐】见“斗虎争狼,苦杀小獐”。
34、【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惯)1指说话算数,不含糊。2指性格直爽,说话痛快。
35、【老鼠眼看天】(惯)比喻目光狭隘、短浅。
36、财富不是朋友,朋友才是财富
37、【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38、【宿命】宿指宿世、过去世;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一切众生在过去无数次的轮回中,曾经历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就是“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能够了解宿命情况的,谓之“宿命通”,属于“六通”之一。这种了解达到完全明白的程度,谓之“宿命明”,属于“三明”之一。“宿命”见于《四十二章经》:“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据小说《嫏嬛记》载:南方有一种“比翼凤”,“能通宿命,死而复生,必在一处”。现在“宿命论”一词,属于唯心论。持此论者认为生死、贫富、寿夭等均由命运乃至天命所预先决定,与佛教的本义完全不同。(李明权)
39、【端谁的碗,受谁管】 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 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40、【钱无耳,可暗使】(谚)钱没有耳朵,但使用起来却很听话,什么事情它都能办成。旧指钱财魔力无穷,可以暗中运动,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钱无耳,可使鬼。 钱无耳,鬼可使。
关于春节的俗语句子三
1、【喝水的别忘了掏井的】(谚)喝上水的人不要忘记挖井人的恩情。 泛指人在享受生活时不能忘记开创人的功劳。 也作“吃水不忘打井人”。
2、【血盆里抓饭吃】(惯)比喻从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3、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
4、【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谚)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骄傲自满是由浅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无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骄傲、狂妄的习性,必须不断地增长见识,加强修养。
5、【天花乱坠】传说佛说法时,诸天感动,撒下香花作为“供养”和皈教。如《心地观经·序分》云:“六欲诸天来供养,天花乱坠遍虚空。”又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讲经说法,有声有色,极其动听。亦指言谈虚妄,不切实际,或用甜言密语骗人,如《红楼梦》六十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的尤老娘不肯。”又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无名氏)
6、【福从赞叹生】(谚)赞叹:发自内心的赞美与感激。指得到人们普遍的、由衷的赞叹,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歇)韩信:西汉初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刘邦任为大将,后被封为楚王。 将:率领。韩信善于领兵作战,兵越多,指挥越自如。后用来指越多越好。 也作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淮阴将兵——多多益善。
8、【上有老,下有小】(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指家里有负担,有拖累。
9、【比死人多出一口气】(惯)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气。 比石头人多一口气。
10、【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释义:比喻做事要谨慎稳定,不可轻举妄动。 例句:头脑不要发胀,这些年来,咱们吃亏就在于轻举妄动,别忘了,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11、【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当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对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 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12、【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13、【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首而来】(谚)点首:点头。商场中,卖货人任你千百声吆喝,也吆喝不来顾客;但只要货物好,信誉高,顾客就会主动前来。指货物销路好,全凭货真价实有信誉。
14、【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15、【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谚)指人的防患意识往往难以长久。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7、金口佛为“金身”,故佛口称为“金口”。如《华严经》说:“何况如来金口所说。”金口表示为佛亲口所说,真实可信。如明代张守约《拟寒山寺·因果》:“此是金口宣,普为诸人告。”又如明代杨慎《佛书四六》:“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指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下说法。金口又作“金刚口”,如《璎珞本业经》卷上:“尔时,释迦牟尼佛以金刚口告敬首菩萨。”金刚口,谓佛之口舌坚固不坏,犹如金刚。后俗语中,谓发一言而举足轻重者为金口。如:承先生金口允诺,学生才得以进入贵公司服务。有谓不轻易开口者为“金口难开”。
18、【医好豹子倒咬人】(谚)比喻对恶人慈悲,定会招来祸害。
19、天无绝人之路
20、【 岁月不饶人】年老力衰,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海外於梨华 《寻》:“到底是四十多岁的人啰,岁月不饶人,谁也逃不脱。”
21、【三军】现在所谓“三军”,一般泛指军队的统称,也指海陆空三军。毛泽东长征诗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句,即是泛指红军。 “三军”源自古代的军队编制。春秋战国时期,晋、齐、鲁、楚等国军队都设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其中以中军的地位较高,也更为骁勇善战。后来又演变为前、中、后三军。唐宋以后,前、中、后三军已经成为军队的一种固定的建制。不过,这时“三军”的概念与春秋时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中军即由主将亲自统帅的部队,也是全军的主力。前军即先头部队,后军即担任后方掩护、警戒任务的部队。到了现在,前、中、后的三军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陆、海、空三军。
22、【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大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达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 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在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 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23、【矮檐之下出头难】(谚)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体弯曲,难以伸直头颅。比喻人身处强大势力的压抑之下,身不由己。
24、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25、【老妈儿坐飞机——抖起来】(歇)老妈儿:旧时称呼女佣人,又称老妈子。本指颤抖起来,转指因突然有了钱财或地位等而得意起来。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老婆儿坐飞机——抖起来。 老妇坐飞机——抖起来。
26、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7、【费力不讨好】见“吃力不讨好”。
28、【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 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 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29、【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30、【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释义:比喻要抓住主要的,重要的。 例句:你可挑拣那大而珍贵的,捉住一个打铁的,顶一群小炉匠;拿到一根金刚钻,胜过一箱铁钉子。
31、【不见真佛不烧香】 释义:认准了人再去求他。 例句:“他已经上过两次当了,这一次恐怕他不见真佛不烧香!”……“不怕,猴不上树,多筛几遍锣嘛……”
32、【头头是道】原是禅语,指开悟以后的境界:心境融合,内外打面一片,乃至吃饭穿衣、挑水打柴、一举一动、开口闭口,无一事不与“妙道”冥合。所谓“头头是道,法法本圆成”(《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世间唯诗家与禅家相近,因此诗家亦用“头头是道”来形容通灵入妙的“化境”,亦称“禅趣”。宋·严羽《沧浪诗话》指出,学诗有“三节”功夫,“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又宋·胡仔在《茹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二中称誉杜甫《红樱桃》诗谓:“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后亦用“头头是道”谓语言、举动左右逢源,无一不合规矩。如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其癖好与余同……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李明权)
33、【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恼】(谚)比喻人多物少,供不应求,事情很难办。
34、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35、【有男不娶老生囡】(谚)老生囡:父母年老时生下的女儿;老生女儿容易被溺爱、娇惯,养成任性、懒惰等不良习性。指有儿子的话,不可让他娶老生女儿。
36、【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转指忍受(苦日子)。指终于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也作“锅盖上的小米——熬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