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含马的俗语【共108段】,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含马的俗语 一
1、【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文珠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师曰:“遇缘即有。”又问“如何是文殊师?”师竖拂子示之。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后在文章中运用者如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宽忍)
2、【感应】语出《法华经》卷一:“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又《大日经疏》卷一:“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如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亦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如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文贤)
3、【山里说话有鸟听,屋里说话有鼠听】(谚)在山里说话,紧防鸟儿听去;在屋里说话,紧防老鼠听去。 指人们说话,尤其是秘密的话,要紧防有人窃听。
4、【水大漫不过船去】见“大水漫不过船桅去”。
5、功德无量佛家泛称念佛、诵经、布施、持戒、了生死、度众生等一切善事为功德。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解释:“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檗,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如请僧人做佛事,称为“做功德”;护法神吉祥天女,称为“功德天”;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种功德田”等。功德很大,称为“功德无量”。如《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存。”今多用以赞颂功劳、恩德极大。如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虽然牺牲太大,然而功德无量。”
6、胸襟诚笃是长寿之本,心地善良是快乐之源
7、【不到西天不识佛】(谚)西天:传说中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佛:佛祖。指不到西天去朝拜,就不认识佛祖的形象。比喻不亲历其境就不知事情的真相。也比喻不使出强硬手段对方就不知道厉害。 也作“不到西天,不知佛大小”。
8、【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9、【自家掘坑自家埋】(惯)比喻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
10、【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11、【交人交心,浇树浇根】(谚)指和人交往,贵在交心,这道理就像浇树要把水浇到根上才能枝繁叶茂一样。
12、【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惯)婊子:妓女。牌坊:旧时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而修建的像牌楼的建筑物,这里指贞节牌坊。比喻既要做坏事,又想落个好名声。
13、【说不出的才是真苦,挠不着的才是真痒】(谚)指闷在心里无可诉说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说不出的才是苦,挠不着的才是痒”。
14、【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谚)答不答应替人办事倒无关紧要,答应却不办,从而耽误人家的事,这就麻烦了。指应诺的事必须实践。
15、【到了庙里随和尚】(谚)指到了和尚庙里,做事就得随顺着和尚。比喻在哪个地方,就必须听从哪个地方主事人的安排。
16、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红楼梦》第六十同:“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又如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7、【打要打金刚,压要压霸王】(谚)金刚:护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项羽,勇力盖世。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
18、【谛听】谓一心听取,思维义理。真实不虚谓之“谛”,佛教有“真谛”、“俗谛”、“空谛”、“假谛”、“二谛”、“四谛”诸说。佛菩萨说法时,常对听众说:“谛听谛听,善思维之。”如《楞严经》卷二:“汝应谛听,今当示汝。”俗语中用此词,谓仔细聆听。如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诗:“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又如曹禺《日出》第一幕:“这大客厅里听见陈奶妈迈步进来,放声说话,思懿连忙谛听。”小说《西游记》第五八回中,提到地藏菩萨有个神兽,名唤“谛听”。谛听“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羸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李明权)
19、【一个时节一个令】(谚)指一年四季随着气候的变化,节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政治气候,必须分别看待。
20、点铁成金、点金成铁点铁成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为神奇。宋代杨万里《荷池小立》诗:“点铁成金未是灵,若教无铁也难成。”茅盾《子夜》三:“只有一个月的期,除非到那时他会点铁成金,不然,干茧就不会再姓朱了。”
21、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22、【相命若会准,世上无穷人】(谚)相命: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卜前途吉凶的方技。如果相命很准,确实能使人趋吉避凶,那世上就没有不幸的人了。指相命算卦之类,尽是骗人的。
23、【宿命】宿指宿世、过去世;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一切众生在过去无数次的轮回中,曾经历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就是“六道”: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能够了解宿命情况的,谓之“宿命通”,属于“六通”之一。这种了解达到完全明白的程度,谓之“宿命明”,属于“三明”之一。“宿命”见于《四十二章经》:“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据小说《嫏嬛记》载:南方有一种“比翼凤”,“能通宿命,死而复生,必在一处”。现在“宿命论”一词,属于唯心论。持此论者认为生死、贫富、寿夭等均由命运乃至天命所预先决定,与佛教的本义完全不同。(李明权)
24、【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俗语中以谓本无其事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此语源自佛教《景德传灯录·契纳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僧问:‘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李君冈)
25、【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惯)常用来斥责人不是父母生养的,不孝顺或没人性。 也作石头缝儿里爆出来的。 石头缝里跳出来的。
26、船的力量在风帆,人的力量在智慧
27、【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 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28、【锔碗的丢了眼镜——这个碴儿你找不着】(歇)碴儿:谐“茬儿”。 指挑不出毛病,找不出差错。
29、【三昧】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育儿指南 yuerzhinan.com】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证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三昧。”《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宋史·李元仪传》:“元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唐朝僧人怀素雅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见“三昧”一词运用已十分广泛。(常正)
30、【恶狗咬人不露牙】 释义:比喻坏人阴险、毒辣。 例句:马之悦横她一眼:“嘘!恶狗咬人还不露牙哪!呛他几句,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啃那个痒痒干什么!”
