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今天小编就让大家一起感受下这种感觉,特地整理的君子之交经典语录(集锦98句),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君子之交经典语录 一
1、生命就像是一种回音,你送出了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了什么就是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2、 君子学问广博而又坚持每天进行多次自我反省,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不犯错误。
3、 君子学习知识,如果学有所成却没有用于谋取自身名利,那就是为了在更加重要和深远的国家大事上发挥作用。古人早就有修齐治平的理想,北宋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等胸怀!何等气魄!其所强调的就是读书人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与志向。读方苞这段话,也应做同样的思考。
4、 君子治理国家,重在匡正纲常纪律,重在整治法令制度。
5、 据《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曾经拒绝了齐王赠送的百镒而接受了宋王赠送的七十镒、薛王赠送的五十镒。孟子的弟子问他为什么拒绝多的反而接受少的,孟子说: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一定要送些路费,因此他说‘送上一点路费吧’,我为什么不受?当在薛国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因此他说‘听说你需要戒备,送点钱给您买兵器吧’,我为什么不受?至于在齐国,就没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却要送我一些钱,这等于用金钱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君子对于爵禄等看得并不那么重,什么情况下接受、什么情况下辞让,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欲望。
6、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7、 君子不恐惧死亡,却害怕失去礼节。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8、 君子对待他人,应当在别人犯错误时看到其好的地方,而不应该在别人无过正确的时候吹毛求疵。君子对待自己则恰好相反。
9、君子兰的茎紧紧地支持着花儿,它们之间紧密配合又使整株植物英姿勃勃。我真心希望,人们都能像君子兰那样团结谦让、互相帮助。
10、 行很多善事,亦会因为偶尔做的一件贪图小利的事而成为小人。可见,成君子难,成小人易。君子贵在从始至终的坚持,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而坏了名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1、由于家境贫困,他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
12、 人们说不隐善,不讳恶,又说举贤不避亲,说的就是评判善恶是非优劣,要就事论事,客观评价,不能牵扯到事物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看到别人错了,却不愿、不敢提醒告诫、当头棒喝;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坚持的是对的,自己的素质对于某个岗位、某项工作是最适合的,却又犹犹豫豫、扭扭捏捏,生怕担着一份不自谦的恶名。这些做派,本质上都是受到庸俗社会学毒害的结果。保持这种态度对己,则辜负了自己;对人,则伤害了同志;对待工作,则事业会受到损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庸俗社会学对人们的影响,个人要在修养上下工夫,制度保障也必须及时跟上。
13、 君子务求实质,而不图外表的光鲜;致力于自己身心的修养,而不计较身外之物。
14、 思想端正而内心依顺它,那么形象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也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君子;形象虽然美好,但是心术不端、心地邪恶,也不妨碍一个人成为小人。君子就叫吉祥,小人就叫凶邪。
15、 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祸患。
16、 有人问孔子哪个弟子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论语·雍也》)这就是说颜回的好学表现为不轻易生气,同一个错误从来不犯第二次。孔子还曾形容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每天只一箪饭食,一瓢饮水,住在陋巷之中,颜回却不以生活的困顿为意,毫无名利心地追随孔子,虚心学习,迁善改过,勤奋不已。这便是孔子心目中好学者的代表。
17、 荀子曾说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君子拥有非凡的成就,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天分,而是由于善于假借、利用外物。这也就是说,在与物的关系当中,君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支配役使物。如同今天用电脑办公,用手机通讯,用汽车代步等,都是在利用物的特定属性以便利我们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反为物所役使,沉迷网络、手机,运动太少等,让人的健康频频出现问题。这些都是过于依赖物的表现,结果是反为物所累。当然,贪恋物欲,谋取不义之财,更是等而下之者。我们要学习君子,理性地利用物,做到有节有度,切不可反被物所役使,让自己的正常生活陷入混乱。
18、 贫穷的人家经常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贫穷的女子时常把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纯朴脱俗的气度。那么,君子一旦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时,怎么能颓废不振、自暴自弃呢?
