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几个朋友一起聚会,都是当了妈妈的人,话题很快就聊到了孩子的身上。
最近头很大,年仅5岁的儿子现在越来越爱攀比,前几天吵吵着要买滑板车,昨天又非要闹着买旱冰鞋,他也并不是喜欢,只是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他也要有。”
我家女儿也是,刚上小学,就要求买手机,IPAD,说:别的同学都有,自己没有怎么和别的小朋友玩?”
我家才3岁的儿子也是这样,只要和别的小朋友玩一会,肯定就会要求买同款玩具……别人有什么,他就一定要有什么,怎么说都不听!”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许多家长都为此困扰过,无所适从。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失面子就会一味满足,也有的家长害怕滋生孩子高消费心理,断然拒绝,盲目压抑孩子的欲望。这些做法到底对不对呢?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攀比心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攀比心是天生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攀比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是攀比过了头,处处想着这个比别人强、那个比别人高就会损害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的攀比,大多数是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通俗来讲就是随大流”。一般来说,孩子去攀比的对象,跟她会有相似之处。当孩子说我也想要……”时,目的是要”,但落脚点其实在也”上。人家有,所以我也”想要,这样的攀比(说是从众或模仿好像更适合一些),背后是想与大家一样、想融入人群的迫切愿望。
孩子的虚荣心作祟
别看孩子们年纪小,可懂得在同伴面前摆阔:我的玩具比你的好、比你的多,我的衣服比你的漂亮,我的学习比你强,我比你会玩,我比你抢眼” ……虚荣心作祟下的孩子,仿佛用一次又一次的攀比中来突出自己。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有的妈妈看到别家宝宝有什么,就给自己宝宝准备什么,宝宝想要什么,就满足宝宝的愿望。这样做,其实是在以行动鼓励宝宝别人有的咱就要有,别人买得起咱也买得起”,宝宝当然不客气了,看到别人有什么就要什么,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变得骄纵无礼、自私浪费、依赖懦弱。
所以,妈妈要理智面对宝宝的攀比行为,让宝宝自主、自立。
不要拿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不少父母常常会这么说:你能不能争气点?你看人家小明多厉害啊!”父母的初衷是想激励孩子,但实际上,这样会强化孩子间的竞争,导致儿童间接的报复行为和冲突。
所以,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长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真心赞美他人。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给孩子正确的表扬
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这种空泛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所以,要学会正确的表扬孩子。
斯坦福大学教授德韦克提出:
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要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表扬他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应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孩子的父母这样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办法就是:百依百顺。”
在家长的溺爱中,孩子的欲望将会无止境的增加,孩子的不良行为将会随时爆发,弄得家长措手不及。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等待”,在期待中获得满足,孩子才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初期就应该选择性的满足,或者延迟满足,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要求都是对的,欲望需要克制。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精神上的富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间攀比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最独特的个体,都有优点和缺点,尤其是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培养他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令人骄傲的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精神富养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那么不管他的家庭经济情况如何,物质生活条件怎样,他也能安贫乐道,内心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