含马的俗语二
1、【调皮的骡子能拉套】(谚)拉套:套在车辕的前面或侧面拉车。不驯服的骡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顽皮的年轻人,只要引导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俗语比喻办事情想得到预期的好处,却不想把事情办砸了,还破费了许多花销或出了其他差错。它源自《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周瑜见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便劝说孙权假意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骗刘备到江东做人质以换取荆州。没想到事情被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识破,她看中刘备是真正的英雄,孙尚香也愿意嫁给刘备,这场骗婚闹剧弄假成真。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尚香与刘备一起返回了荆州。 在回荆州的路上.周瑜处处设防,又派兵追赶,阻止刘备与孙尚香的归程。 由于孙尚香身带尚方宝剑,加之常胜将军赵子龙护驾,闯过层层险阻。当周瑜追来,他们已进入安全地带。诸葛亮命迎接的将士高呼:“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当即晕厥,是为“三气周瑜”之一。 由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感染力,“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俗语广泛流传。
4、【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5、【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6、【响鼓偏用重槌敲】(谚)响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发出更亮的响声。比喻对德才兼优的青年,更应加强教育,以造就成出类拔萃的人才。 也作响鼓还须重锤敲。 响鼓离不开重槌。
7、【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释义:多咱:什么时候。辕:伸出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兔子永远也不能驾辕拉车。比喻能力差或本质不好的人担不得重任。 例句:我说,不行,改不了的,你们要不信,走着瞧吧,老言古语没错提:“兔子多咱也驾不了辕。”
8、【唯我独尊】相传释迦牟尼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堕地能立,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释迦太子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佛经上关于释迦太子诞生的传说。这里所说的“我”,不能误解为生死轮回中的“妄我”,而是指无所不在、彻底自在的“大我”、“真我”,亦即《涅槃经》所说的“常乐我净”之我。这个我同“佛性”、“真常”的意义是近似的。禅宗中作为参禅的话头。如《五灯会元》卷四载:“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唯我独尊犹说唯佛独尊,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在俗语中意义完全按字面转化,指妄自尊大。如元·佚名《连环计》第一折:“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若要举事之时,那一个敢道个不字儿的!”(李明权)
9、【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当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对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 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10、【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谚)古:自古以来的传统。谱:标准。 老辈人如果不经常讲说民族传统,年轻一代就会失去传统的知识与道德。指传统文明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向下传承。 也作“老人不讲古,后生没个谱”。
11、【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谚)指遇到问题总要设法解决,不能让事情把人难住。 也作“活人哪能让尿憋死”。
12、【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 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13、供养多有一定的仪轨。也指供养“三宝”的供具。如晋《法显传》:“阿育王出世,欲破此塔,龙便现身,持王入其宫巾,观诸供养具。”供具主要有香、花、灯、果、缨珞、幢幡等。后亦用供养泛指供奉神灵、亡灵等。如《水浒传》第一回:“前迎后引,接至三清殿上,请将诏书,居中供养着。”又如《水浒传》第六十回:“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又指供给生活用度,如《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先前他许供养你一家,有甚表记为证!”