19、 圣人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形象,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很少的。虽然孔子的弟子和后世多尊称他为圣人,但孔子从来没有以圣人自居,曾明确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他更多的时候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已。在他心目中,君子是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可学可做的人格形象。后面还有几句: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这是说没有却假充作有,空虚却假充作盈实,贫穷却假充作奢泰,是难以坚持的。孔子这样说,意在强调为人应实事求是、表里一致;能够踏踏实实践行君子之道就可以了,不要眼高手低,做夸大虚无的想象。
20、 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轻浮急躁,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办糟而受到困扰,这样就会丧失悠闲镇定的趣味;对待事情不可想得太多,过于投入,不然就会被外物所束缚和限制,丧失潇洒活泼的生机。
21、 但凡要著书立说,必须立足于确实有话要说的前提,方才精当地发表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观点才恰当可靠,其看法就会对现实有用。所以君子之言,追求的是与事理相符,而不会是敷衍草率,只图一时痛快的高谈阔论。
22、 孔子的君子有九思,可以说包含了儒家学说中关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基本要义,是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如果这些你能做到,你才可以被称为德才俱佳、品格高洁的君子。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关于九思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时刻在警醒着我们:做人做事,当不九思乎?当不以此为镜,时刻自省自警自励乎?
23、 大体上说,天下的君子少,小人多。君子性情刚毅,小人性格纤弱。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心思隐曲。君子很难被腐蚀,小人容易被拉拢。君子对名节礼义怀有敬畏之心,小人所www.yuerzhinan.com追求的只有利益。二者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就如同冰块和炭火不能同处于一个容器之中,香气和臭气判然有别一样。
24、 君子的行为标准在于是否符合道义,不会因为财物的诱惑而丢掉原则。孟子曾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扰乱君子之心,贫贱也不能改变君子之志。当今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违法乱纪之路,正在于他们缺少君子的气节风骨,轻易被钱财所收买。
25、 君子可以被宽恕,因为他们本性善良。小人可以被宽恕,因为他们的状况危险。不能宽恕的只是具体事情。
26、 君子这一理想人格,一直被塑造为刚毅不屈、庄严不苟的形象。但是到了宋明以后,伴随着时代思潮的变化,文人们又试图在君子人格中追加上一层稍显轻松的色彩,那就是所谓吟风弄月的雅趣。这其实是个性解放、人性觉醒意识在道德伦理领域的自觉反映,应当积极肯定这种改变。因为它使得君子人格在坚守基本伦理原则的前提下,更加丰满、立体,可亲、可爱,这显然有助于君子形象的深入人心。
27、 在军队中就要运筹帷幄,在朝廷里就应参与议政。如果不竭力为君主出谋献策,维护国家社稷,这是君子的耻辱。
28、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绝对不会被君主与达官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或收买。人的智慧能战胜大自然,理想意志可以转变自己的感情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理智的君子绝不受命运的摆布。
29、阻梁上君子,难开锁大王。
30、 君子如何处理言行关系?孔子在多个场合予以反复论述。所说的敏于行好理解,认识也比较一致。那么讷于言意味着什么?就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干,而不应多说少千。这里是不是说君子的言语反应真的迟钝或者拙于表达?显然不是。因为君子对自己的言语很重视,只是他不愿意随随便便表态,不愿意夸夸其谈,而是希望在经过实践之后再用言语进行总结、表达,并且重视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即人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君子之交经典语录二
1、居家一被梁上君子入侵,常会弄得那家人终日惶惶难安。
2、 一个人以什么为追求,以什么为目标,直接导致他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成就。有些东西,可能人人都想获得,比如学有所成,比如品行高尚。但为什么往往只是少数人能够获得呢?似乎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身为君子,修炼品德和提升智慧是他的终极追求,为了这个追求,他可以拒绝地位尊贵的诱惑,也毫不以俸禄微薄为意,这才使其能够成功。如果专注于蝇头小利、浮华虚名,那么自己的理想追求,最终显然只能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了。
3、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有一篇名文一一《朋党论》,文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为什么君子有朋而小人无朋?作者进一步解释道: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表面上看,本则格言与欧阳修的论述有不合之处,但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所共同告诉我们的处世智慧是:人与人交往,不能以利苟合,不能搞亲亲疏疏那一套;要既讲原则,又谋团结,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为什么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对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本质上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君子兰也具有格调高雅的姿容,它那碧绿挺秀的剑叶,富贵丰满的花容,艳丽的色彩,细腻的花瓣,盛开时灿烂夺目,有着热烈欢舞和娇莹发光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爽。因此,人们常常把君子兰作为甜蜜富有和幸福的象征。
