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鼓励谚语【精选103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鼓励谚语【精选103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鼓励谚语

鼓励谚语 一

1、庄严塑造佛像,为之贴金,使其形象端庄肃穆,称为庄严。如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旃檀佛》:“京师旃檀佛以灵异著闻,海宇王侯、公相、士庶、妇女捐金庄严。”亦指佛菩萨像的光彩,如说“法相庄严”。用善、美之物(如七宝等)装饰国土,也称庄严。如《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外,用福慧等善行净化身心,亦谓之庄严。如《大集经》卷一说四种庄严,即戒庄严、三昧庄严、智慧庄严和陀罗尼庄严。后用庄严形容自然界宏伟精妙。

2、【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谚)亲友之间,经常接触往来,关系自然亲近;如果不经常接触往来,那就自然疏远了。指亲友之间要经常联系,以加深情谊。 也作“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3、【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谚)小偷行窃,往住在有风的时候,而不在有月的时候;往住在下雨的时候,而不在下雪的时候。指风、雨对小偷能起掩护作用,月、雪则容易使其暴露行迹。 也作偷雨不偷雪,偷风不偷月。 偷风莫偷雪,偷雨莫偷月。

4、拨云见日语本《牟子理惑论》:“五经则五味,佛道则五谷矣。吾自闻道已来,如开云见白日,炬火人冥室焉。”佛家常以迷云比喻妄想,以日或月比喻佛性,云开见日(或月)即比喻破妄见性,开悟。成语“拨云见日”即由“开云见白日”衍变而来,指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元代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须与孩儿每做主咱。”《水浒传》第十一回:“小人应过武举出身,曾做殿司制使职役。这十八般武艺,自小习学。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5、【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6、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7、【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 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 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 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8、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9、实体犹言本体,真实之体性。《起信论》中说:“以法身是【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以来,色心无二。”智旭疏中对此解释:“法身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切法之实体,故即是色实体。既即是色实体,何难现种种色?”佛教哲学把物质称为色法,精神称为心法。真如是一切法的实体,也就是色法和心法的共同实体,所以说“色心无二”。真如能现种种色法,也能现种种心法。

10、【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 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 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https://www.yuerzhinan.com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11、【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 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本领。 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这次算个平局。”

12、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13、【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 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 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 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14、【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15、【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国军事、政治重镇。关羽镇守荆州因设防不严而被孙权袭取。比喻疏忽大意会造成损失。 例句:“四岭山的地位可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门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16、【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惯)指心事重重,却默默无语。

17、【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9、【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20、【老母猪想吃天鹅肉】 释义:比喻非分的妄想。 例句:第二天,那帮小子更欢了,这个说:“我知道了,这小子是个放猪的——猪倌!”那个说:“猪倌也想来上学。真他妈老母猪也想吃天鹅肉哇!”

21、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门外汉指外行人,是说他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门,原指佛门,法门。《五灯会元·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禅师》:“谒护困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东林偈》(原偈中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且日:‘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日:‘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日:‘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日:‘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东坡欲从溪声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声色与见闻等如虚空华(花),本无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说他是“门外汉”。至今广泛用以称外行人。清代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七八《答项金门》:“倘攻之日门外汉,我闻之欣然。”

23、【走了大褶儿】(惯)褶儿:褶子,衣服、窗帘等上面经折叠而缝成的纹。比喻没了规矩或出了大错。

24、【看风使帆】原为禅语,意为随缘,对机。语本《五灯会元》卷十六:“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截断众流,未免依前渗漏。”这是法云法秀禅师上堂开示的法语。法秀属禅宗云门宗门下。该宗祖师文偃有“云门三句”,名噪丛林,即“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看风使帆”是解释“随波逐浪”句的。后变为“随风倒舵”、“看风转舵”、“见风转舵”等,比喻顺着势头行事,多含贬义。如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则你这媒人一个个,啜人口似蜜钵,都只是随风倒舵。”又如《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尾批:“为老袁计,不即当看风转舵,临崖勒马耶?”又如刘流《烈火金刚》第二七回:“他马上见风转舵,说道:‘你是金区长吧!早就耳闻。请到屋里坐!’”(李明权)

25、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土耳其

26、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7、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28、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29、血气之怒不可有,礼义之怒不可无

30、【一分行情一分货】(谚)行(hang)情:市场上商品的时价。 指出钱多少决定货物的优劣。也泛指得多少好处办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价钱一分货。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货色一分价。

