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农间谚语(精选91段)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内容,含金量非常高,希望大家保存收藏多看几遍,收获会非常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间谚语(精选91段),赶紧瞧瞧,别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

农间谚语

农间谚语 一

1、【谁给你嘴上贴着封条】 释义:没有人不让你说话。 例句: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2、【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 释义:比喻行为要光明磊落,昧良心的事不做。 例句:巴满贡追上几步,又气又笑地拦住她:“你把话说明白呀!好鹰不叼昧心食,好虎不吃屈死兽,赫哲人办事都在明处。”

3、【贼人胆底虚】(谚)指盗贼往往心虚胆怯。 也作“贼人心胆虚”。

4、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被喻为“火宅”。“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5、【不图打鱼,只图混水】(惯)不为捕鱼,只想把水搅混。比喻不图得到多少好处,只为把事情搅乱。

6、【公门好修行】(谚)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菩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门里好修行。 公门好修德。

7、【独子得惜】(谚)独子:独生儿子。 指独生子特别容易得到父母的宠惜溺爱。

8、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9、【弘扬】在佛教中,指佛菩萨传播教法,化导众生。至后世,渐指大力宣扬一切思想或观念。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丈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规,修行办道,专与上位祈福祝寿,报答圣恩,弘扬佛法者。”吕澂《中国佛学渊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现多作发扬光大解,如“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等用语。(无名氏)

10、【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 释义:比喻依仗势力,横行霸道。 例句:贵他娘站在门口叫阵:“刘二卯!甭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你出来咱在大街上说说!”

11、【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12、【顺着蔓摸瓜】 释义: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下去。 例句:二愣说:“咱顺着蔓摸瓜呗。”

13、【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14、有愁者苦海,无病即神仙

15、【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惯)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16、【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谚)九泉:也称黄泉,人死埋葬处。人生在世,有酒应当醉饮,须知死后连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当及时行乐。

17、【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谚)指穷人靠肢体勤劳度日,力气自然越来越大;富人养尊处优,恃财傲物,脾气自然越来越大。

18、【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见“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19、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

20、【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见“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

21、一处不到一处迷,十处不到总不知

22、【神仙一把抓】(惯)比喻本领高强,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23、【多得不如现得】(谚)多得:得利多多。没有兑现的多得,不如现钱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钱,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24、哼哈二将比喻能配合默契的一对伙伴。老舍《赵子日》第二:“他们两个好像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哈二将,唯其不同,适以相成。”韦君宜《似水流年,我们的老高》:“有好多单位似乎都有这么配搭天然的口亨哈二将,缺谁也不行。”佛寺三门殿内,在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同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并没有这种名称。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哼哈二将,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25、【温开水泡茶——慢慢来】(歇)指行动迟缓或行事慢慢腾腾。

26、【在云端里过日子】(惯)形容提心吊胆。

27、【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谚)患同样疾病的,互相之间最能体贴;有同样愁烦的,互相之间自会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运的人之间,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也作“同疾相怜,同忧相救”。

28、墙靠基础坚,身强靠锻炼

29、十恶不赦“十恶”是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的具体内容,如《未曾有因缘经》说:“起罪之由,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侨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果报。”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如《南齐书·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所坠及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与“十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我国古代刑法中出现“十恶”的名称,始见于《隋书·刑法志》,晚于佛教。刑法“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条重罪,不在论赦之列,如《明史·刑法志》:“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因此,俗有“十恶不赦”之说,谓罪大恶极,不可原宥。

30、【豆腐店做一朝,不及肉店一刀】(谚)一朝:一天。豆腐店卖上一天豆腐,不如肉店卖一刀肉值钱。指行业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距很大。

农间谚语

农间谚语二

1、【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2、【放龙入海,纵虎归山】(惯)比喻把强敌放走,留下祸根。

3、【走了大褶儿】(惯)褶儿:褶子,衣服、窗帘等上面经折叠而缝成的纹。比喻没了规矩或出了大错。

4、【闭塞眼睛捉麻雀】(惯)比喻目标不明确,盲目行动。

5、【拖后腿】见“拉后腿”。

6、【人穷当街卖艺,虎瘦拦路伤人】(谚)卖艺:旧时习武的人摆地摊使拳弄杖,讨钱谋生。指人到穷时会不顾体面,在街头卖艺,就像虎饿瘦时会冒险拦路伤人一样。

7、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骨

8、【顽石点头】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心服。顽石即指无知觉的石头。全句应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槃经》只部分译出,传入南方,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则坚持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旧者目为邪说,摈出僧团。道生因入今苏州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现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说法台”和“点头石”。以后全部《涅槃经》传到南京,其中果然说“一阐提人有佛性”,大众这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于是顽石点头的传说便不胫而走。后来以此形容说理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服。《五灯会元》卷十七:“何故双眉本来自横,鼻孔本来自直?直饶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你请拿至诚去感动他波,只怕把泰山顽石说到点头还容易些哩!”(常正)