5、 不学和闲过最终会导致一生的遗憾。所以不让一日闲过,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君子所应有的生活。贪图安逸,只能是一时的逍遥快活,必然会导致一生庸常无为。因为所有不如意的现在,都是由于有不够努力的当初。君子的人生态度,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应该为我们每个人所记取和效仿。
6、 诚朴宽厚、为人孝敬,言语上不夸夸其谈,行动上却勤勉,为人处世恭敬谨慎,这就是所谓的君子、长者。
7、 进德修业是君子的两大功课。所谓进德修业,首先要做到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君子的德行便会每日进步。其次,辞是文教的意思,诚是诚实的意思,在外要修理文教,对内则要立其诚实,内外相成,才能成就功业,故云居业也。君子在内在诚信、外在文教上修养自己,又能做到推己及人、待人以诚,那么便会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闷,始终凝聚人心,不会犯什么错误了,始终保有平安。可见,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忠信、立诚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8、 《荀子·劝学》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意为登上高处挥手,手并没有加长,但是更远的人都能看到;顺着风向而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在陆地上借助车马行进,不是善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在水中借助舟楫行进,不是善游,却能横渡江海。同样的道理,君子之所以成就斐然,就在于擅长借助外物,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和自然规律,事半功倍,最终达成目标。善假于物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不仅限于物,更可以从历史经验中借鉴前人的成果。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累积开拓的。常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君子兰近日就要开花,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每个人都身体健康,中国加油。
10、 君子担任职务时就考虑如何造福于人,面对上级官员时就考虑如何举荐贤明,因此能够居上位而下面人不怨恨,在前任而后来者不埋怨。
11、 为公还是为私是衡量一个人胸襟和境界的标杆。我们在面对公与私的时候,是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分明、公私兼顾,还是损公肥私、假公济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进步,个人的正当利益和私有财产已经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对象,而且国家鼓励个人通过正当途径合法致富。但如果通过窃取或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手段充盈自己的腰包,那就是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更不应当是君子所为。
12、 君子遇到时机就大干一场,力争大有作为;遇不到时机就应当像龙蛇一样蛰伏、委屈保全。恰遇其时还是遇不逢时,都是命中注定的,何必投身江水自尽啊!
13、 荀子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荀子·礼论》)敬始而慎终正是儒家所强调的善生善死的道德追求,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迎接新生,人们不难做到欣然重视;对待死亡,却容易革草了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作为君子,谨慎地为父母送终、追念远祖,那么民众的德行就自然归于淳厚。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慎终更在于情感、态度、礼节上的哀戚与庄重,而不是形式上的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14、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5、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16、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
17、 君子具有才能,会用来做好事;小人具有才能,则用以千坏事。
18、 君子在面临国家社稷存亡安危等大节时,不会动摇屈服。
19、 怎么样才能修养好自己的身心呢?诚实守信是最关键的。诚信意味着真实、意味着坦荡、意味着一切虚伪的东西都能够被剔除,这样就为修养身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提倡诚实守信,以此为基础,实现人格品行的完善,实现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21、君子兰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君子兰转入生殖生长后,便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不断产生新的植株。它的生命力极强。从土中拔出一两个月不死,根全烂了能再发新根,抹头了还能发芽,不断生长出新鲜挺拔的叶片。它启示人们:要始终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2、 君子知道天下原本就有不希望如此而竟然如此(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切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而不以外界的纷扰改变自己纯朴真诚之心怀,那么所谓无妄卦者,才是真正的邪道不侵。
23、 说话是一门艺术。言语对于一般人同样重要,说什么样的话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见识和修养。君子所言,应该言必有据、言为心声、言必有中、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语言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4、 君子如果不诚信,怎么能够有操守呢?
