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受委屈了只会哭?再有理说不出也没用,教会孩子表达很重要

孩子受委屈了只会哭?再有理说不出也没用,教会孩子表达很重要

孩子被冤枉了只会哭?再有理不会说也没用,教会孩子学会表达很重要

自从家里有了老二后,作为姐姐好像总能无缘无故为老二背各种锅,这天我正在电脑上写稿,一阵吵骂声响起,隔着一道门我都能听见客厅里婆婆在训斥女儿。

瑶瑶你给我过来!为什么把书扔的满地都是?你没有自己的书桌吗?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只会给大人添麻烦!”

听到奶奶吼自己,女儿哭了起来,我猜她可能是被冤枉了,很可能书是妹妹扔的。

婆婆看到女儿哭了更来火了:哭是吧,眼泪咋就这么多,要哭去外面哭!”接着一阵拖拽声响起…

我听不下去了,决定出去看看,虽然我知道婆婆不会真的让女儿出去,只是吓吓她。

打开门走到正在伤心的女儿面前,给她擦去眼泪轻声说:妈妈知道你是被冤枉的,是妹妹做的对不对?”女儿使劲的点头,眼泪流的更多了。

那你为什么不给奶奶说明原因呢?我们有理干嘛不说呢?”

奶奶冤枉我,我感觉委屈只想哭”女儿小声回答。

看着哭成梨花带雨般的女儿,我都不知道如何说她才明白。

斯佩里

在平时的生活中,被冤枉却说不出理的孩子有很多很多

有次带孩子玩跳跳床,看见一胖一瘦两个六七岁的男孩因为争着通过彩虹门时起争执,瘦点的男孩在前面先玩,胖男孩不愿意了抬手就在男孩的脸上抓一把。

这一把抓下去几道鲜红的抓痕赫然出现在小男孩的脸上,小男孩马上就哭了起来,在门口等候的妈妈发现儿子哭了,走过来一看儿子还挂彩了,就问儿子怎么回事,小男孩却一直在伤心哭泣,没有回答妈妈的话。

等小男孩不哭了说出原因后,先动手的那个胖孩子早就被他妈妈带走了。

当孩子受了委屈却不会用语言表达来保护自己,不仅孩子自己伤心难过之外,父母还会责怪孩子,认为孩子很没出息,有理都不会讲。

有些脾气差点的父母直接就动手揍了,还有的父母在面对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只哭不说话,不仅没有关心,反而来一句话都不会说,活该受欺负。”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被冤枉、受委屈后第一个反应就只会哭而不是为自己辩解呢?难道真是因为老实”或没用”吗?当然不是。

其实是孩子的左右脑结构各自作用在发力,因为情绪阻挡了理性

跳跳床

大脑的结构作用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左右半球结构。

左边管控的是理性:学习、思考、秩序、逻辑。

而右脑就丰富多了,它管控着人的情感、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的特点是感性、情绪、直观包括眼神、表情。

孩子比不了成人的理智,是因为他们还不会整合左右脑,所以在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管控情绪的右脑就站了出来,情绪把理性阻挡在里面出不来,情绪就代替了理性,情绪制造了眼泪,理性开始罢工。

妈妈

就好比和孩子谈话,因为我女儿平时话比较多,家里人调侃她长大可以做律师,然后女儿就和我有了以下的对话。

女儿:妈妈,我不要做绿师。

妈妈:为什么?律师挺好的呀,可以懂法律知识还能帮助别人。

女儿噘嘴:那也不要,,我不要变成绿色的老师。

妈妈:……

看见了吧,在孩子的右脑统治下,所有听到看到的第一时间是情绪在处理。

反过来说,当孩子受了委屈如果想的是如何才能说明原因为自己辩解,左边大脑才会开始思考,理性占第一左脑才会组织语言。

左右脑

那我们如何锻炼孩子学会理性,在受到委屈和误会时候帮自己说理呢?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在父母心里孩子永远是孩子,认为孩子小什么都做不好,干脆就替孩子做所有决定。

帮孩子做所有事看似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是在造就一个没有主见,无法表达心中想法的孩子。

孩子有没有主见,是决定敢不敢开口表达的第一步

果果就是一个特别没有主见的孩子,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需要别人帮她做决定。

有一次妈妈带她去公园里玩涂卡通石膏像,果果挑选了好久终于选择了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公主,等到给作品上色的时候果果开始犹豫不决,妈妈有点急了开始催她。

果果还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央求妈妈:你帮我决定涂什么色好不好?

妈妈拒绝了: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涂成什么样都可以。

事情到最后,果果也没决定要涂什么颜色,只好把没有上色的小公主和颜料一起带回了家。

不会自己做决定的孩子,性格上没有自己的特点,关键时候也不懂的如何为自己讲理。

斯佩里

2、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向闺蜜、铁哥们说自己的心事或难以解决的事,却不愿意讲给父母听呢?除了不想让父母担心以外,大部分是因为没有从父母这里获取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有个堂姐,她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经常被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欺负,扯她辫子、趁她坐下去的时候抽掉椅子让她摔个大马墩、撕破她的书导致老师对她进行罚站等等…

这天堂姐放学回家后把有人欺负她的事告诉妈妈,原本以为妈妈会帮自己想出解决方法,可没想到妈妈听了后不但没有关心她,反而还淡淡来一句: 一定是你招惹人家了,要不怎么不打别人,总打你呢?”

跳跳床

听了妈妈的话,堂姐心里委屈极了,咬了咬嘴唇默默的站起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从那以后无论别人再怎么欺负她,她都没有和家人说过,都靠自己解决。

父母在她心里已经不是最信任的人,自然也给予不了她任何的安全感。

任何情况下,父母首先要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你信他,她才会善于为自己表达内心想法。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父母第一句话应该是: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爸爸妈妈永远相信你。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他在受到委屈时学会用左脑的理智说话。

斯佩里

3、父母要坚持以身作则,理智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别总是摆出父母的架子,也不要用命令和强迫式和孩子说话。

就比如同样的一件事,两个妈妈的做法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不同。

先来看第一个妈妈,

妈妈下班回到家,被儿子缠住要求陪他玩游戏,妈妈生气的说:你是不是我儿子,怎么一点都心疼我?

你没看见妈妈刚下班很累吗?自己玩去!说完就扔下了失望的孩子径直走向了卧室。

女儿

第二位妈妈,同一个场景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在客厅玩积木,笑着冲儿子打了个招呼:让妈妈看看宝贝这次又搭出什么大作品来了,嗯,不错啊,搭出来的高楼可真壮观。

听到妈妈的夸奖,儿子开心极了,扬起小脸对妈妈说:妈妈,你陪我玩一会吧。

妈妈皱了皱眉头,做出一副很累的表情:妈妈的乖宝宝,妈妈很想陪你玩,可是今天工作太累了,妈妈的腿都疼了,明天陪你玩好吗,我保证!

妈妈

同样的场景不同表达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不一样,第一位妈妈用生气的态度拒绝孩子的要求,没有对孩子讲清楚自己的真实原因,为什么累?为什么孩子要求陪玩就是不心疼妈妈?

即使孩子心里有一百个问题,也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妈妈生气了。

等孩子以后遇到委屈,也就不会组织语言去表达内心想法。

第二个妈妈就做的非常好,首先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重视,告诉了孩子不能陪他玩的原因,又告诉了孩子明天一定陪他玩。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而不是用哭和愤怒来表达。

斯佩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方面有很多,学会语言表达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遇到委屈只会哭不是好办法,虽然说哭也是一种情绪表达,但是更多是示弱的表现。

让孩子理性的为自己说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口才能力比考个一百分来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