9、【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10、【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谚)生活计:谋生的打算和门路。斗量金:用斗来量金银,极言金银之多。 指家存的钱财再多,也比不上有个长远可靠的谋生之计妊。 也作“家无营活计,不怕斗量金”。

11、寡妇门前多是非。

12、做事不依众,累死也无功

13、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像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来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集腋成裘”合用。例:要懂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注意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

14、【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国军事、政治重镇。关羽镇守荆州因设防不严而被孙权袭取。比喻疏忽大意会造成损失。 例句:“四岭山的地位可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门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15、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16、【管闲事,落不是】(谚)闲事:跟自己无关的事;无关紧要的事。指插手管闲事,往往会落得是非缠身,受人指责。 也作管闲事,落闲事。 管闲事,生闲气。

17、【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见“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18、要想睡得人轻松,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

19、点金成铁,俗语中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如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苦海》:“梁王藉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荆公改用其句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山谷笑日:‘此点金成铁手也。”’又比喻把好事办坏。如清李渔《奈何天·密筹》:“分明是面足添蛇,谁承望官司喜悦,不罪我点金成铁。”语本《景德传灯录·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日:‘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日:‘点金成铁,未之前闻。

20、【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歇)黄鼠狼:黄鼬,又名黄皮子,喜欢吃鸡。指假装好意或伪装善良,却包藏祸心。 也作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21、【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好人易死,坏人却老也死不了。 这话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惋惜好人死去,痛恨坏人不 死。沈从文《长河》:“好人不长寿,恶汉活千年,天下事难 说!哪一天当真由你作主,那就好了。”

22、【豇豆一行,绿豆一行】(惯)比喻说话、办事清楚,有条理。

23、【东家点灯,西家暗坐】(惯)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24、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25、【胆小如鼠,心凶如狼】 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 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26、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27、【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语的意思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分析问题,类同“一知半解”。此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刘邦消灭了各地的势力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于是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刘邦说:“你们大家不要隐晦,请坦白地说,为何我能胜利,项羽为什么失败呢?”有高起、王陵两大臣说:“您为人傲慢又常常侮辱人,而项羽却对部下仁厚爱恤。然而,您对部下中不论是谁攻占了城、地,您就让他统管他占领的地方,因此人们愿意为此而努力。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人他忌恨,有才的人他猜疑,战胜时他不给人记功,占领了城池他不让人自行管理,因此失去人心,因此你才能战胜他。”刘邦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国家,抚百姓,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信任他们,因此我能一统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是杰出人才,他却不信任,因此他被我战胜!”

28、【见人下菜碟儿】见“看人下莱碟儿”。

29、【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30、【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歇)劁(qia。)猪:阉猪,割去猪的睾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两头:本指首尾两端,转指两个方面。指两方面都没落好。 也作劁猪割耳朵——两下受苦。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31、圆成谓圆满成就。如《楞严经》卷一:“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唯识宗把圆满成就诸法功德的“实性”,称为“圆成实性”。明代理学家王守仁,也借用这一词语,其《传习录》卷上谓:“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个个圆成。”后俗语中用“圆成”,意为作成、办妥。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他一心想慕娘子,诸物不爱,只求圆成好事。”

32、【油锅里的钱都敢抓】 释义:形容人贪婪,为了钱不怕冒险。 例句:海骡子平常明夺暗算,欺负咱们穷人一辈子,今儿个忽然变成大慈大悲的菩萨了!他这个人油锅里的钱都敢抓,他要是不得点什么好处,就这么给咱用心办事,我不信。

33、共命鸟“共命”,梵语Jivajivaka,又译作“命命”或“生生”。宋代法云《翻译名义集·畜生》:“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日命命。”所谓“共命”,就是两个牛命因果报相同而共有一个躯体,属于生物中的罕见现象。

34、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35、名词、金钱的奴仆

36、【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谚)横:蛮横不讲理。愣:傻呆,反应迟钝。蛮横的人害怕不懂事的人,不懂事的人又怕拼命不怕死的人。指只有不怕死的人是最惹不起的。

37、【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谚)过日子,宁可先受贫困,后来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来贫困。指先贫后富可以激励进取,先富后贫难以委屈安生。

38、【笑破不笑补】(谚)指人们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补的懒人,而不是穿补丁衣服的穷人。