25、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能够做好自己,我想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就好了,生活不需要模仿。
26、 君子为人处世之道是:贫穷时能够体现廉正,富贵时能够体现道义(仁爱),对活着的人能够表示爱心,对死去的人能够表示哀伤。
27、 君子行为处事有自己的原则: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做欺心败德之事,如同道德修养高超的人来去不着痕迹。不管时势如何变化,君子始终心怀高尚的道义以应对之。
28、 君子也会有抱怨,但不会耽误正事。
29、 仁知勇(即仁爱、智慧、勇敢)是君子的三种品质。这三种品质都非常重要,不过孔子又认为,仁高于智,智高于勇。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乐又有什么用?是的,一个没有良知、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人,他的智慧和勇敢就容易用错地方,甚至会沦为人民的罪人。
30、 衰败零落的景象,往往很早在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运转变的种子,多半在零落衰败时已经孕育发芽。所以君子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成功。
31、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清·金缨
32、没有依托的条件,找不出凭借的资本,有的只是坚定的胸怀,努力的心态。就算惆怅,偶有悲伤,也得一样继续,人生就是带着生命所有的希望,用尽心思一直继续。
33、 孟子所说终身之优,即担心自己的道德品质不能达到较高的理想境界。其观点的意义在于,要求人们用真善美的标准审视自身和外部世界,在精神完善方面始终不满足于现状,对自身堕落永远保持警惕。所谓一朝之患,是指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麻烦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孟子看来,一朝之患不仅不应转移人们的终身之忧,而且要促使人们重视终身之忧。如果我们有了终身之忧,时时处处以仁德存养己心,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正确的言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会较少陷入烦恼和忧虑之中,就很少有一朝之患了。孟子伦理学的要点,就是力图用崇高的精神来克服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和主观世界的烦恼,这可与孔子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相互参照。
34、 君子以为宝贵的,不过行善而已。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36、 君子追求学问,要深下工夫,防止见识肤浅;要砥砺意志,防止见解随人仰俯。
37、 君子不行小人之道,不狡诈阴险,但不代表可以不知道这种手段。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聪慧睿智的,若在这方面愚钝无知,则会中小人的奸计而被人讥笑,更谈不上很好地践行自己的君子之道了。
38、 君子能够由小见大,由开头发现线索,从脚下踩着的白霜预知冰雪,又能在路上出现露水的时候预见酷暑。顺天应时,遇到可发挥作用时就发挥作用,遇到难以发挥作用时就退避自守,进退取舍,取决于时势。
39、 傲骨是指对自己的坚守,傲心是指对旁人的轻视。君子戒有傲心,鄙夫缺乏傲骨。人不可有傲气,有了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从而目中无人。当成功的时候,赞扬、奉承之词迎面扑来,他就会飘飘然,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辨不清真假与是非。但是做到了没有傲气还应当有傲骨,就是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失败和挫折随时会降临。对待这些,我们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不怕嘲讽,寻找原因,迎难而上,不断更上层楼。
40、昨天再好,也走不回去;明天再难,要抬脚继续。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
君子之交经典语录三
1、君子兰那厚实光滑的叶片直立似剑,象征着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的高贵品格;它丰满的花容、艳丽的色彩,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和幸福美满!