鼓励谚语

鼓励谚语二

1、【打着灯笼没处找】 释义:说明难得,少有。 例句:“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

2、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3、离开人民找不到幸福,爱祖国才有好生活。

4、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

5、【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见“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6、【人哭天没泪】(惯)指陷入困境,无人同情、帮助。

7、【参谋一群,当家一人】(谚)对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归纳意见、作出决断还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广益,但最后必须主事人拿定主意。

8、【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谚)从人的外表上选取人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失错。指选取人材,重在德才与实践,不在外貌。

9、【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 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10、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1、只要肯学,永远不嫌晚。--英国

12、【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13、【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14、见地俗称“见解”或“见识”。如说某人对某物的见解好、理解深刻,就说“见地甚高”、“别有见地”等等。《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工夫稳实,见地明白。”如郑振铎《漩涡》:“他一点儿见地也没有,只是照书直讲。”

15、【喝了忘魂汤】 释义: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马不快,你急他不来。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们是喝了忘魂汤啵!搞什子鬼去了,还不来呢?

16、【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17、头上淋过大雨,脚下就不怕露水

18、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9、【卖啥吆喝啥】(谚)吆喝(ya。he):卖东西时大声叫卖。卖什么东西,就吆喝什么东西。比喻干什么事就谈什么事,三句话不离本行。

20、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不承认有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佛教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天及其处境,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楞严经》卷八)依据自因白果、白作自受的道理,经中又提出:善果从善因生,恶果从恶因生。(《菩萨本业经》卷下)简单地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等属于“善因”,“人天福报”等属于“善果”;布施、持戒等属于“善因”,“彼岸”属于“善果”……反之,则为“恶因”,引生“恶果”。俗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22、宁肯给君子提鞋,不肯和小人同财.

23、【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谚)指英雄好汉总是彼此爱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汉爱好汉。 英雄恋英雄,好汉爱好汉。

24、【夫有千斤担,妻挑五百斤】(谚)指妻子总是自然而然地为丈夫分担责任。

25、【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惯)三尸神:又叫三尸,道家称能在人体内作祟的一种神灵。七窍:指眼、鼻、口、耳。形容十分暴怒、着急、生气。 也作三尸神暴躁,七窍内生烟。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

26、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释义: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比喻不按照法则或规矩办事,事情办不好。“依”又作“以”。 例句:这都是厂里造船造机乱哄哄的形势造成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当然会钻空子!

28、【郎中】“郎中”现指医生,南方多此称呼。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地下党联络员假扮郎中为沙四龙看病传递情报的情节。 郎中,古代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实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充内侍卫,外从作战。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级部员。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指汉朝的官职。宋代始设医官,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称医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显然是为抬高医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说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长期称医生为郎中,也就习以为常了。

29、强记不如善悟。

30、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1、【驴年】《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石霜翌日又问:‘和尚一片骨,敲着似铜鸣,向什么去处也’?师唤侍者,侍者应诺。师曰:‘驴年去。’”又,同书卷九《福州古灵赞禅师》:“其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纸窗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出得?’”我国古代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豕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纪年。驴是十二生肖以外的动物,根本不能用以纪年。故“驴年”表示根本不可能有的年月。如《云门广录》卷上云:“为什么不答话?师云:驴年会么?”(见心)

32、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33、【深一脚,浅一脚】(惯)形容路面不平,走起来不平稳。 也作“深一步,浅一步”。

34、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3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谓行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不会没有报应,只是报应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说“三世因果报应”。依善恶业力的大小,或现世受报,称为“现报”;或来生受报,称为“生报”;或隔二生以上才受报,称为“后报”。这就是所谓“来早”或“来迟”的不同。如元代无名氏《殊砂担》第二折:“休将奸狡昧神祗,祸福如同烛影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的变式较多,且举数例。如明代张景《飞丸记》第十六出:“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仗父相权,擅作威福,缙绅切齿,台谏舌缩。不意天意昭昭,祸来忽倏。”又如《飞龙全传》第八回:“可怜二魏平日千般凶恶,万种强梁,今日双双俱遭郑恩之手,了命归阴。正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善恶必报,迟速有期。”也省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如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