39、“广长舌”是佛菩萨善于说法的象征。《华严经·十行品》谓:“随所应化,随所解音,随众生根,以广长舌清净音声,随时说法,不违大悲,随其所应,于一一言,出无量音,皆令欢喜。”后世又以“广长舌”比喻能言善辩。宋代朱熹《后洞山口晚赋》诗:“景要吾人共,诗留永夜吟。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40、【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谚)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就像车轮没有绝对圆的一样。指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也作哪个瓜也不圆,哪个人也不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人不能全,车不能圆。

农间谚语

农间谚语三

1、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2、【抓了权耙,就忘了扫帚】 释义:比喻考虑问题不周到,顾了这个,忘了那个。 例句:我扎得不稳.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扫帚?光记着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过街惊?

3、【开门七件事】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说每户人家开始一天的生活,就有七件东西是必需的,不可缺少的。 其实,宋代就有了“早晨起来七件事”的说法。不过当时的七件事与今天的七件事略有不同,宋代的七件事是指“油、盐、酱、豉、姜、椒、茶。” 而且这七件事的说法在宋代并没有完全定型,还有“八件事”的说法。南宋吴自牧编撰的《梦粱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酒酱醋茶。”到了元代,七件事才固定下来。元杂剧《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有首《当家诗》:“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这一首,很多元杂剧,例如《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都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内容。 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一生潦倒,做了一首感怀诗《除夕口占》:“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才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连过年都吃不上油盐酱醋,何况平时乎! 明朝还有一首无“醋”诗歌,蛮【www.yuerzhinan.com】有意思,不得不录。当时有一才子,不顾其妻再三规劝而纳下小妾,其妻十分愤怒赠诗一首:“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和茶”。耐人寻味的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她交付的只有六件事,唯独留下了一件——醋。个中滋味,不难理解。

4、【妄心】谓虚妄计度的分别心,能产生一切妄境界。与“真心”相对。《起信论》说,“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遂轮回生死。又《菩萨心论》指出:“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空寂之心,便是真心。唐·元稹《酬知退》诗:“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彼与我的分别对立,也属于“妄心”。(李明权)

5、【行住坐卧】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6、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释义:容:打扮。士人为深知自己、赏识自己的人效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例句:此后,只有清风明月来作伴了,有个不孤单、寂寞的么?“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怡红院还为谁涂红抹翠呢?

8、【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见“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

9、登山之人,方知天外有天

10、【水有源,树有根】 释义:比喻不能忘了根本。 例句:赵连啥说:“都说是水有源,树有根。叫我看呐,这大字报也长着根!”

11、【开花结果】《续传灯录》卷三十谓:“开花结果自馨香。”意谓通过修行之“因”而逐渐证到觉悟之“果”。后亦比喻通过努力而有收获。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你口。”亦写作“开花结实”。如郭沫若《新缪司九神礼赞》:“我自己没有住在温室里,敬谢不敏,实在迸不出芽,扎不起根,还不忙说开花结实。”(李明权)

12、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

13、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

14、【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谚)男人:专指丈夫。娘们:专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从衣着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缝制与打扮的手艺。 也作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 丈夫人前走,带着老婆的手。

15、【民不举,官不究】(谚)举:告发。 指旧时的诉讼案件,受害人如果不提出诉讼,官府绝不主动审理。 也作民不告,官不究。 民不催,官不理。 民不告状,官难过问。

16、清水才能装进竹心,真话才能装进人心

17、【泥牛入海】泥牛,即泥土所作之牛,俗称“春牛”。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立春前一日,官府用泥土做的春牛置于府前,至立春日绝早,用红绿鞭击之以迎春,并预示春耕之早晚。如唐·卢肇在谪连州时书《春牛榜子书》说:“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用达春牛!”刘蒙又有诗句云:“村妇祈蚕分面茧,老农占岁说泥牛”,这是以迎春牛乞丰年的一种风俗。但泥牛入海一词,乃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介)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五灯会元·元日禅师》说:“三脚驴儿跳上天,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用泥牛入海一词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无名氏)

18、离开人民找不到幸福,爱祖国才有好生活。

19、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2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不承认有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佛教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天及其处境,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楞严经》卷八)依据自因白果、白作自受的道理,经中又提出:善果从善因生,恶果从恶因生。(《菩萨本业经》卷下)简单地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等属于“善因”,“人天福报”等属于“善果”;布施、持戒等属于“善因”,“彼岸”属于“善果”……反之,则为“恶因”,引生“恶果”。俗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21、【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谚)屈死鬼:含冤负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庙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处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庙里没有屈死鬼。 哪个庙都有替死鬼。

农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