2、 君子不会因为安然就肆意妄为,也不会因为艰险而改变初衷。
3、 《尚书》说:有的话违背你的心意,一定要考虑它是否有合理性;有的话合乎你的心意,一定要探求它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小人所否定的东西,往往是君子所肯定的道义。
4、梁上君子经常光顾这些商店。
5、 如果心里分别美好、丑陋太过明确,就无法与事物相融洽;如果心里分别贤能、愚笨太过清楚,就无法与人相亲近。君子应该是内心精细明察,对美丑贤愚都了然于心,但处事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对待,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道德涵养和器量。
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7、 君子对于开端非常慎重。
8、 讨厌诡诈而平平实实行事,这固然是君子的本色;然而不识诡诈,进而陷入别人的奸谋中,也是要被世人讥笑的。所以正人君子即便不喜欢诡诈和计谋,却也不能不知道诡诈的权术。
9、 学习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实并非每个人都真正懂得。本则格言有一个背景。范献子出使鲁国,在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贸然向鲁人提出一个伤害族群感情的问题,引起对方的不快。后来范献子弄清原委,深感愧疚,并发出人不可以不学的感慨。就是范献子对学习重要性所作的进一步申述。
10、 为善,说的是用自己真诚广博的爱心与明辨是非的智慧接人待物、与人为善或帮助他人。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高尚的道德修养善待他人,必会得到他人善意的反馈和亲近;而用邪恶的手段对人诋毁攻击,则必然会遭到别人的报复。只有以善良之心宽以待人,君子才会感到吾道不孤,整个社会风气才会纯朴温情,这才是君子所最宝贵的。
11、 孟子说:君子有三桩乐事,其中并不包括一统天下。父母健在,兄弟无灾无病,是第一桩乐事;上无愧于天,下对得起人,是第二桩乐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而尽心教育他们,是第三桩乐事。
12、有一种失落,不能说,只能靠感受;有一种悲凉,不能说,只能靠敛藏;有一种喜欢,只能靠欺骗来隐瞒;有一种心痛,叫做爱不能语。
13、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矜持而无争执,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4、平凡的生活,不经意地来去,生活的作用是有价值,生活的标准是要幸福。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一些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我们可以选择让心静下来,慢慢沉淀那些痛苦。
15、 小人会把自己的错误行为怪罪到种种客观条件上,如深陷困境和被逼无奈等。而君子在任何时候都能表里如一、保持本色。小人和君子这种不同表现是由其内在本性决定的。
16、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君子做人的信条。君子既不会因他人不如自己而对其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别人曾经有过过错而看不起别人。仁义为怀、宽宏大量是君子应有的品格。
17、野蔓网丛棘,下有幽兰花。
18、 治疗疾病,需要良药,但良药往往苦口,很多人正是畏惧这种苦,而情愿让疾病吞噬健康。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讳疾忌医而病人膏盲的掌故,讲的就是这个【yuerzhinan.com育儿指南】教训。有些人喜欢听小人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即使明知甜言蜜背后隐藏的是陷阱,也如飞蛾扑火般在所不惜。相反,对于那些有益的却不免带着锋芒的劝诫之辞,有时纵然明知对方是善意的,却总是难以接受,致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19、 在孟子看来,君子的价值追求是与功名利禄无关的。君子应该关注三个目标的实现,一是亲人们健康长寿;二是自己俯仰天地,未曾做过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品行无亏;三是能够发现并教育天下的优秀人才。这是三个不同而又相关联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血缘层面,是人的本能。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会经营家庭,要重视家庭的和睦安定。第二层次人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要能与他人、与群体和谐相处,要能修炼出优秀的道德品质,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第三层次,是要从对自己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到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即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身人生价值的全部实现。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能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做好本职工作,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子女,其实也能获得这三乐。
20、《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21、 《汉书》中有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无法生存;一个人太苛刻了,就很难交到朋友,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所以君子要有容人度量,决不能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将因此错过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22、君子兰身居旷野暗香埋,蝶舞花娇伴青苔。逝水千年君子客,幽香自赏自释怀。
23、 孔子说: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24、警方呼吁大家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门户,谨防梁上君子光顾。
25、 君子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宏大高远的追求。但如何济利天下,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口号上,需要务实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能否把握和解决百姓最关心、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更好发挥君子的枢纽作用,则考验着君子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他就是国家、人民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人生价值。
26、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自信起来。
27、 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君子说的话和一般人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呢?古人认为不同即在于是否真实,是否经得起检验。这个限定看似简单,想要做到却很难。言语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可有的人没有经过细致深入的实践,就随意表态解说,那么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客现实际,就很值得怀疑。再者,有些人在实践中看到了真实情况,但考虑到各种外在的因素,不愿意把实情道出,这样也会导致其言论的客观性大打折扣。因此,要做到信而有征,一要深入实际,二要光明磊落。
28、 君子评价别人,必须要首先自我审问内心,如果内心无所求,那么所形成的评价就是公平公正的;如果自己首先有私心,那么做出的判断和评价就会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