36、【开花结果】《续传灯录》卷三十谓:“开花结果自馨香。”意谓通过修行之“因”而逐渐证到觉悟之“果”。后亦比喻通过努力而有收获。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你口。”亦写作“开花结实”。如郭沫若《新缪司九神礼赞》:“我自己没有住在温室里,敬谢不敏,实在迸不出芽,扎不起根,还不忙说开花结实。”(李明权)

37、【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38、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39、人多办法多,蚂蚁能把泰山拖。

40、【抠着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举自己。含讥讽意味。

鼓励谚语

鼓励谚语三

1、【老婆不生孩子,反怨丈母娘不好】(惯)比喻事情没做好,把责任推在他人身上。

2、【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3、【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 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4、【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5、【命是盐换的】(惯)指命不值钱,拿性命不当回事。

6、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7、骑马需要鞍,钓鱼需要竿

8、【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谚)指地无好坏,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粮;戏无好坏,只要勤排多练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9、【路上行人口似碑】(谚)碑:刻在石上的碑文。人们对人对事的评论与传播,像刻在石上的碑文一样,无法抹掉。指是非自有公论,不需自己辩解。也指事情一旦发生,也就无从隐瞒。 也作路上行人口胜碑。 路上行人口是碑。

10、【羊毛搓的绳子,又抽在羊身上】(惯)比喻自作自受。

11、“广长舌”是佛菩萨善于说法的象征。《华严经·十行品》谓:“随所应化,随所解音,随众生根,以广长舌清净音声,随时说法,不违大悲,随其所应,于一一言,出无量音,皆令欢喜。”后世又以“广长舌”比喻能言善辩。宋代朱熹《后洞山口晚赋》诗:“景要吾人共,诗留永夜吟。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12、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13、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5、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

16、【穷休笑,富休夸,没有长贫久富家】见“见贫休笑富休夸,谁是长贫久富家”。

17、【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18、【合掌】合掌又称“合十”,谓两手十指相合。原为印度表示致敬的礼仪,犹如中国传统以拱手为敬,现代通行以握手为敬。佛家沿用合掌表示一心归敬。如《西游记》第五二回:“那比丘尼至佛前合掌道:‘孙悟空有事,要见如来。’”《日用规范》介绍合掌之法:“合掌,手指不得参差,须当胸,高低得所。”《永平清规》谓:“合掌,指头当对鼻端。头低,指头低;头直,指头直。”又有一种合指而不合掌的方式,称为“莲花合掌”。隋·智顗《观音义疏》解释合掌的意义:“外国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诞,真至一心。”今亦泛指虔敬。如冰心《寄小读者》十五:“我无有言说,我只合掌赞美你们的纯洁与伟大。”在俗语中,合掌的用法较多。如明·陈汝元《金莲记·媒合》:“应难量,浮萍踪迹多漂荡,何时合掌。”此指相会,会合。又如清·李渔《怜香伴·倩媒》:“这话说来有些合掌。”此指符合,相符。此外,旧时诗文对偶词句意义类同、相近,谓之“犯合掌”。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指出:“耿伟《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拙,‘朝’、‘昼’二字合掌。”(李明权)

19、如明代高濂《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

20、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21、【官凭印,虎凭山,女人凭的是男子汉】(谚)指官员凭借印信,行使职权;老虎凭借山林,施展雄威;妇女依靠丈夫,才能过好日子。

22、【见橐驼谓马肿背】(惯)橐(tu。)驼:骆驼。看见骆驼以为是马背肿了。比喻对不知道的事物凭主观想象得出结论。

23、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4、【无林无木,山区不富】(谚)山区如果没有树林,就不会富足。指发展林业,是山民致富之道。

25、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2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谚)指天降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惹的罪孽,无法逃脱。

27、【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28、【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释义: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例句:供桌上,摆放一捆儿毛豆,两杯水酒,一堆红枣,一只雕花的大青萝卜。……这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29、【花不好,是自家栽的】(谚)花儿纵然不好,也是自己亲手栽下的。 比喻儿女不好,也总是自己养的,只怪自己没教育好,该关爱时还得照样关爱。

30、【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 释义:比喻好话说过头并不好,要实事求是。 例句:乱捧场没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表扬也要注意分寸。

31、【打抽丰】(惯)抽丰:分肥,分得利益。指利用各种名义或关系向人索取财物。一说,古时衙役每于秋风起时以做棉衣为由向富户索款。 也作打秋风。 打秋丰。

32、【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33、【温开水泡茶——慢慢来】(歇)指行动迟缓或行事慢慢腾腾。

鼓励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