14、【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谚)力气是靠不断承受压力增大的,不承受压力就出不来力气;胪量是在惊吓中练大的,不经受惊吓就出不来胆量。指人的力和胆是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增强的。 也作“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
15、【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误会,本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闹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语也来自一个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园子,菜园子紧挨着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俩聊天时,老头神秘地对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经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 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藏起来观察动静。 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接着“扑棱”一下从井里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只见它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人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园已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如此。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凭借武功,带了把宝剑,等那个怪物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人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也成了一片汪洋。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他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赎罪,想在凡间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 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16、【舍命陪君子】(惯)1指为了朋友可以舍弃性命或做任何事。2指拼出性命和对方较量。
17、出污泥而不染染,染污、染著,不沽不净之义,意为执著之妄念及所执之事物。出污泥而不染,又作“出淤泥而不染”,常用来形容莲花的高洁。<密严经》卷下:“如莲出淤泥,见之生爱敬。如是佛菩萨,…于生死泥,成佛体清净,诸天所欣仰。”莲花是佛教的象征,阿弥陀佛教化之极乐净土,以莲华为化生所居,故指净土日莲邦,佛菩萨往往坐在莲台之上,又有手持莲花等形象。污泥喻生死烦恼,而莲花喻清净佛性。后世诗文多描写莲花,其中,北宋大儒周敦颐之《爱莲说》堪称代表作:“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往往用来称赞某人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又很庄重,拥有独立的人格。
18、【雨不大,淋湿衣裳;事儿不大,恼断心肠】(谚)指某些小事处理不妥,同样让人倍感烦恼。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 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 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20、【佛多不灵,眼大无神】 释义:佛爷多了不灵验,眼睛太大了没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尽职。 例句:这龙门山上共有十万多尊佛像,大的几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 常言说,“佛多不灵,眼大无神”,海老清和雁雁转了半天,把这些佛像只好当作景致看了。
21、【事要前思免后悔】(谚)指事前要周密考虑,事后就不会因失误而感到懊悔。 也作事要前思,免劳后悔。 事要三思,免了后悔。
22、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23、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24、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排篱笆三个桩
25、磨砖作镜研磨砖瓦欲作成镜子,只能是徒劳无功。喻办事不得要领.终不能成功。原典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唐朝道一和尚常习坐禅,未能悟道。南岳怀让禅师问他:“大德坐禅图什么?”回答说:“图作佛。”
26、【扑克】“扑克”是一种纸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欢的智力游戏玩具。它是从英文p。ke了音译过来的。照这么说它应该是舶来品,其实不然,是“出口转内销”。 说起扑克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早在楚汉相争的时期,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发明了类似纸牌的游戏,牌是用丝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被称为“叶子牌”。后来发明了纸,由纸代替了丝绸,便产生了纸牌。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扑克牌。 十二世纪时,马克-波罗将这种纸牌游戏带到了欧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极大欢迎。起初,它只是贵族们的奢侈品,但因为它造价低廉,趣味无穷,很快便进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27、【宁死一咳,不【https://www.yuerzhinan.com】死一该】(谚)咳:叹词,表示可惜。该:活该,认为该当如此。指人死有两种结局:好人死了人们表示惋惜,坏人死了人们认为活该。人们应该争取前者,避免后者。
28、灯光虽小,能照明一屋;学士一人,能教明众人
