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空间的距离或远或近,真挚的友谊是恒久不变的。用以分享生活日常和自己的感悟。你知道什么样的说说才有创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子的经典语录十则加翻译【共计57句】,赶紧瞧瞧,别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
老子的经典语录十则加翻译 一
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www.yuerzhinan.com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9、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14、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2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22、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23、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24、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25、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http://www.yuerzhinan.com】老子的经典语录十则加翻译二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5、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1、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12、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4、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之王,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1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6、《平凡的世界》
1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1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简爱》
2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上下五千年》
2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①。(《老子·二十二》)【注释】①曲:委曲。枉:屈。敝(bi):破旧。【白话文译文】委曲反而能求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反而能充满,破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②。(《老子·二十五》)【注释】①混:浑。寂寥(jilia。):寂静无声,空旷无形。殆(dai):怠(dai),松懈。②大:广大无边,无边无际。逝:行,渐渐远去。反:返,返还。【白话文译文】有一个浑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静无声、空旷无形,独立存在而不为所变,往复运行而不停息,可以用来做天地间万物的出处。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道,勉强称呼它大。大它运行不息、渐渐远去并达到遥远,达到遥远则又返回来了。
26、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8、《海底两万里》
29、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