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要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偷懒,假性陪伴有弊端,不妨提高陪伴质量

文|胖墩儿奶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邻居小蔡经常抱怨自己5岁大的孩子总是不听话”,老喜欢与自己唱反调,母子之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小蔡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无奈之下便咨询了相关育儿心理师,以寻求改进现状的方式。

当育儿心理师听完小蔡的陈述后,问了小蔡一句:你平时是怎么陪伴孩子的?”小蔡顿时沉默不语。心理师接着又问道:你带着孩子去公园玩,当孩子发现公园门口有几只蚂蚁,想蹲下去好好观察一番,你会有什么做法呢?”当然是把孩子喊走,公园里面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为什么要观察几只蚂蚁。”小蔡不假思索地回复到。

最终心理师给小蔡总结出小蔡与孩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由,是因为小蔡对孩子的假性陪伴与形式上的关心,造成了彼此心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

不要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偷懒,假性陪伴有弊端,不妨提高陪伴质量

​什么是形式上的关心?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里有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每位家长内心其实都知道,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与精力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但往往许多家长却忽略了陪伴孩子的质量,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关心。

形式上的关心”指的是家长在陪伴、关注孩子的时候,只是单纯倾入了时间,而忽略了精神上真正的投入,相当于对孩子的陪伴与关心只是像洗脸刷牙般地履行着义务。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陪伴与关心,而是一段真正属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高质量亲子时刻。

许多家长可能还没意识到,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会对孩子的童年产生一定影响。

只有形式上的关心会有什么影响

☞会容易使孩子情绪忧郁

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节目组特意安排了一个环节,让每对父母与孩子一起待在一间密闭的房间里面,共同度过一个小时,让观众看到各对亲子之间的互动情节。
其中一对父子是刘烨与诺一,当他们被安排到密闭室之后,开朗活泼的诺一一直不停地围着爸爸,叽叽喳喳地询问各种问题。
可刘烨自从进入房间后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直低头玩着手机,任由孩子在旁边不停地问着各种问题,刘烨也只是头也不抬的偶尔冷冷附和两句。
诺一大概兴奋了将近二十分钟后,面对爸爸冷酷的侧脸,便突然安静了下来,走到了房间的一个角落坐了下去,托着下巴一副若有所思、郁郁寡欢的样子。

孩子最原初的快乐库,来源于父母的同频回应。当孩子兴奋地与父母互动时,父母对孩子只是形式上的陪伴与关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爸爸妈妈心目中一点 都不重要,从而使孩子情绪忧郁。​

​☞会让孩子变得敏感与焦虑

父母形式上的陪伴与关心,给孩子带来了太多的忽视与不回应。

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会让孩子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还是出于什么原因,父母才对自己这种态度。

渐渐地,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敏感与焦虑,生怕自己做错什么,让原本父母对自己的那丁点理会”也消失了。

☞会让孩子形成交际误区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场景,家里面家长与孩子坐在玩具堆里面共度亲子时间。一开始,家长会很积极地同孩子互动着,可慢慢地就发展成,孩子在一边自己玩着玩具,家长却在另一边刷着手机,并在嘴里附和孩子道:哇,宝宝好厉害哟!”宝宝真棒”之类的。

疏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慢慢地认为,是不是只有通过做出什么表现,来取悦到大人,才能引起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孩子的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其日后自身的交际观。

家长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得不偿失的。很多时候,父母高质量、全方位,却短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光,其价值远远高于对孩子长时间却低质量的陪伴。许多家长也很纠结,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更加亲近?那么这时候,家长在陪同孩子时的质量就至关重要了。

心理师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同孩子的时候要专注

现在许多家长视陪同孩子做作业为家长的第一苦差事”,他们经常会反应,孩子做作业懒散、拖拖拉拉,思绪不集中。

但往往大部分家长陪同孩子做作业都是这个场景:家长坐在孩子身边,孩子埋头写着作业,家长却一边玩着手机,并时不时嘱咐孩子一句:要认真点,精神集中点。”

可当有时候孩子给家长投来疑问,想得到家长的解答时,有些家长却因为过于着迷手机,而忽略了孩子的询问。孩子在面对家长的这种情况,难免也进不了积极状态,到头换回来的是,家长对孩子不专心的责骂。

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应该将眼神与思绪跟孩子保持在同一战线上。当孩子在解答一道题目前下笔停 留了许多,就证明这题有点难倒了孩子,家长可以及时给予孩子关心:是不是遇到难题啦?”通过关心询问的做法,让孩子意识到家长有在一边默默地关注着自己,会更加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启动他们善于思考的能力。

▶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要增强互动性

父母对孩子有效的陪伴离不开与孩子的互动。父母陪同孩子的时间里,没有与孩子肢体上的互动和思想上的碰撞,也只能说是存在,而并非陪伴了。

曾经推出的海沃塔”教育方式在教育界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海沃塔是犹太人家庭传承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犹太人家庭里,每到周末的全家聚餐时间里,大家便会一起进行海沃塔”时间,他们会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各种问题,讨论的话题并非家常闲话,而是有意识的进行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

海沃塔”教育方式注重三个核心因素,即: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在海沃塔”教育里面,孩子们可以感受来自父母的尊重、平等与关爱。

▶与孩子的陪伴要有成长性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过程中也在日渐成长,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上,每天几乎都是沿着直线上升的趋势发展着,所以这时候家长的陪伴也得跟得上脚步。

譬如: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家长用简单的绘本故事,便可以轻松将孩子成功哄入睡。但当孩子已经五六岁了,家长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时候,就要挑选故事情节更为丰富的书籍,并要生动形象地讲述给孩子听,才能打动孩子,让孩子感兴趣。
做作业

​家长对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是要将自己的时间与心力一同融入。家长只有用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关注与欣赏孩子的行为,及时给予孩子同频道的反应,才能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更加快乐与自信,家长也才能获取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今日互动:家长们平时给孩子的陪伴质量怎么样?欢迎评论分享

————————

在育儿生活中,有任何关于育儿的问题胖墩儿奶爸都愿意为您出招,旨在为宝宝的生长提供一臂之力。

我是胖墩儿奶爸,一位愿意分享自己育儿知识的奶爸。也欢迎各位爸爸,妈妈们进行点赞,转发及评论。