29、【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 释义:过了冬至,白天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 例句:来成嘻嘻哈哈又说:“可不,人常说,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节令是个大事情。”
30、【七手八脚】谓人多而手忙脚乱。出于《续灯录》卷三二:“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原意是:不管环境如何嘈杂,人来人往,我自耳不闻,眼不见,心中泰然。后俗语中常用“七手八脚”指动作忙乱。如《红楼梦》第三三回:“众人一声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如老舍《二马》第二段三:“马威七手八脚的把箱子什么的搬下去。”也指手脚很多。如《何典》第十回:“不过两个养发强盗,又不是三头六臂、七手八脚的天神天将,就这等怕如折捩!” (李明权)
31、【铁炼成钢,兵练成将】(谚)铁经过千锤百炼就能锻成好钢,士兵经过千锤百炼就能成为好将领。指艰苦锻炼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32、【五毒】“五毒”现在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有毒的动物。比喻大恶之人,如说某某五毒俱全。其原意并非如此,指五种主治外伤的药性猛烈之药,其源出《周礼·天官》。 据《周礼·天官》载:“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指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这五种药材,其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砂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痿;慈石主麻痹风湿。所谓“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有救人性命的功效,属良药。 其实,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也可人药,以毒攻毒,救人性命。旧五毒新五毒皆是良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33、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人只能读一次
34、【剃头担子——一头热】(歇)剃头担子:理发匠流动着做生意用的担子,一头放板凳和理发工具,另一头是烧热水用的小火炉。指当事双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35、【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谚)君子:道德学问双优的人。家里有君子,外面的君子就会来访。指君子自会招致君子。也泛指同一层次的人总会相互往来。
36、【庸医杀人】(谚)庸医:医术低劣的人。指庸医不研究药理,判不准病情,草草下药,不仅治不了病,反会使病情恶化。
37、【顶礼膜拜】对人尊崇,敬畏直至,谓之顶礼膜拜。如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一时轰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顶礼是佛家最虔敬的礼拜仪式。其法,五体投地,以顶额触地(或尊者之足),翻双掌(表示承尊者之足)。《归敬仪》下释道:“经律文中,多云头面礼足,或云顶礼佛足者:我所贵者,顶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礼之极也。”例如清·张岱《陶庵梦忆·阿育王寺舍利》:“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顶礼亦作朝拜解释。如《花月痕》第八回:“发愿朝山,航南海,涉峨嵋,前年顶礼五台。”置于“膜拜”,当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对敬畏者的礼仪,谓合掌加额,伏地跪拜。见于古书《穆天子传》二:“吾乃膜拜而受。”后连用为顶礼膜拜。(李明权)
38、【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谚)过头饭:过量的饭。过头话:夸大失实的话。指说话要有分寸,不可夸大失实。 也作宁吃锅头饭,不说过头话。 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39、【把送殡的埋在坟里】 释义:比喻受牵连。 例句:他已经看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要处理的处理不了,还得“把送殡的埋在坟里”,还得给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净的病……
40、【打官腔】(惯)旧指说一些官场上的门面话,现指利用规章制度来推托、责备。也指拿冠冕堂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来应付人。
含马的俗语三
1、【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首而来】(谚)点首:点头。商场中,卖货人任你千百声吆喝,也吆喝不来顾客;但只要货物好,信誉高,顾客就会主动前来。指货物销路好,全凭货真价实有信誉。
2、【两口子打架不用劝,放上桌子就吃饭】(谚)两口子:也称小两口,年轻夫妻。指夫妻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小摩擦会自生自灭。
3、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4、酒逢知己千怀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5、硬树要靠大家砍,难事要靠大家做。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7、【百岁光阴如过客】(谚)过客:过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暂。
8、三步不出车,正死棋。
9、【耍了猴子下不了竿】(惯)比喻被人玩弄得无法下台。
10、【饱汉不知饿汉饥】(谚)指能吃上饱饭的人,很难体会出挨饿是什么滋味。也泛指处于良好境况中的人,体会不到处于艰辛困难状况中的人的痛苦。
11、【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雪花银:成色纯正的白银。当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万两雪花白银。指旧时无官不贪。
12、【说着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13、【猴子屁股——坐不住】(歇)本指猴子生性好动,一刻也坐不稳;转以形容人性情急躁,不稳重。
