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太内向,怕人,不爱说话,去幼儿园喜欢一个人待在角落里,连老师的年度评语都是不合群”,很让人担忧。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内向型的人,所以能够深刻体会到,性格内向的孩子太吃亏,比如
他不善言辞,没有活泼开朗的外向型孩子那么闪耀,总是和机会擦肩而过;
他不懂拒绝,别人不愿干的事情总是丢给他,他也只会默默接受,牺牲个人时间;
他还容易敏感伤神,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都可能想半天,经常压力过大导致焦虑、抑郁。
写到这我都忍不住为内向的自己默哀”。难道内向的孩子从小就只能吃不善言辞、不喜交际的苦果吗?内向型性格的人只能是生活的失败者吗?

《内向高敏者》一书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提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性格内向活外向与成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内向高敏者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便是本书讨论的话题。
内向高敏者,指向的是性格内向、敏感的这一类人群。书中通过性格和行为表现的多个方面,竭力发现内向高敏者身上与众不同的优势,并借助这些优势,利用自身性格特质,寻找更多的机会,帮助自我成长,成熟。
作者西尔维亚·洛肯也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她是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2003年起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陪伴和帮助了许多内向者走出困扰,走向成功。
她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案例,以及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查阅资料,拜访名人,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01 害怕交际的背后,可能只是想安静地寻求内心的力量
内向型孩子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害怕人群。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小朋友跟着父母出门,遇见生人会躲在父母背后,不敢上前打招呼。而当有人来家里做客,内向的孩子干脆躲在房间不出来。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肯定特别担忧,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进入社会,和群体打交道。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很容易产生挫败、压力,使自己痛苦。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内向的孩子确实更为安静,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在逃避现实,像鸵鸟一样埋头进入沙地里。

内向高敏者更倾向于从内在获得力量,比如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他们会低调地寻求内心的专注,自己想办法放松,并寻根究底。可以说,安静地独处是内向型人格获得力量的方式,就如同外向型的人会通过交流、表现,去获得外界的肯定、表扬一样。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特别是现代社会网络如此发达,通过网络便能解决每天的吃喝拉撒,由此又催生出了很多御宅族”,即可以十天半个月不出门宅在家里办公游戏的年轻人。他们逃避社交,试图封闭自己,通过虚拟的网络获得慰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必须有一定的交际,才能够满足自身生理心理的需要,一旦过于脱离社群,会催生出抑郁、压力,渐渐发展成心理疾病。

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种内在的力量,又不至于让自己过于孤僻,离群索居,是内向高敏者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正念冥想”的方式,激活负责幸福感、内在平和与外界联结的大脑区域,让自己减少负面能量。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进入群体,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同频的伙伴,在小社群中获得与社会的联结。
02 不善言辞的我们,可以选择用实力说话
自然为内向的人,其实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善言辞。
内向高敏者不喜欢当众发言,不仅因为对于人群的恐惧,还因为口才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还因为大脑认可的思考模式是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很多内向的人在非面对面交流时,会表现得更好。比如写作能力更出色,擅长策划、幕后。只有发现了自身的这些优势,才能够有效地利用。
我们没必要像外向的人那样,口若悬河地表达自己,用实力证明自己,用简短的话语展示自己,依然是个成功者。前苹果CEO乔布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曾当众表示认为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们并不喜欢高谈阔论,更醉心于技术研发,创造伟大产品,当他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才被世人所知,并且愿意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所以,在养育内向性格的孩子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不要让孩子因为自己的不会说话,不懂表达,而妄自菲薄,否定自己的价值。应该从他的特长和优势入手,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孩子更有信心挑战困难。

03 畏惧冲突,不敢说不”,也有破解方法
内向高敏者还有一个特点,畏惧冲突,不敢说不”。
其实说不”的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现。三四岁的孩子会跟父母唱反调,叫他吃饭,他会说不”,天冷了叫他穿衣服,他也会说不”等等。
对于这种反应,一般父母都会习惯性地认为他们是在唱反调”,因而会采用呵斥、强迫、威胁等办法,让孩子听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不敢表达自己观点,不敢说不”的内向性格。
在内向型人格的内心深处,不”字不仅意味着拒绝别人,也意味着会被别人拒绝,这在他们看来是难以接受的。

因为不想承受被人拒绝的苦痛,宁可接受所有的要求,比如同事下班要去约会,拜托自己帮忙干完她手上的活,又比如舍友懒得去饭堂,每天让自己到点打包送餐等等。
这些本不是自己事物的活,因为不会拒绝,无形中占用了个人的许多时间和精力,不仅让自己没法更好地干自己的事,也有可能会在心理上唾弃和厌恶自己的不拒绝。
练习说不”,其实是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允许自我存在的开始。如何做呢?
书中有几个拒绝练习指南”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用时间拖延策略婉拒:我现在还不知道,等我确定了再回复你;又比如用别的事情做借口:周六我们打算回老家,都定好了,不过还是谢谢你的邀请等等。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会越来越享受尊重自己想法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容易拒绝不合理的请求。

通过《内向高敏者》对于内向型人格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凡事过犹不及,如何把握安静和孤僻、恐惧和固执、封闭与内心求索之间的一个度,对于内向高敏者至关重要,只有找到一个平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