14、【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释义:处在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例句:马国彪只好打断她的哭声,嬉皮笑脸地说:“翠花,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15、【寺庙】谓佛寺。如《晋书·佛图澄传》说:“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竞相出家。”印度的佛寺原有两种:一种名僧伽蓝摩(sangharama),略称伽蓝,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园林、道场。另一种名阿兰若(aranya)意为空闲处,系统一人或两三人隐居修处的简陋处。中国汉地建佛寺,始于汉末洛阳的白马寺。“寺”原为古代官舍、衙署之称。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舍于鸿胪寺,后因以称第一座佛寺为“白马寺”。至于“庙”,原为宗庙,系祭祀先祖神位的场所,后亦用于称佛寺。如巴金《砂丁》:“前面远远地有一座高大的庙宇。”在宋代,大的称为“寺”,小的称为“院”。到近代,又分为两类:大的称为“十方丛林”,小的称为“子孙庙”、“小庙”。俗语中一般把“寺”和“庙”连称为“寺庙”,也称为“寺院”。如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的佛号,她们也跟着念。”(李明权)
16、【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17、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情知为丈人所弃,上天无路,人地无门,不觉痛切于心,放声大哭。”
18、【狭路相逢勇者胜】见“两军相遇勇者胜”。
19、【小大姐儿裁稿子——闲时置下忙时用】(歇)小大姐儿:旧时称大姑娘。褯(jie)子:方言,尿布。指事先做好准备,以应以后急需。
20、【属螃蟹的——横行惯了】(歇)本指螃蟹习惯横着爬行,转指一贯蛮横不讲理。 也作“属螃蟹的——横着走”。
21、【矮檐之下出头难】(谚)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体弯曲,难以伸直头颅。比喻人身处强大势力的压抑之下,身不由己。
22、【老妈儿坐飞机——抖起来】(歇)老妈儿:旧时称呼女佣人,又称老妈子。本指颤抖起来,转指因突然有了钱财或地位等而得意起来。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老婆儿坐飞机——抖起来。 老妇坐飞机——抖起来。
23、【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24、【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25、【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释义:莲子:莲的种子,可以吃。比喻辛酸苦楚在内心里。 例句:她仇恨这人吃人的社会,但她无力反抗,只好让泪水往肚里流,她变得沉默孤癖(僻)起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她不愿说话,不到不得已时不开口,别人问话时,她总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
2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惯)指争执双方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27、【上烂药】(惯)指说人坏话,给人使坏。
28、【屎壳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转指人故作姿态显示自己漂亮,惹人厌恶。常含讥讽意味。
29、实际上,自力、他力并非孤立而是互有联系的。明代蒲益大师指出,佛力(他力)即是自己愿力(自力)。可见佛教毕竟是以自力为主为因、他力为助为缘的。后以自力表示尽自己的力量。如《新唐书·白志贞传》:“硁硁自力,有智数。”自力更生是说不依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力,使事业发展兴旺起来。如沙汀《磁力》:“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义如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30、【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31、【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32、《增一阿含经》说佛“三阿僧祗集法宝”,即佛经过三个大劫才证知此“法”。
33、【刀搁在脖子上】(惯)比喻面临死亡的危险或威胁。 也作刀子撂在脖颈上。 刀压着脖子。
34、【钻空子】(惯)比喻利用某种漏洞,进行对已有利的活动。
35、【坐红椅子】(惯)旧时科举考试发的榜最后要用红笔勾一下,末一名刚好在红勾之内。比喻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36、【野马上了笼头】(惯)笼头: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的套在骡马等牲畜头上的东西,用来系缰绳。比喻不受约束的人受到了限制。
3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俗语是指阴谋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已为人们所共知。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职位,从此,魏国大权旁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会将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对司马师兄弟的霸道行径极为不满,一直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还没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继承了皇位。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便做了大将军,他比司马师更为专横霸道。魏帝曹髦实在忍无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死,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诛杀他。”虽然没有杀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但比当傀儡受气有志气得多。
38、【拿着鸡毛当令箭】 释义:比喻把别人随便讲的话当作命令一样来对待,或把小事当成大事。 例句:“俺就得问,这是俺们民兵的责任!”“哼!别拿着鸡毛当令箭,你爹见着俺还得让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